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焦一和:2019年中国语言学书院核心课程研修班学习感言

http://www.newdu.com 2019-11-14 当代语言学 焦一和 参加讨论

    
    2019年中国语言学书院一年级合影
    许多年以后,面对舌位图和句法树,有群人一定会想起到天津师大签到入住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以及随之而来的二十六个惊心动魄的昼夜。
    作为中国语言学书院第八期核心课程研修班中的一员,2019年7月14日下午,我来到天津师大;安置行李,熟悉校园,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书院生活。七月的天津洋溢着36度的热情,尽管已到傍晚,空气依然温暖。沿着阳光普照的校园大道缓步前行,经过金色钢笔雕塑、第二食堂、图书馆、校训碑、会议中心、音乐厅……校园很大,路上行人寥寥,显得格外空旷,路边树林里,小鸟叫得有点躁,似乎在质问我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何还在背着书包上学校。其实当初看到报名推送时,我对书院并不十分了解,只是觉得书院一年级开设的课程(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看起来很有意思,而且教师团队阵容强大,极具吸引力。虽然我几乎从未接触过这些内容,甚至分不清phonetics和phonology,来到书院或许连听课都有困难,但能来长长见识、开阔一下眼界想必也是极好的,于是壮着胆子提交了申请。现在看来,当初大胆报名是正确的,那些天在烈日下背着书包上学校也是值得的,书院给予我的甚至比我所期待的更多。除了新知识外,那种紧张热烈的学习氛围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感染并改变着书院的每一个人,一些日常的场景片段尤其令人难忘。
    
    7月15日早晨,全体师生来到天津师大会议中心一楼的中报告厅参加开学典礼。作为一名一年级新生,我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考验,直到老师们介绍了书院的办学理念、选拔流程和纪律要求,我才发觉接下来的四周似乎比想象中更加刺激。胡建华老师将书院称作“语言学界的黄埔”,并指出书院之所以系统地开设难度大、要求高的语言理论课程,是由于目前国内高校在此方面尚有欠缺,这样做可以为国内的语言学研究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提供一个“补课”的平台,使他们受到必要的、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书院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不论是本科生还是大学教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从零出发。开学典礼最后,胡老师一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仿佛一声发令枪响,正式开启了快节奏的书院生活。从老师们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他们不仅仅是来教授知识,更是怀着振兴中国语言学的使命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激励青年学者稳扎稳打,严谨治学,为中国语言学事业贡献力量。短短半小时的开学典礼让我回想起十一年前高三的誓师大会,求知热情和进取精神燃起了每个人的斗志,这或许便是书院的魔力。
    
    课堂是书院生活的主要场景。一年级前两周上语音学和音系学,后两周上句法学和语义学。
    语音学课上,胡方老师气定神闲侃侃而谈,而我则对着国际音标表手忙脚乱,一边查询alveolar、palatal、uvular的意思,一边翻来覆去地比较initiation、articulation、phonation有什么不同。渐渐地,我可以跟着课本的发音训练制造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并惊讶于自己的发音器官竟有如此之多的隐藏功能。李爱军老师主要讲授语音分析软件Praat的操作方法及实际应用,对我这个宿舍级退役电竞玩家而言,鼠标键盘并不陌生,但每当李老师在课上秀出精彩的操作,我都幻想着手边可以出现一个0.5倍速播放的按钮,让我的眼睛和大脑能跟上屏幕上的鼠标。李老师的课讲练结合,引导我们通过一次次练习逐渐掌握了Praat。只是万万没想到,将近而立之年,《北风和太阳》成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文学作品。
    音系学课上,李兵老师为便于我们理解,将繁琐的分析过程写得极其详尽,再配上李老师特有的不疾不徐的语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材料与纷繁复杂的音系规则都变得清晰明白,以前从未耳闻的Yawelmani语如今也被刻在了深深的脑海里,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底层记忆。李老师推理逻辑严密,分析一种语言如同破解一个悬案,常常令我听罢恍然大悟,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不足。
    语义学课上,沈园老师娓娓道来,借助生动的比喻和简明的图示将抽象的语义问题具体化。对我而言,语义学似乎是四门课中最难把握的一门,且不说那形形色色的符号公式与复杂的组合分析,单是最基本的蕴涵关系似乎都陷阱遍地。好在不论是逻辑式的书写、语义类型的分析还是λ抽象的顺序,只要我们有任何不解之处,沈老师都极其耐心地从头讲解,直到我们不再疑惑。
    句法学课上,“青年人才的代表”潘俊楠老师充分展示出优秀青年学者的风貌,吸粉无数。潘老师理论素养深厚,课程内容丰富,条理分明,环环相扣,其永动机一般的不间断巡回式授课法使得教室里每一位同学都始终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并积极思考,以最高的效率将一个个知识点消化吸收,那一句句铿锵有力的“看老师这里”“跟着老师一起思考”“跟着老师来,不要睡觉”至今仍余音绕梁。韩景泉老师沉稳细致而又不失风趣,他不仅详细介绍了Binding Theory、NP-movement、WH-movement等理论的内涵与应用,还补充了很多汉语的分析案例,加深了我们对生成句法的理解;在最后一次课上,韩老师分享了胡适的一句话——“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提醒我们不仅要努力为学,更要努力为人,这大概也是书院对青年学者的期待吧。
    
