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吴岩访谈: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

http://www.newdu.com 2020-03-31 “科幻世界SFW”微信公众 顾备 参加讨论

    科幻圈专注于科幻学术研究的,很少有不知道吴岩老师的,因为他是近些年来,始终引导中国科幻领域学术研究的带头人,也是一直在开拓新科幻研究方向的领路人。
    
    吴岩
    吴岩老师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早在1991年,他就开设了全校公选课“科幻阅读与研究”,首创科幻文学课程。2003年,吴岩与王泉根等,在国内首次开设科幻文学硕士方向;2015年,吴岩又成为中国唯一的科幻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飞氘、石黑曜、姜振宇、张凡、肖汉、彩云等等,都是他的学生,杨鹏、星河、刘洋等也都旁听过吴老师的课。至此,高校科幻文学学科架构趋于完善。同时,吴岩老师还通过写作、翻译、编著的几十部科幻理论著作,构建了中国科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他的研究基础性地位。
    这些年来,吴岩老师为科幻培养了十几届硕士和四届博士。他培养的很多学生已成为科幻文学创作领域的新鲜血液,正在用作品丰富着当下文坛。他门下“中国首位科幻博士生”姜振宇,如今是四川大学科幻研究院的主要筹备者;另一位弟子张凡,则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建起了以作家培养和作品创作为主的钓鱼城科幻中心;与姜振宇同时毕业的肖汉则留守北师大,准备重新在北师大扛起科幻大旗;原本学习凝聚态物理学的刘洋,在北师大读研期间选修了“科幻电影赏析”课程,没想到是吴岩老师开设的科幻写作课程,于是被带上了科幻之路,不仅写出了爆款科幻小说,还被吴岩老师拉进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当了教科幻的老师。
    而这两年,吴岩老师挥师南下,成为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授,主持成立了国内首家研究想象力开发、未来预测,以及科普和科幻创作发展的跨学科研究机构——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据吴岩老师介绍,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要研究的是三个问题:
    1.想象力是什么,也即通过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基础方法,来探索人类想象力。
    2.探讨科技和社会的前沿,主打未来学,研究科技和社会的未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3.科幻作品研发,即基于前两者的研究结果,如何把科幻、科技、社会和人类想象力结合起来,开发更多优秀的科幻创作。
    而就在2020年3月,吴岩老师牵头编写的《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已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问 答
    1.科幻作家眼中如何看待瘟疫?
    吴岩:科幻是一种含有强烈担忧的文学。瘟疫,其实是作家的一个题材。无论是科幻作家也好,还是其他作家也好,瘟疫都是一个重要题材。但是科幻作家更希望在瘟疫题材里试验一些极端情况。例如,既然可以写宇宙的尽头,可以写时间的尽头,那为什么不可以写人类作为一个种群,走到尽头的时候,是怎么样儿?而瘟疫则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所以从威尔斯的《世界大战》到王晋康的《四级恐慌》,等等,都是由于大家对于种群灭绝的关注。
    另外,瘟疫题材还常常会跟着战争题材,相伴一起出现。比如,顾均正的《伦敦奇疫》,就是伴随战争而来的瘟疫。在很大程度上,战争或者地震之后,都会有瘟疫伴随,所以瘟疫也有可能以伴随性题材出现。
    总的来说,科幻中涉及到瘟疫的部分,往往都充满阴影的,令人不快。事实上,相对于太空题材,与瘟疫相关的科幻作品并不多,而且,并不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那种直观的瘟疫,而是涉及更广泛的主题,表现形式也更多彩多样。
    2.瘟疫对人类社会除了负面影响,还有哪些推动作用?
    吴岩:瘟疫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个人觉得,负面影响可能更多,尤其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惊惧和恐慌。例如,黑死病、天花,等等。我还记得,当年讲日本731细菌部队散播鼠疫,看了以后感觉就很恐怖。最近,我去澳大利亚时候看到一些报道,当地土著人刚开始被殖民的时候,如果被殖民者发现一个村子里闹瘟疫,就会把整个村子灭掉,真的就是一个村子,整村的土著被灭掉。所以,到现在为止,对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而言,那段历史都是一个深深的痛。
    至于正面影响,就是经过瘟疫以后,人类会对很多问题做出自己的反思。比如,从哲学角度,从人生角度,从种群的发展角度,从物种与大自然的共存角度,等等,做出很多反思。这些反思,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进步,那么,在下一次瘟疫到来时,就会有一些提升。大概,这些就是能够带来的正面推动作用吧。
    3.未来的瘟疫会是什么形态,人类那时又会如何对抗,对此有过设想吗?
    吴岩:科幻作品里的瘟疫,之前我做过一个直播课《科幻作品中瘟疫的长长影子》。在科幻作品中,比起我们真正遇到的这种大自然造成的瘟疫,所涉猎的内容和题材,都会广泛的多。比如,我写的那篇《针水大侵袭》,写的是来自太阳的微生物,为了跟人类通讯,才制造了瘟疫。一旦通讯的目标达到了,疫情就解除了。还有顾均正先生的《伦敦奇疫》,所描述的并不是真正的瘟疫,只是外表看着像,其实描述的是战争。瘟疫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思路,它这种形态,或许可以套用在一些别的事情上,而这些东西,如果能够预先有所思考,有所防范,也许就会给人类带来一些利好的收益。
    总体来说,一旦遇到某种病毒,只要种群中一定数量的人还能活下来,那么通过科学技术,或是其他相关措施,一点一点去克服这种瘟疫是有可能的,但是,新事物的出现是层出不穷的。所以,瘟疫这件事本身和群居生活有关。除非人类群居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才会有改进。即便是像黑客帝国一样,将来每个人都生活在缸里,也很怕缸和缸之间的水有污染,那大脑有可能就坏死在那儿了,或者是疯了。
    4.科幻作家眼中,最让人担心的瘟疫是什么样?
    吴岩:我觉得科幻作家眼里,倒没把瘟疫当成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来看,肯定还有更厉害的危机。如果只是从生物特征和传染性来讲,包括传染能力、致死能力,等等,这些并不可怕。还有现在说,瘟疫可能会永远伴随人类的生活,成为季节性传染病,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都会让人觉得可怕。另外还有人说,发现病毒和宿主之间有更频繁的基因交换,那就更是可怕。因为我们不太懂啊,不是专家,不懂就会想,就会越想越怕。
    那么,为什么科幻小说中会出现瘟疫长长的阴影,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灭种的担忧,我们人类总是有一种生物本能,作为独特的物种,担心被灭种的担忧。宇宙中到现在为止,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只有我们自己是高等智慧生物。那既然我们是得天独厚的存在,就必然会担心灭种。其实,科幻小说中关于灭种的类型很多,不仅是瘟疫,也有彗星撞地球,关于大灾难的小说和电影都很多,其实反映的是同一个担忧。
    其次,是对于群体崩溃的担忧。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我们产生一种舒适感。因此我们会担心,当社会关系崩溃,人与人隔绝,就会极度不适。
    第三,对科学的能力的担忧。最近二、三百年的科学飞速发展,但我们也会发现,有太多我们无法掌控的科学技术。
    其实,我一直强调的一点。科幻作家并不害怕瘟疫,科幻读者以及科幻迷也并不害怕瘟疫,因为他们看了太多的瘟疫,所以反而会产生面对恐惧的免疫力。所以我会推荐更多的人要看这种作品,看电影,看小说,包各种各样的灾难电影、灾难小说。这些并不是负能量,而是给予人类去应对未来的一种最基本的免疫。应该多看。
    5.有何作品与瘟疫相关?当初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吴岩:《针水大侵袭》是一部短篇,应该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创作的。最早是1991年发表在《星际警察的最后案件》这本合集里,序还是郑文光老师写的。最近,安徽少儿出版社的《引力的深渊》也收入了我这篇小说。此外,我们还把它编入了《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的初阶版。
    作家简介
    吴岩,北京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幻世界(少年版)》特邀主编,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始人之一。1979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著有《心灵探险》《生死第六天》《引力的深渊》《心理亡国历险》《中国轨道号》(即将出版)等小说和《科幻文学论纲》《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即将出版)等著作。作品获得多项奖励。是中国科幻教育的早期倡导者和实践者。
    作品简介
    《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2020年3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是目前国内第一套覆盖小学至高中阶段的科幻教材,该丛书分为初阶、中阶和高阶,初阶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想象力,中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科学认知方式,高阶从审辩式思维角度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已出版四册。
    
