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共识与共建:新时代 新诗歌 新局面——全国诗歌座谈会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20-01-15 文艺报 霍俊明 参加讨论

    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诗歌座谈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29日在京召开。此次诗歌座谈会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背景下召开的,是进入新时代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诗歌座谈会,也是新时期以来规模最大的诗歌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诗人、诗评家、翻译家以及重要诗歌刊物负责人110多位代表参会。
    明确新时代诗歌的方向和坐标,强化工作举措,突出问题意识
    此次座谈会旨在回顾和梳理百年新诗,尤其是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诗歌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梳理当下诗歌现象,厘清和回应相关问题,明确新时代诗歌发展的坐标和方向,强化诗歌界的共识。全国诗歌座谈会的召开,对于诗歌界凝心聚力新时代、培根铸魂新诗歌、砥砺共创新局面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强化中国作协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诗歌健康发展、争得广泛共识起到推动作用。
    本次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致辞,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书记讲话,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诗人贺敬之致信祝贺,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吉狄马加副主席主持开幕式。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做《新中国70年的奋斗历程和启示》的报告,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阎晶明主持。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李敬泽,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鲁敏出席会议开幕式。与会代表从中感受到中国作协对诗歌发展重视的力度、强度与高度,分组讨论新时代诗歌的相关议题。钱小芊、阎晶明、吴义勤、鲁敏出席闭幕式。吉狄马加主持大会交流发言并作会议总结。晓雪、叶延滨、李文朝、吕进、李云、胡弦、刘笑伟、李树喜、缪克构、叶玉琳、童作焉等11位代表结合各自的创作和评论实践做了大会交流发言。
    铁凝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历史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坐标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这就是这次会议的主题。钱小芊在《凝聚诗界共识 繁荣诗歌创作》的讲话中回顾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肯定了诗歌所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当前诗歌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强调了引领诗歌创作导向、推进新时代诗歌发展的相关工作举措。贺敬之在贺信中强调召开全国诗歌座谈会有利于活跃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促进诗歌的繁荣发展。我们要解决问题,阔步前进。吉狄马加在大会总结中强调这次座谈会期间大家的认真思考、积极讨论。通过此次会议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新时代中国诗歌发展的指导思想。
    此次座谈会及时总结了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诗歌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同时也着力强化了问题意识,主动提出问题、认真讨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尤其是当前诗歌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基于复杂的诗歌发展现状,如何准确研判和及时引导,如何总结和梳理诗歌的历史与成就得失,如何消除诗歌发展中的不良因素,如何引导诗歌健康、繁荣发展,如何确立诗歌的评价体系,如何扩大诗歌的影响力并建立诗歌公信力,如何发挥中国作协对诗歌创作的引导,如何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诗歌的发展方向就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认真学习、讨论了铁凝同志的致辞、钱小芊同志的报告,集中围绕“新时代诗歌”的主题以及中国作协关于新时代诗歌发展的六项工作举措进行深入交流。此次会议聚焦“新时代诗歌”的五个议题“新时代诗歌的人民性和主体性”“新时代诗歌的时代精神与现实抒写”“新时代诗歌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新时代语境下的长诗现象与总体性写作”“新时代诗歌的大众传播、对外交流与译介互动”。与会代表就新时代诗歌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尤其就钱小芊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中国作协关于诗歌工作的六项具体举措进行了集中讨论,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形成了广泛共识。
    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中华诗词和新诗的互补与共建
    此次有十多位古体诗词创作和研究方面的代表参会,他们普遍认为,中华诗词创作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诗词创作质量整体上看越来越高。此外,代表也就诗词和新诗的关系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郑欣淼、李文朝等强调这次诗歌座谈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深远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党和国家的总体战略格局为新时代诗歌尤其是中华诗词的发展繁荣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也使我们拥有了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更广泛的研究课题和思考空间。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给我们的诗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课题。代表们认为强调新诗与诗词同气连枝,共同构建出中国诗坛的绚丽风光。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两种诗体之间缺少互相沟通和理解,都过于各自为重、自以为是,看不见自己的缺点,更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忽视了应该互相学习。就诗词界而言,摆正诗词和新诗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的现实问题。新诗和诗词互相学习、沟通,加强交流和对话,诗坛就会呈现出更加和谐美好的发展愿景。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者与中国古代诗词的研究者基本属于不同的人群,交汇之处不多。这与现代学科的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五四以来新旧体诗的分隔有关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上述分隔于不同诗歌领域的诗歌从业者集中到“诗歌”这个共同的家园中来,就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各自的看法,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达成一些基本共识是可能的。李松涛、唐晓渡等认为,中国的新体诗与旧体诗各有各的传统,但历代中国诗人都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传统,那就是心系众生、忧国忧民,希望诗歌不乏庄严感,能够做时代的同期声。
    通过此次讨论,代表们强调新诗和中华诗词应该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并肩作战、比翼齐飞。希望中华诗词和新诗之间不断加强沟通和合作,希望中国作协以及各省作协在古体诗词创作的青年队伍建设方面予以一定的扶持,让年轻诗人更快成长起来,比如诗词方面的出版项目申报、举办诗词编辑、诗人和评论者的培训班、座谈会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