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2019年儿童文学: 高举“内容为王”的旗帜

http://www.newdu.com 2020-02-12 文艺报 纳杨 参加讨论

    2019年,儿童文学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同时,掀起一股深入梳理和回顾70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的热潮,为儿童文学持续向上攀登凝聚共识,积续力量。诚如王泉根在《新中国70年儿童文学创作:童心如歌 繁花似锦》一文中所说:70年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为显著的时期。海飞在《新中国的儿童文学与少儿出版70年》一文中也认为,新中国的童书出版业与共和国同步,从短缺到繁荣,从弱小到强盛,从封闭到开放,成为中国出版强劲的“领涨力量”。束沛德在《70年儿童小说花团锦簇》一文中提出,新中国70年来,儿童小说是儿童文学诸多体裁样式中,收获最丰硕、受众最多的一种文体。回顾70年,也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经典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出现了一批反映70年儿童文学创作实绩的作品选编。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推出的方卫平主编的“共和国70年儿童文学短篇精选集”,汇集了1949年至今儿童文学代表性作家的小说、童话、诗歌、报告文学、寓言、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的短篇作品,既为孩子们提供了优质的儿童文学阅读选本,也呈现出70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轨迹,具有阅读和史料研究的双重价值。青岛出版社推出的“我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系列,收录了吴然的散文集《那时月光》、高洪波的散文集《北国少年行》、刘海栖的小说《小兵雄赳赳》等多部重要儿童文学原创作品,以各自童年成长记忆为原点,辐射出儿童生活的共同记忆,让当下的孩子们对比今昔,切身感受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动诠释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这一共识。
    2019年儿童文学在创作和理论评论两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可谓“双丰收”。
    原创佳作全面涌现
    小说保持强劲创作势头,题材拓展出新,艺术探索更加多元丰富。李东华的《焰火》用带有意识流特征的手法,描绘出一个公认优秀的初中女生在遭遇比自己更优秀的“完美女孩”之后,心理上出现的变化。这种心理不是简单的嫉妒所能容纳的,小说写出了更为深层、隐密的人性复杂,体现了带有普遍性的少女心理成长痕迹。更为可贵的是,小说没有陷入极端个人化的私人叙述中,而是通过合理的情节设置,带领主人公和读者走出最初的心理阴暗面,发现更加广阔的现实生活世界,完成了心灵的进阶。
    孟宪明的《三十六声枪响》是以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王二小”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作为小英雄老乡的孟宪明,在深入采访知情人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童年记忆中沉淀多年的情感因素,最终完成了这部饱含深情的作品。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不仅因为题材的特殊性,更在于作者的艺术探索。作品以主人公牺牲时脑海闪回那36声枪响为线索,与现实世界发生交叉、颠倒、错位,使得整个故事读起来不那么连贯,但情感却是那么充沛,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作品几乎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原一带老百姓在日本侵略军铁蹄下的生活,写出了他们的恐惧与绝望、屈辱与抗争。
    裘山山的第一部儿童小说《雪山上的达娃》以一位小战士和一只小狗的双重视角,书写雪线以上的边防哨所里,解放军官兵的艰苦生活与豪情壮志。故事嵌套了父子两代军人的家国情怀和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使得这部小说既充满童趣又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史雷的《绿色山峦》也把目光聚焦军营,写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深山里部队大院孩子的生活,融入了作家珍贵的童年生活积累,极富时代气息,充满积极向上、友爱包容的精神能量。书中对古朴小镇的描写,给小说赋予了传统文化底蕴,也展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秦文君的《云三彩》和常新港的《三片青姜》都是直面现实问题的力作,通过塑造典型人物,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融入作家的智慧,提供解决问题的思想路径,帮助孩子们认识和应对现实生活的考验。刷刷的《八十一棵许愿树》和周晴的《像雪莲一样绽放》以儿童的眼光和心智解读边疆风情和边疆儿童的生活境况,书写小伙伴们一起尽自己之力去努力争取美好明天的友情和成长。彭学军的《黑指》和唐池子的《勇敢的花朵》都是作者深入生活的重要收获,分别写出了景德镇和云南傈僳族山寨里的孩子在特殊生活环境下造就的性格与心理特征。两位作家怀着书写时代的责任和担当深入采访体验,把过程中感受到的点点滴滴汇入小说故事中,创作出一群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儿童形象,让小读者在有趣的故事中分享孩童的情感世界。孩子们的生活值得真实地、生动地反映出来,让更多的人们感知与关注,这应是现实题材儿童小说的重要使命。