    该丛书配有作为科幻文学创作范例,《未来是怎样的》,展示了世界科幻名家创作技巧与科幻理念。同时,该丛书还包括教师用书《科幻应该这样教》,以引导教师如何加强想象力教育。
    推荐词
    吴岩老师的科幻创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横跨两个时代。其后他更多从事科幻研究,他所在的北师大是公认的中国科幻研究重镇,培育了不少科幻研究专业人才,为中国科幻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最近他挥师南下,来到深圳,相信他会开拓出一块新天地。
    ——科幻作家王晋康
    我认识吴岩有很多年了,在我成为一个科幻编辑前,他就给过我许多帮助。多年前我在东北一个小村里创办《星云》杂志,吴岩除了给我供稿,还热心地帮我把这个杂志带到美国去,作为中国科幻的代表杂志参加展会,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热心,乐于帮助很多科幻迷和作者。而在学术方面,他也作了许多贡献,在中国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的架构建设上有许多创举。同时,他对中外科幻学术交流也做了很多贡献,让中国科幻不再是一个孤岛。
    ——《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
    吴岩老师在科幻界的地位,总让我想到刘欢在歌坛的地位,而且他们似乎也很相像。吴岩老师赤诚、慈爱、智慧、温和、包容,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他写的科幻小说是一流的,像《生死第六天》和《沧桑》,都是经典。他培养了很多学生,现在活跃的一批科幻年轻血液,许多是他的学生。他开创了中国科幻专业的博士教学,而且建立起了中国科幻的理论体系,有巨大的深度和容量。他是中国科幻的精神导师,而且他的丰富思想已经外溢在科幻之外。我们都受益于他。如果中国科幻没有吴岩,真的很难想象。
    ——科幻作家韩松
    公众号文章来源于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转载时有删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