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古代公务员的薪资待遇怎么样?

http://www.newdu.com 2019-10-17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古代公务员的薪资待遇怎么样?
    历史大变局
    经济风云桥段
    亲爱的朋友们,又是一年国考将近了。
    说到考公务员这件事,我想您一定知道,当今社会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热衷于此,但每年都只有一小撮人能乘风破浪冲进体制内,竞争可谓相当激烈。
    可在古代,当个公务员比现在还要难。
    并且,当上了公务员还不一定有工资、养老金,日子过得也并不轻松。
    今天,我们给您讲讲古代公务员的薪资待遇以及养老金的事。
    扩展阅读
     老臣的困惑:马文升退休记 
    大明弘治二年(1489年),63岁的兵部尚书马文升收到了宫里的谕旨,他的 “乞休疏”被皇上否决了。
    《明史》的记载只有四个字:“优诏不许。”
    马文升是明朝中叶的重臣,弘治皇帝眼中的红人。为什么会在事业如日中天的背景下,突然提出退休呢?明孝宗见到“乞休疏”,为何直接否决了呢? 
    其实可不走
    明太祖朱元璋曾立下祖制:“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意思是说,年满六十岁的文武官员,都可以退休。
    无论按传统礼法,还是按本朝制度,马文升都到了退休年龄。写份“乞休疏”,只是例行公事,按说朝廷肯定批准。
    然而,结果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在明朝,退休即等于解雇。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对官员有天生恶感。因此,明朝对官员实施低薪制。不仅在职期间低薪俸,而且退休后没俸食。
    在明朝的文官制度设计中,朝廷和官员不是共生关系,而是雇佣关系。财政干脆就没有退休金这个科目。
    本来薪水就少,退休后还断了,如果家产微薄,只要还干得动,谁会主动退休呢?
    马文升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深得宠信。既然如此,那么又是什么因素促使他递上“乞休疏”的呢?
    其实很想走
    《明史》里没有转载“乞休疏”的原文,但叙述了马文升最近经历的一桩麻烦事。
    马文升当上兵部尚书后,新官上任三把火,严格考核卫戍京城的团营,开除了20多名贪腐成性、贪生怕死的军官。
    殊不知,团营里关系户众多,如此大动干戈,免不了结怨。一天半夜,马文升忽听有人敲门,他迷迷糊糊,没有理会。转天清晨,打开院门,只见两支利箭扎在门上,“入木甚深”。
    行刺不成,刺客又写了份匿名诽谤信,绑在箭杆上,射进东长安门内,打算惊动皇帝,启动调查程序,把马文升折腾个底朝天。
    由于担心皇上受蒙蔽生疑,马文升赶紧写了份奏疏,痛陈提督团营后受到的窝囊气,主动提出“容臣止管部事,免其提督团营”。他甚至提出了“乞休”,摆出了告老还乡的架势。
    明孝宗心知肚明:马文升“乞休”是幌,“避祸”是真。
    眼看宠臣要撂挑子,他当然不乐意。于是,皇帝一面派出锦衣卫缉捕刺客,一面调12 名骑兵护送马文升上下班,确保他的人身安全。有了这样的双重保障,辞职“乞休”的事,朝廷当然“优诏不许”了。
    就这样,马文升以退为进,保住了乌纱帽,也保住了在皇帝跟前的那份宠信。
    他的退休梦直至明孝宗驾崩,也没能实现。
    吏部尚书任上,他对官员的考察进退非常认真,按照明孝宗的遗诏,他裁撤了各类冗员 3000多人。这种不留情面的做法,得罪了既得利益者,招致一些重臣的反对。
    年老力衰,成了他们弹劾马文升的焦点。你弹劾,那我就乞休。新皇帝明武宗似乎对这位老臣没什么情谊,大笔一挥,批准了。
    短暂而美好的退休生活
    马文升退休了。按照朝廷制度,这就意味着要跟吃皇粮的日子说再见。其实,制度归制度,人情归人情。为朝廷效力了一辈子,光荣退休却无半点酬劳,显然说不过去。
    因而,明朝皇帝以“赏”代“恤”,弥补了退休官员无薪俸的制度性缺憾。
    洪武永乐年间,朝廷对功臣的“赏赐”是非常丰厚的,有金银,有宝钞,数量惊人。
    这种做法相当于给功臣们发“分红”,促使他们早点退休,给新生代官员腾位子。然而,这样的“分红”到永乐以后,就逐渐结束了。毕竟,功臣逐渐凋零,“分红”没了对象,对退休官员的赏赐也就不再慷慨了。
    明仁宗以后,赏赐的形式变成了舟车、人夫、给驿、月米等,即提供回乡的交通工具和役用人夫,免费使用驿站,每月供给数量有限的大米。然而,“给驿还乡”“给米拨夫”仅是特事特办,没有形成制度。
    朝廷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现实:官员俸禄太低,退休即陷入贫困,必须给予供应“岁米”的特殊补助。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朝廷传旨,退休官员“若无子嗣,孤独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终其身”。
    天顺二年(1458年), “岁米”标准提高到“四品以上官,年七十以礼致仕,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岁给米五石”。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享受“岁米”的退休官员扩大到五品以上,而标准降到了四石。
    终明一代,这一标准没再变过。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以礼致仕”的官员,才能享受这个待遇。换句话说,被清退开除的官员,连这点待遇也享受不到。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