    常笑予的《黑猫叫醒我》用一个类似荒诞而略带科幻色彩的故事,深刻探讨了孩子与父母关系这一经典主题。在家庭教育理念越来越被看重的今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与望子成龙的父母之间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多少孩子和父母的心灵经受着爱与被爱的煎熬。小说设置了一个可以让小主人公自己选择父母的特殊情境,由此发生了一系列角色颠倒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让读者重新审视孩子与父母应如何相处的问题。杨志军的《我们驶向大海》用一个冒险故事讲述了孩子对家长和老师“唯分是图”做法的反叛。故事中几个学习成绩好坏不一但都特别看重同学情谊的孩子相约在毕业前联欢,阴差阳错地上了一艘弃船并驶入大海,最终,孩子们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后安全获救。结尾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随着历险归来而有所缓和,但由此引发的思考远没有停止。刘山霞的《白山岭的天空》讲述了小山村里3个家庭情况各异的孩子与家人相处的故事。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在意的东西、对抗的方式可能不一样,但渴望疼爱、希望得到认可的情感是一样的。
    王一梅的《合欢街》、邓西的《路过一棵开花的树》、郝月梅的“我的海岛我的家”系列,场景生动、情感真挚,是作者注入童年记忆的动情之作,阅读时总有阵阵感动充盈心间。薛涛的《砂粒与星尘》、曹文芳的《牧鹤女孩》和迟慧的《不可思议的朋友》都写到了孩子与动物的友情,这里的动物是不寻常的老鹰与丹顶鹤,让小说中的儿童生活非常特别。徐鲁的《追寻》写几代科学家为保护白鳍豚锲而不舍的追寻,于潇湉的《深蓝色的七千米》写“蛟龙号”上随船厨师的孩子从不理解父亲到以父亲为荣,吴洲星的《等你回家》写英雄警察张劼的孩子天天等爸爸回家,单瑛琪的《学校里有棵树》写一棵能够让孩子存储秘密的神奇的树等,都是各种境遇下的孩子的人生片段。
    好的小说可以让人体验不同的人生,也能让大读者和小读者体验不同儿童生活的审美途径。每个人的时间与空间虽然有限,但题材越来越广阔,艺术手法越来越丰富的儿童小说,可以让儿童的世界变得无限大。
    童话创作量大,但高质量的作品很难遇到。汤素兰的《犇向绿心》是一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童话,其中大量的生活细节给童话世界的创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作者巧妙地一一化解,让整个故事神奇又可信,其绿色生态主题鲜明地贯穿其中。周静的“山精灵童话”系列也以生态为主题,继续书写生活在作者脑海中的小精灵的故事,轻浅却不肤浅。《儿童文学》首届温泉杯童话大赛获奖作品集《从山里来的羊》收录了赵卯卯等24位作家的短篇童话,是对短篇童话创作的一次有力助推。这些作品在主题、艺术特色上呈现出多样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童话作者们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创作态度,这正是当下童话创作中特别需要的。如何保持童话这一古老体裁的新鲜,让孩子相信童话、爱读童话,从童话中获取快乐和能量,应该是童话作者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当儿童报告文学与主题出版相结合,就有了新的突破方向。 明天出版社推出的“共和国的勋章”丛书,第一辑由刘海栖、苗长水主编,收录了苗长水的《铁血军魂——战斗英雄韦昌进的故事》、张子影的《大国之翼——试飞英雄李中华的故事》、聂虹影和范玉泉的《刀尖上的舞者——缉毒英雄印春荣的故事》3部作品,都是报告文学作家专门为孩子书写的当代英雄人物。因为作家们对所书写对象的思考和认识已经比较深入,创作的难点主要在于能否用孩子爱读的形式去讲述,能否为孩子提供所需的营养,让孩子产生认同感、崇敬之情,进而让这些英雄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3部作品达到了创作目的。
    散文创作越来越有人文精神。翌平主编,张玉清、陆梅、高凯、湘女、翌平、张洁、阮梅、毛芦芦、赵菱、孟飞等10位作家撰写的“童年中国书系”10部作品十分抢眼。这套丛书从内到外都与以往儿童散文有着明显的区别。10位作者风格不一,但都书写了自己的童年故事,情感真挚动人,其中浓浓的人文气息,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品质。殷健灵的《访问童年》是充分体现了散文的思想性、纪实性的一部力作。作者通过受访者对童年重要事件的回忆,力图揭示童年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深刻影响。同时,因为受访者跨越了1922年到2005年间出生的老人、成人与儿童,他们的童年记忆覆盖了中国近百年的时代变迁,因此有评论者认为这一文本已超出了儿童文学,甚至超出了文学的意义,触及了广阔的社会文化心理。
    幼儿文学创作揭开了新篇章。首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获奖作品集《捡到一只大象》收录12篇童话、6首诗歌和3篇散文,是完全以幼儿文学的特征、意义和应用等独特性为标准精挑细选出的,代表了幼儿文学所应提倡的美学品格。中少总社编辑出版了《金波60年儿童诗选》3辑,其中收录的诗作读来依然童趣盎然,无论儿童的生活环境怎样变化,最初最纯的生命体验不会改变,这也是金波儿童诗穿越60年岁月依然具有生命力的奥秘。
    理论评论多边互动
