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火车》创作谈:布拉格札记

http://www.newdu.com 2019-09-10 《收获》 宁肯 参加讨论

    《火车》写完了,王虓先生写了《不肯回头的火车》,单这个题目一下触动了某种久违的东西,什么东西也说不清,仿佛痴痴地遥望火车背影的童年。前两天,远在海外八十年代曾与北岛、顾城一起参加诗歌讨论会的殷小苓女士谈及《火车》,有个观点同样触动我,她谈到作品的两重镜像,第一重是年代,北京,琉璃厂到永定门火车站。第二重是心灵的生与死:少年死去,青年诞生,代价是天真的永久失落。“第二重镜像模糊、含混、荒凉、鄙陋、粗野、空虚,这一重镜像一旦凸显,第一重镜像就变得不再重要。乔伊斯所关心的爱尔兰的麻木不仁,福克纳所关心的美国南方对社会变化的焦虑,阁下的非常年代,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文学对生命本元的再塑,文学不能改变现实,但能够再塑生命的体验从而丰富现实,与现实对峙。”这么多年的海外生活她还是那么犀利,纯粹,不用我就此再说什么,明眼人一看就知她的观点的价值。
    《火车》写于2017年,是我的少年题材的小说集《城与年》首篇,已完成了八个故事,今年五月在布拉格修改。实际是重写,就是说原先写的大部分不能用,就算能用的语言也不能用。初稿带着锈迹斑的脚手架,都要拆掉,很疼,就像拆线,拿掉纱布。我是个写作病人,生长于“文革”,基础的或者说一开始的语言就是残的,思维是残的,因此每一次写作二稿都是对一稿的治疗。有一些现场的感想,随手记在屏上,或许具有病理意义。
    房间
    简朴,单纯,没有任何色调,就是白,灰。但窗外却极其丰富,复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色彩斑斓,阳光如洗。刚刚走过卡夫卡工作过的银行,现在下面的查理广场,四尊雕像普普通通,其中一个是聂鲁达的恋人,诗人。赫拉巴尔当打包工的地方在另一条街上,塞弗尔特,哈维尔,里尔克住过的街都是不经意就过去了,非常简单。回到房间还是这么简单。卡夫卡在老城广场写作的房间只有八平米,写出了《城堡》。写作的房间必须简单,如牢房之于繁华闹市。一个牢中之人占有的越少,拥有的越多,一切都并不简单。
    时空
    早晨,继续《火车》,希望在这里完成。在布拉格写七十年代北京,以虚构方式。两地同样遥远,时间与空间,是否可以打通?北京,七十年代,是否会染上布拉格、伏尔塔瓦河、老城广场的气息?
    塔顶上的写作
    听着鸟叫,窗外屋顶、教堂,不时瞥一眼。钟声响了,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房间已经很高,几乎与教堂尖顶平行,但钟声还是带来更高的天空的效果,房间虽小,因此也更像在塔顶上的写作。
    结构,声音,视觉
    在火车上写《火车》,布拉格至奥斯特洛瓦的火车。据同行的李素(Zuzana Li)说那里有一位相当中国北岛的诗人PetrHruška,他己读过捷文版的《天.藏》,喜欢小说的结构,声音,视觉,语言,节奏,细节,晚上在奥斯图书馆举办的《天.藏》分享活动Petr Hruška将参加,一个极难得的专业读者。
    
    简洁,再简洁,只有简洁才是最好的强调。越形容越无力,因为离核心的词越远,反不如直取。这点鹰做得最好:它总是把最长的距离变得最短。
    批评与写作
    用长篇之力压向一个短篇会是什么结果?看不出长篇痕迹,全部是短篇的技艺,但整个会有一种什么效果?一种怎样不可知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写作者如果对自身产生好奇,他就不需要外界的评价,他就是他最好的批评家,批评与写作集于一身,且不为外人所知。
    调子
    真实与调子哪个更重要?调子。因为调子包含子更真实的东西,包含了抽象出来的真实,神秘的真实,精神深处的真实,无意识的真实。这些真实并不低于某种细节的真实,细节是石头,调子是水,河。静水深流,如果某个石头或人漂起来,尽管非常真实,且是事实,但干扰了调子,就该割去。
    异地
    昨天就醒得早,在欧卢姆,在旅途,在异地,甚至异地的异地,继续火车上写《火车》,回到了布拉格。今天醒得早,比雨还早,过了一会儿雨才淅淅沥沥下起来。从来没在异地,在异国他乡这么频繁地坐火车,布拉格-布达佩斯-维也纳-布拉格-奥斯特洛瓦-欧卢姆-布拉格,布拉格是原点,有点数不清多少次到过布拉格了。雨断断续贯穿了旅途、写作、对话,偶尔的阳光那么明亮,干净。
    
    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是多么爽,篷筚生辉。
    绝境的事物
    阁楼的写作有种双重的神秘:写作本身与悬置的空间吻合。角落,对话,无穷的自我对话,绝不接地气,也不问天,只是鼠目寸光、咄咄逼人、炯炯有神地盯着绝境中的事物,比如一个句子。写作是太具体的事,具体的一个词就会盯视半天,“布拉格.十月作家居住地”是否有点卡夫卡的味道?
    隧道
    最复杂的叙述阶段过去,悬念丛生。旧的悬念未解决,新的悬念又产生。新的悬念对旧悬念构成一种缓解,减轻了负担,降低了戏剧性。高潮已过,就要进入收尾的阶段,作为故事层面已是最没负担的阶段。但结尾怎么展开并没想清楚,这不是想就想出的,必须深入其中,听从小说确切地说人物自身的声音。就像在黑暗的隧道中,怎么通过并不知道。
    滴声
    又下雨了,间有狂风,闪电,宁静,滴声。
    普通与神奇
    语言的秘密在于不断锤打它,让它神奇,再让它普通。这样反复的过程之后读者看到的是普通,感到却是神奇,说不出的神奇。神奇压在下面,表面上消失了,这是大概也算冰山理论之一。
    停在海边
    事实上小说的任何一个语言局部都可构成望洋兴叹,叹为观止。卡尔维诺的《帕洛马尔》,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至于《老人与海》就更不用说,你可以任何时候停下来,就像停在海边。
    孤峰
    锤炼语言就是锤炼感觉,澄清意思。有些小说纯粹是靠语言支撑的,没有语言就没有这篇小说,或者,不可能完成这篇小说。如果说长篇是绵延不绝,短篇就是孤峰,没一点多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