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艺像评说·影像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益探索

http://www.newdu.com 2020-01-20 国学网 王莎莎 参加讨论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有近万年的农耕史,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传统劳作节奏中,人们创造了颇具智慧的农具,并在各地留下了众多历史悠久、荫庇今人的农业文化遗产。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以来,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其重要性和保护的迫切性逐渐为更多人所知。
    近日,由中国摄影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其中包括各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特色、产品特点、气候条件和耕作技术、相关民俗文化活动等,以影像志的形式展现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风貌和传承。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成为我国农业文化向世界展示的一扇窗。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步入了图像时代。近年来,通过影像技术手段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在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以影像志的方式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与研究,无疑对其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在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很多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如:稻鱼共生、桑基鱼塘、稻作梯田、农林牧复合等。通过摄影图像,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语境与景观特色,而且相较于文字、录音等手段,它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是其他载体形式所难以达到的。通过这些精彩照片,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美,也能领略传统农业文化中人们的创造与智慧。
    “到得尤溪联合山,山路弯曲十八盘。万壑天风过耳畔,千亩梯田入云巅。”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是以南方中低山丘陵地区梯田景观为特色的稻作梯田生态系统,梯田铺满了大大小小的山坡高地。这里水资源丰富,除自然降水外,还有多条河流,这都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量。自唐宋以来,村民们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险峻的山中创造了神奇壮丽的梯田景观。而江苏兴化垛田则是盛开在沼泽地上的亮丽风景,当地人在沼泽地上垒起垛田,形成了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人类智慧和自然力量的神奇结合。每年春天,油菜花开遍大小各异的垛田,景象壮观而迷人。
    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当地农民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把鱼放到稻田里饲养,可以同时收获稻米和田鱼。一方面,鱼为水稻除草、除虫、翻松泥土,其排泄物可成为肥料;另一方面,水稻为鱼提供了食物来源和庇护场所,形成了稻鱼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这不仅减少了农作物对农药化肥的依赖,也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自公元九世纪开始,这里一直保持着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并最终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生产功能的活态的传统农业系统,“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是基本原则。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对农业文化遗产中有些可能发生变化的要素与景观,可以通过图像档案的方式记录下来,为今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可视化的资料,同时,也为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与再发展提供参照的依据。这些持续记录的影像还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整地再现不同时期、地域、民族的农业文化遗产的原貌,使人们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和价值,提升人们的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更好地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弘扬。
    今天,影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的传播方式决定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业文化遗产并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影像让时间留存,让记忆永恒。我们应积极面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共建生态文明的美丽家园。而以影像志的形式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恰恰是一次十分有益的探索。
      (作者:王莎莎,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