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它揭开了韩国偶像剧的假面——读近来引发热议的韩国小说《她的名字是》

http://www.newdu.com 2020-01-22 文汇报 刘静 参加讨论

    
    《她的名字是》 赵南柱 著 徐丽红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在这个文学阅读式微的年代,韩国作家赵南柱凭借《82年生的金智英》创造了韩国文坛的奇迹。这部描写韩国女性日常生活的小说被争相阅读,问世两年后销量便超过百万册,连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都在其读者之列。小说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效应,这使赵南柱看到文学所能拥有的巨大力量,因而备受鼓舞。此后,她为更多女性记录她们“看似毫不特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并于两年后出版了新作《她的名字是》。
    这是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短篇小说集。作者倾听了从九岁到69岁共六十几位女性的故事,并以这些声音为起点撰写了这部小说。无论从内容还是风格来看,这本小说都是《82年生的金智英》的延续,书中呈现了26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金智英”:初入职场的“金智英”、怀孕的 “金智英”、照顾孙辈的“金智英”、拥有同性恋人的“金智英”、准备离婚的“金智英”、独自在异乡漂泊的“金智英”……而她们共同的名字是“女性”。
    书中呈现的故事十分写实,从恋爱、职场生活、婚姻生活到退休后的老年生活,相信只要是女性,都会对这些内容感到熟悉。很多日常生活的小插曲、小故事都来自真实的生活,例如女性怀孕、生孩子产生的生理变化,或者在职场上遇到的差别待遇。取材的真实性有时甚至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小说”还是一份揭示当代韩国女性生存状态的社会调查报告。赵南柱本人也坦言,曾担心自己的作品会因为“属性不明”被放到非小说类的书架上,但她依然坚持使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她将一份份“报告”包装成“故事”的形式,让人读起来轻松又不觉枯燥。故事中呈现的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又使人在读完之后不禁掩卷而思。
    自《82年生的金智英》大获成功后,女性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韩国文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当今的女性主义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女性和她们的遭遇,追求普遍性而非特殊性。书中呈现的女性都极其平凡又似曾相识,读者甚至会分不清书中的人物是不是就是自己。正因为这种普遍性,让读者都有了进入角色与之共情的可能,从而形成一个以性别为基础的情感共同体。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体制”,使女性们的经历惊人地相似。书中的“金智英们”就如同一面面镜子,折射出每一个“身为女性的人生”,其中有深陷困境逐渐迷失的自我,也有终其一生牺牲自我、为他人奉献的我们的“母亲”。
    在这个追求自我的年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大大提高,不再以“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她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然而,“女性”这一身份使她们在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个体价值的丧失成为诸多女性痛苦的根源。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问题,并透过小说向人们发问: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从《82年生的金智英》到《她的名字是》,两部作品在韩国以及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韩国,尽管很多男性声称被她的作品“唤醒”,加深了对女性的理解,但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去年十月,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国上映之后就遭到很多人的抵制,有人在网站上给电影打了低分,声称这是“一群被害妄想症女性的狂欢”。而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关注这部作品是因为它撕开了很多韩国偶像剧的华丽假面。
    韩国历经几十年现代化进程,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观念依然十分保守。《离婚日记》那一章中,当父亲得知女儿要离婚时,只责怪女儿“不懂得低头”“自以为了不起”。他劝女儿不要离婚,因为断定“离开家庭独自生活的女人会很不幸”。《写给镇明爸爸》中,那个母亲眼里引以为傲的女儿,那个凭自己实力考入名牌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大企业工作的女儿,在别人眼中却是个“零分女儿”。因为韩国社会流行的看法是:全职主妇女儿100分,准时下班的公务员或教师女儿80分,晚饭前能赶回家的职场女儿50分,夜里12点才下班的大企业职员女儿是零分。
    韩国社会向来视隐忍为美德。任劳任怨、为家庭无条件付出才是人们心目中一个母亲“该有的样子”。职场中也鲜有揭发行为,因为这违背下级对家长型上级的忠诚。这样的社会文化造就了“沉默的大多数”。身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使赵南柱认识到,必须唤醒公众的问题意识。只有每个人努力去“打破沉默”,社会才会有所改变。她声称自己并不是想提出某种主张,也不是要与男性对抗。她想要传达的讯息是:“希望社会不要因为我们身为女性而对我们做出评价,而是把我们当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与性别无关。希望每一个女性都可以在无关性别的条件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若要说本书与《82年生的金智英》最大的不同,是它给人看到一种希望,向人们展示了女性尽管身处逆境但始终不放弃的勇气。《重新发光的我们》中的KTX女乘务员,遭到公司非法解雇从而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劳动维权诉讼,为女性争取更好的雇佣环境坚持奋斗。《第二个人》中,因揭发上司性骚扰而饱受精神折磨的女职员,尽管 “每天甚至每个瞬间都在后悔”却依然坚持,因为不想看到更多的受害者。《离婚日记》中,决定离婚的姐姐劝妹妹还是结婚好,但告诉她“就算结了婚,也不要想着成为谁的妻子,谁的儿媳,谁的妈妈,就做你自己”。
    书中最令人欣喜的人物,大概是小说末篇的主人公——13岁的女孩恩瑞。小小年纪的她,不仅意识到学校中存在的性骚扰和暴力行为,察觉到人们使用的称谓背后所隐含的歧视意味,更想通过争当学生领袖来改变这些现状。这个聪慧敏锐又勇于担当的女孩,或许就是作者眼中韩国社会未来的希望。因为从女孩身上可以察觉到,相信只要敢说、敢行动,世界就会发生改变的信仰已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
    (作者为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朝鲜语系讲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