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曹植甄后传——汉魏古诗写作史》: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

http://www.newdu.com 2019-11-06 国学网 张昶 参加讨论

    魏晋之际,开始流传一批精彩绝伦的五言诗,被钟嵘称之为“意悲而远”“惊心动魄”,成为后来六朝诗歌及唐宋诗词的真正源头,因此又被称之为“诗母”。随着年代日渐久远,后来人既不知道其作者姓名,也不知道其写作背景,只知道这些诗作多数是男女恋情离别哀怨的“情诗”。
    最早发现这批诗作的是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他们将这些五言诗作称之为“古五言诗”,陆云《与兄平原书》:“一日见正叔与兄读古五言诗,此生叹息,欲得之。”此处的“古五言诗”,正是对所谓《古诗十九首》代表的这一组古诗的最早称谓,由于不知道或说是不方便披露这些诗作的写作内幕,陆机将其简称之为“古诗”(有《拟作古诗十四首》)。后人也由于近似的原因,将其简称之为“古诗”,或是“汉魏古诗”。陆云的此封书信和陆机的拟古诗,可以视为这些所谓“古诗”在失去作者姓名和写作背景之后的首次披露,是在历史尘封之后的首次面世。到齐梁时代,昭明太子将其中的十九首选录进入《文选》,“古诗十九首”遂为专有的名词。
    木斋著《曹植甄后传——汉魏古诗写作史》(以下简称《曹甄传》),正是全面破译这一历史疑案的一部力作。作者十年前出版过《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论证了十九首中的九首为曹植之作,余光中先生评:“发为新论,轰动学界”(余光中《木斋诗歌编年·序》),长江学者张法教授则认为此作“让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对比这本新近推出的《曹甄传》,则不难发现,十年之前的这一研究,不过是新作的序幕或是冰山一角,作者对古诗十九首代表的汉魏古诗,包括这一时期优秀的汉乐府民歌,做出了近乎是一网打尽的系统研究:从西汉时代的所谓枚乘、苏武李陵诗、班婕妤,东汉时代的班固、张衡,乐府诗的江南可采莲、上山采蘼芜、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曹魏时代的原署名曹丕的燕歌行、徐干的室思诗、曹叡的全部五言诗,以及原署名曹植的一些诗作,全部按照时间编年,一一安置在一个历时性的有机体中。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探索源流,力图回复到历史的原貌中。
    钟嵘评价这些汉魏古诗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读木斋著《曹植甄后传》,也会有此同感。这是一本令人读起来就放不下的书,一本充满悬念的书,几乎是每一个章节,都会不断颠覆我对这一段历史、文学史的原有认知,让我无所措手足。笔者写此书评,不知道从何写起和写什么,就像是走在远古的森林里,迷失在浩淼的星河之中。这一本书分明是一本学术著作,作者却采用文学笔法、诗意语言来细细阐述,娓娓道来。如同著名学者王立群所评:“以通俗的手法探秘一个学术公案——很少有人想到如此做学问,既有学术,又极通俗。”“既有学术,又极通俗”,确实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可能是作者进入到极绚烂境界之后的返璞归真,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学术走向大众的一种探索。
    细读《曹甄传》,我们会为两者之间跌宕起伏的恋情细节而扼腕叹息,建安九年,曹植初见甄后,两人之间相互倾心,曹植为之昼思夜想,废寝与食,却被长兄曹丕捷足先登,“擅室数岁”,《感婚赋》则是当下所能读到的最早的关于曹植托媒人向甄后求婚的文献:“登清台以荡志,伏高轩而游情。悲良媒之不顾,惧欢媾之不成”;收录在曹植文集中的“妾本秽宗之女,蒙日月之余辉。委薄驱于贵戚,奉君子之裳衣”,则应是当时甄后回应曹植的书信,也是当下所能读到的最早的甄后的文字。此书不仅分别写作了两人的人生传记,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分别写作了两人的文学写作历程。
    就此公案的情理而言,两人皆为这个时代的大诗人,诗人之间的生死之恋,不可能不写出激情四射的诗作来记录和表白,两人并非一般的诗人,而是帝王家族的重要人物,中国儒家的思想观念又必不能允许这些诗作的流布传播,而皇家宫廷正具备遮蔽这些诗作历史真相的作案能力,遂使曹叡在临终之前下诏书,对曹植文集重新撰录,又加以后来难以跳脱出理学思想的牢笼,终使得这一遮蔽行为瞒天过海,成功遮蔽了千余年。到民国时代,学者们开始学会了新的方法论,不再相信曹叡作案时候的安排作者,遂成功将此前的西汉说打回原形,汉魏古诗的产生时间被成功地推迟到东汉后期,大洋彼岸的美国哈佛大学宇文所安教授,则直接称汉代的这些五言诗作,都是后人的“馈赠”,学术史的演变,距离木斋教授的研究结论,仅一步之遥了。
    2019年,木斋连续出版了几部力作:《先秦文学演变史》(人民出版社1月),《伶工之词:唐五代宋初词史》(中国书籍出版社4月),《曹植甄后传》(世界书局8月),连同《读懂红楼梦》(世界汉学书局10月),其中关于诗经的研究、汉魏古诗写作史研究、红楼梦研究,被整合起来。
    木斋之所以能破译曹植甄后恋情,首次对为恋情而献身的两位伟大诗人作合传,并首次阐述了汉魏古诗的写作史历程,或许正由于他能够将中国文学史与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等诸多学科打并一体,从而超越了纯粹的文学史研究、诗歌史研究、思想史研究,从而实现了历史真相的破译和复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