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网络文学:出海热的冷思考(2)

http://www.newdu.com 2019-12-09 《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第 陈定家 参加讨论

    
    无心插柳的网络小说在海外大受追捧,这种情形有如著名学者瑞恰兹在中国学汉语的经历一样具有反讽意味。瑞恰兹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学家,他听冯友兰说孔子相当于柏拉图,孟子相当于亚里士多德。于是,他竟然以《孟子》为课本学汉语,花了很大力气,学了很长时间,结果可想而知,几乎完全不能与常人交流。相反,他的妻子在逛商店、下馆子这类日常活动中,轻轻松松地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让瑞恰兹难为情的是,他这个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常常需要妻子当翻译。谁能想到,翻译过《孟子》的大学问家,连日常生活用语都难以应付。开书法班、唐诗宋词班,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好办法,但这些传统文化的输出,若不与时俱进地改进方式方法,别说在国外了,即便在中国,恐怕也不易让人欣然接受。
    反观网络文学,虽然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有些人甚至担心《盘龙》这一类“小白文”流布海外会给中国文化丢脸,但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网络文学的网络传播适应了时代潮流,它们在方式方法上有许多值得传统文化输出借鉴的地方。我们研究网络文学在海外走红,并不只是为了把更多的网络小说推向美国或欧洲,毕竟,网络文学不等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仅有网络文学是不够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如何更及时、更有效、更科学、更合理地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这或许是我们更应该关心的问题。针对网文出海的可喜形式和潜藏的隐忧,不少研究者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有人呼吁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发展优质原创资源;也有人认为应该学习域外先进经验,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还有人要求培育开放海外市场,加强管理与运营人才培养;也有人呼吁持续打击网络盗版,净化国内外版权环境。[4]除此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一)加大国内网站翻译人才培养和相关经费投入,优化和健全翻译队伍,充分利用我们的语言优势、文化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强网文对外推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这方面,阅文集团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
    (二)充分利用网络文学20年来的传播经验,譬如说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关系,后续产业链的开发,做好网络文学全方位、大纵深的整体性、生态化输出。在这方面,不少网站与公司早已走过了投石问路阶段。以“脑洞”为例,这个以动漫、游戏、小说等二次元内容为核心的国际化内容平台,拥有数百人的翻译团队。他们自己孵化的水彩手绘漫画《山海奇谈》,不仅获得了国际声誉,也获得了海外收益。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小说漫画在一些英语国家、俄罗斯以及东南亚,都有不俗的表现。
    (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如手机、微信等手段推广中国文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孔子学院等传播机构的运行模式。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各种官网都可以因势利导,开辟一些网络文学评介栏目,不仅仅是小说,中国影视作品,绘画、摄影、音乐等易于网上传播的文艺作品,都可和网络文学组成综合式的跨媒介文化产业品牌,推向海外,走向世界。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网文商业机制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即便欧美这样畅销书体制极为成熟的发达国家,网文写作与阅读都只局限于数字技术精英等小众范围,畅销书作家仍然只能通过实体书出版吸引读者。这种差异无疑为网文海外走红提供了拓荒机遇。据介绍,网文出海之前,中国文学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形象是孙悟空,这种影响固然得益于中国小说名著《西游记》,但也因为日本漫画《龙珠》中的悟空形象。赖静平认为,官方渠道输出的“高大上”内容无法引起民间共鸣,甚至金庸、古龙式的正统武侠小说对老外来说都“太中国”了。而现在某些学汉语的外国人是为了获利,并非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无视功利的中国纯文学名著偏偏难以走进欧美世界,而浅显易读的网络文学,似乎“无意”间承载了叩开中外大众娱乐文化交流之门的历史使命,这种乍听上去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细细想来倒也在情理之中。
    当代文化政策顶层设计者们正在大力鼓励中国文化走出去,可谓天时不可失。国际文化市场环境日益看好,可谓地利不可违。互联网极大地消除了文化传播的时空阻隔,充分利用文化互补优势,吸引国内外网文人才的参与,可谓人和正当时。尤其是以玄幻、修真为代表的类型小说已在海外汇聚了规模巨大的读者群众,线下出版的实体化图书运营程序已经启动,包括影视与游戏改编在内的IP开发及其相关文化产业链,可谓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凡此种种,都能助力中国网文创造更为广远深邃的海外发展空间。
    毋庸讳言,网络文学出海还主要限于个别类型小说,如英、美、加喜欢玄幻,新、马、泰则更爱言情。赖静平指出:“欧美读者对中国的都市(小说)其实缺少共鸣,什么高富帅、白富美、贫富差距他们都没有共识,更别说穿越、历史类。而玄幻奇幻来自异界,有游戏感,他们共鸣就很强烈。至于很多人提到的盗墓流,这个类型其实早在欧美火过了,中国现在翻译过来对于欧美读者来说可能已经过时了。”[5]可以想见,从仙幻、仙侠到历史、言情,再渐渐过渡到现实生活,这一过程或许还需要一定时间。
    我们必须承认,当代网络文学要想成规模有规范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且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由于最初的翻译多为自发行为,网文出海的规模与规范还存在着不少欠缺,原文与译文质量也常常显得参差不齐。此外,中国网文在海外市场尚未形成有效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仅靠打赏和广告收入,这与2003年前国内网文非盈利的自发状态颇为相似,假如找不到合适的市场模式,即便“爽点一致、元素新鲜、气质契合”这些因素不会消失,一个缺乏市场支撑的网文海外产业,必定难以长期维持红火局面。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海外盗版极为严重,跨国维权困难重重。国内网络文学版权问题原本就一直是挥之不去的隐痛,网文出海无疑会增加众多变量,版权问题的复杂性就更是难以估量。国内原创网站与海外翻译网站之间如何积极沟通、有效合作,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这不仅需要作者和译者的精诚合作,更需要市场与科技的通力支持。此外,网文国际市场的公平与规范,相关阅读平台的完善与普及,也是网文出海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我们注意到,随着《鬼吹灯》、《甄嬛传》、《步步惊心》、《花千骨》、《琅琊榜》等名作的影视改编和游戏开发的一次次成功,一条全球化泛娱乐产业链正在形成,但网文出海及其相关产业是否像媒体所说的“潜力可期”、“大有可为”,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莫琪、陈诗怀:《中国网文爆红海外背后:“中外网文读者爽点都一样”》,2016年12月14日,澎湃新闻,2019年1月1日。
    [2]陈定家:《“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论坛”纪实》,《文略》2018年第2期。
    [3]王璐璐:《全球文化消费视角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以Wuxiaworld为例》,《出版发行研究》2018年第1期。
    [4]田小军、夏宜君、王洋:《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时代机遇、现实困境与发展建议》,《中国版权》2017年第1期。
    [5]莫琪、陈诗怀:《中国网文爆红海外背后:“中外网文读者爽点都一样”》,2016年12月14日,澎湃新闻,2019年1月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