    早晨排队占座可称得上书院一道特色风景。早上第一节课8:30开始,教室每天8:10开门,由于一年级同学较多,后排距离讲台较远,所以不少同学会提前一个小时排在教室门口等待占座。但因为等待开门的时间太久,聪明的同学们便不再亲自排队,而是以书包作为替身,排在教室门口。于是,一年级教室门口每天早上会有一条色彩斑斓的书包长龙,待到教室门开,大家便抱起自己的书包如潮水般涌入教室,迅速扑向自己的宝座。最近一次见到类似的一幕,似乎还是在电影《釜山行》中。起初我曾试图保持一贯的养生作息,但当我第一天不紧不慢地“准时”走进教室后发现几乎无处可坐时,我才意识到“语言学界的黄埔军校”绝非浪得虚名。于是一番挣扎后,我也加入了占座大军。
    每天早上迎着朝阳奔向教室占座时,总能看到脚下一道道纵横交错的银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低头细看,每道银线上都有几只步履匆匆的蚂蚁在忙碌着,也许有的蚂蚁被过路的人不小心踩在了脚下,或带向了他方,但其他蚂蚁依然沿线奔波。这时,当我再次抬起头看到和我一样沿着各自的路线奔向教室的同学们,便觉得十分有趣——我们也如蚂蚁般为了心中的目标早起奔忙,也许并非所有人最终都会选择这条道路,但留在这条路上的人不会停歇。
    
    经过苦乐交织、忧喜参半的四周,终于迎来了毕业典礼。重新回到中报告厅的我们褪去了四周前的紧张与不安,带着熬夜的疲惫、努力的充实和收获的满足等待毕业典礼开始。毕业典礼上,老师们的寄语让我再次感受到书院对我们的热切期望。本以为大家就要带着老师们的祝福互相道别,相约二年级再见,不想书院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明年书院便不再开设一年级课程,然后逐年取消二年级、三年级课程,以后只保留高级研修班。这就意味着,这是书院的最后一个一年级。惊讶之余,有些许庆幸,也有些许遗憾。庆幸的是我们赶上了书院的末班车,没有错过这最后一次的学习机会;遗憾的是如此干货满满的硬核研修班以后将退隐江湖,只能留下一些只言片语的传说了。
    毕业典礼结束后,大家纷纷合影留念,记录下这并肩战斗过的地方。身边的战友们,也许明年在二年级研修班中便可相见,也许距离下次重逢还有很多年。但正如银线上的蚂蚁,只要还在路上,就终将有相逢的一天。
    四周时间如此漫长,课业烧脑,节奏紧张,仿佛过了整整一学期;四周时间如此短暂,甚至来不及去逛逛天津的古文化街、和朋友们好好吃几顿饭。之所以说是二十六个惊心动魄的昼夜,是因为每天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每天都在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中挣扎着寻找突破口。四周时间,四门完全陌生的课程,每周上五天课,每天十余个小时的任务量,若干部英文原著,不定期的作业和考试,少量的睡眠甚至偶尔通宵……尽管过程艰辛,但值得高兴的是,当我们熬过这二十六天,便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书院学员了。
    在书院的收获远不止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诲人不倦的老师,尽职尽责的志愿者,精益求精的同学,无一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大家早上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不再是“吃了吗”,而是“睡了吗”,对很多同学而言,每天若能睡上四五个小时,便觉得非常满足。记得李爱军老师说“休息多了对身体不好”,潘俊楠老师说“要24小时思考”,沈园老师也说“熬夜不算什么”,尽管这都是在特定语境下的话,此处引来有断章取义之嫌,但这些话至少可以表明一种态度,即追求真理应不畏困苦,重在“为己”而非“为人”。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同理,若为学亦如是,不完成当日任务哪里有工夫睡觉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个月脑力、体力和精神的多重“折磨”,曾经居高不下的体重居然也明显下跌,效果远超游泳健身。如此看来,书院生活燃烧的不止是脑细胞,还有卡路里——这也算是个令人欣慰的意外收获吧。

作者简介
    
    焦一和,北京大学中文系2009级本科生,2013级汉语史方向博士生,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2019年中国语言学书院核心课程研修班一年级总分第一名,获一等奖学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