    2019年,在儿童文学的理论评论方面有多部重要著作出版。王泉根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出版之后又完成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化进程迈出坚实的一步,也是系统培养儿童文学理论评论人才的重要著作。目前儿童文学研究和评论的队伍与蓬勃发展的儿童文学创作不相称,急需补充力量。蒋风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出版将对培养儿童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大有帮助。此外,汤素兰的《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趋势研究》、崔昕平的《中国童书出版纪事》、赵霞的《2009—2019:儿童文学观察》等著作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了梳理、总结,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和研究成果。
    作家、理论家、评论家共同寻求解决儿童文学发展难题的路径。儿童文学发展不平衡是目前业界的一个共识,小说、童话相对较强,其他门类则相对较弱,尤其是儿童诗、幼儿文学显出不足。针对这些问题,2019年举行了4个重要会议,积极发挥理论批评的作用,为儿童文学创作找差距、补短板。一是接力出版社主办的“幼儿文学的边界与特征——中国原创幼儿文学理论研讨会”,为中国原创幼儿文学的发展把脉。会上,高洪波提出了幼儿文学创作四大标准:哲思与诗意、幽默与童趣、语言与读者、视角与定位,为写作者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指引。金波指出,当前幼儿文学创作偏弱的主因包括幼儿文学没有得到专门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幼儿文学的作者队伍不够稳定、有关幼儿文学的理论建设仍需强化等。他认为,幼儿文学的特殊性使得我们需要从社会、教育、文化多个角度去关注,同时呼吁幼儿文学要推广到家长、教师那里去,这一呼声也是这次会议想要传达给儿童文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声音。
    二是由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首届“童诗现状与发展”研讨会。会上,方卫平认为,缺乏有穿透力的文化思考和有厚度的文化内容,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症结。薛卫民表示,当前散文化、碎片化、段子化的儿童诗不仅已经大量存在,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他还提出很多童诗是“浅写作”,轻松地把一些流行风潮、时尚元素融进作品中,但创作的原创性往往是在不断难为自己、否定自己中实现的。崔昕平认为,童诗因其面向“儿童”这一文学受众而独立存在于诗歌阵营之中,但当下的童诗大多以成人作家为儿童情感代言为创作视角,从而阻滞了童诗自我拓展的能力。童诗的境界、题材和美学风格的多样化等问题,都是新世纪儿童诗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是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原创图画书理论建构和批评标准学术研讨会。现代图画书的“舶来品”特质,让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原创图画书面临理论评论的相对滞后带来的评价标准不一等系列问题。本次会议力图突破原创图画书理论建设这一薄弱环节,对原创图画书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由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晨光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中国儿童文学论坛。与会作家、评论家、编辑家对当前儿童文学发展状况把脉支招,很多建设性的观点切中要害。刘海栖意识到儿童文学的题材非常广泛,作家可以把触角伸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探摸到历史与现在,挖掘出时代的细微之处。他建议面对儿童畅销书的“桉树效应”,儿童文学作家要有定力,冷静思考,深挖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让作品始终稳定前进。徐德霞指出,目前儿童文学一面是艺术上的回归,一面是对当下少年儿童生活的游离。特别是在童话创作上,过度追求隐秘的儿童心理与儿童情感,导致童话精妙复杂却难以读懂;成人化的作品悄然增多,有的偏离了儿童文学的初衷;不少童话既无想象也无故事,仅靠语言华丽装点。她强调,要警惕泛儿童化,也不能走唯艺术之路。儿童文学作品需要时代气息,需要现实生活的充盈。孙云晓从儿童文学作品的伦理标准角度提出“儿童优先或者儿童友好”,指出从这一角度出发,很多作品都不够严谨,创作和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要面临许多挑战,但为了儿童必须勇敢面对。徐鲁提出不少作家担心专业性较强或传记类题材因情感单薄、言语枯燥而无法吸引小读者,其实很多作品都包含时代印记,甚至能唤起作家自己的成长记忆,产生情感敬畏。孩子们在阅读书写科学家、天文学家、建筑学家、英雄模范等人物的作品时,也是在瞭望中国的群星,人类的群星,在历史进程中触摸时代,建立光明阔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面对儿童文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巨大挑战,儿童文学何去何从?不妨借用曹文轩在论坛总结中说过的一段话:“面对这样一个由我们自己营造的、所希望的,却又让我们时有焦虑和担忧的时代,我们需要有一种雷打不动的定力,回到文学史语境中,重温经典的品质,重新认识文学的恒定面,以不变应万变。一个作家主要关注的不是变化的一面,而是不变的一面:这个世界的基本存在状态,恒定不变的人性和永远的神秘,以及我们民族用数千年创作积累起来的基本文学经验,‘内容为王’是我们要高举在手的旗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