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钱久玉《那时风,那时雨》:低处的风雨

http://www.newdu.com 2020-02-21 中国作家网 朱强 参加讨论

    
    庚子新年,我的双脚又一次踏上了赣南大地,这里是我的故土,不能不回来的地方。新年来临,风雨交加。夜深时,还能听到殷殷的雷动,冬天响雷是少有的事,但这样的事情屡次发生了。
    恰好此时,我又正好在整理赣南作家钱久玉的散文集《那时风,那时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风雨来兮,很多东西就退到了热闹的背后。此时的风雨和那时的风雨搅在一起,天地苍茫,昏昏暗暗中,世界就被虚化成了记忆里的样子。
    既然天地间有风雨,那么文字中就必定也有风雨。风雨是文字的呼吸,有时微弱,有时是激烈的喘息有时是一声长叹。有呼吸的文字就有精神,血脉自然也就通畅。你想,空荡的地方,一旦被风雨注满,于是就多了一些氤氲气象,空间不再有确定性,分不清哪是哪了。
    古人说:“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风雨非得下到幽晦处,在幽冥浩荡中,才见出风雨的气势与意境。看傅抱石的山水,每一幅都像是风雨图,那是抗战年代的气氛,都被他写在了纸面。当然高处也是有风雨的,但那又是另一种境界。钱久玉是一个假风雨而生的人,他的文字虽然不是"风雨谈”的类型:趁着风雨之夕在家里生红泥火炉,然后约请一大帮好友煮茶饮酒。但他文字中确凿有一股浓厚的风雨气。《那时风,那时雨》大概也就写了有关于赣南地方那些存在于低处的、被淹没在田野与典籍里的琐碎事物了。从他活动的中心——信丰开始谈,内容涉及赣南的山川、风物、古迹与饮食。每一件都埋下一根长长的脉络然后引向大地。他在田野山林中栉风沐雨,打喷嚏,咏而归。在他的笔下,没有谈判、争执、喧闹与妥协,只有顺应。他的笔,顺着山峦起伏的节奏慢慢描摹,他的话语,顺着风雨的行迹飘飘洒洒,有知识有情感也有切身体会。风雨连接着大地和天空,连接着赣南文人的整套思想谱系,也连接着钱久玉内心的那一根最灵敏的琴弦。风雨是拨琴者,风雨也是吟诵者,风雨既是实在的,也是虚无的。它既指向大地上那些最具体的坐标,也指向空蒙的湖面与广阔的心灵世界。然而,最终还是云开雨霁了,金色的阳光照彻山野,晴明中的万物又回归到原本的形状。
    在《那时风,那时雨》中,钱久玉的足迹不出赣南大地,他就像此地的风雨云霓,他以一种无欲的书写,无欲的表达贯通山、水,连接往昔与眼下。这片土地与那片土地,在横来的山雨中变成了一个整体。文化的分野与边界被它消弭在风雨中。在他的视野里,赣南既是一座座具体的山的名字,村落的名字,人的名字,也是远古时代的蛮夷之地上一抔抔无名的红土。
    赣南文明的肇始,应从秦国发兵征伐南越的那一段开始算,当时秦军的某一支就驻守在现在的大余岭,并设立了南壄县。从那一刻起,这块连接岭南与中原的无名之地就被刻上了文明的记号,山峨峨兮水盘盘,揽衣视夜兮风雨迎门。在狂风骤雨中,有了第一株新绿,第一声春雷,第一吼山歌,第一笔文字……
    《那时风,那时雨》大概也就是从这些事物说起,从赣南大地上弓腰可以拾到的第一块石头开始,一路寻觅,风雨无阻。钱久玉大概模仿了孔夫子所采用的置而不论的那种态度,像古代皇宫里的一个客观记录皇帝寝食言行的史官。触角伸到各种晦暗偏僻之处,在背光的区域寻找另一个被人遗忘的赣南。无论是被风雨淋洗的古代南壄,还是现代赣南,它们都在钱久玉制造的风雨中洗出了玉的色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