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印象记:周洁茹的复出

http://www.newdu.com 2019-11-06 《花城》 王威廉 参加讨论

    好多年前,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周洁茹已经成为文坛的传说。她离开中国,远去美国,几乎音讯全无,但关于她的传说一直在流传。大约是2015年的时候,听说她到了香港,而且重新开始写作了。我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们知道,写作对于写作者而言是一种需要持续在场的生存状态。多年之后重新捡笔来写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的。你必将要经受住更加严苛的审视,无论是外界还是内心,这一定会产生强烈的焦灼。因此,她“复出”后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找我做活动嘉宾的时候,我立刻应允了。同时,我明白,她之所以找到我,还有林培源,做她的嘉宾,是因为我们是新生一代的写作者,借助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当下的文学现场;而我们,也带着对她的传说的记忆,希望能和她面对面聊天,了解她这些年的沉默与思考,这其中自然也回转着一种文脉的接续之感。
    我对她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她的记忆力特别好,好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她写过一篇《到广州去》,里面提到我和其他几位朋友的一次宵夜,她对那个场景的描写在细节上达到了毫无二致的程度,包括谁说了什么,以及一些不起眼的小动作。比如那天很冷,我穿着羽绒服,风吹来的时候还是把拉链又往上拉了一下,这个细节她都写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小说家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还有场景还原能力,她都是完全具备的。你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天生的写作者。
    大体来说,世上有两类作家,一类是能快速从事件中看到意义,从而现实经验被作家转化为某种抽象的虚拟经验。还有一类作家是迅速被世界的现象所震惊,然后试图告诉众人他/她看到了什么,他/她的视角常常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用“学术黑话”来说,我们可以把第一类称之为“结构主义”式的作家,把第二类称之为“现象学”式的作家。这两类作家不分伯仲,只要写到极致都能给人带来艺术的震撼。我觉得周洁茹大体上属于后者,她是一个能够对世界做出快速回应的作家。
    我想,以她为代表的这类作家跟世界的关系,一定是更加紧张的,因为她要面对世界上时时刻刻的信息压迫,她得随时用语言作出回应。那种“结构主义”式的作家可以慢慢构思一个故事,然后让它在脑海里一点点生长,直到破土而出。这类作家在生活中该干嘛干嘛,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只是如同每日去公园散步一般,去另外一个时空里神思遨游一番,然后又回到日常生活了,继续该吃吃,该睡睡。这其实是一种让全部写作者都艳羡的一种写作方式。但不是每个作家都能这么干,这取决于人的天性,是无法选择的。
    周洁茹作为作家的生活跟她的艺术世界的创造,有着深度的重叠关系。那么,她的苦大了,她得时时刻刻在思维和语言中保持住那种紧张性。她像受惊的动物那样观察这个世界,她像被胁迫一般要书写这个世界,同时,她还要抵抗一丝不苟的记忆。如果痛苦无法淡忘,那实在糟透了。写作一方面要抵抗遗忘,一方面也得重新叙述记忆。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猜度一个作家的时候,再打开她的书,便会在字里行间看到真实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