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丘吉尔的至暗时刻

http://www.newdu.com 2019-09-10 北京日报 谷立立 参加讨论

    
    《至暗时刻》 [新西兰]安东尼·麦卡滕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纵观好莱坞,大约很难找到比安东尼·麦卡滕更青睐传记写作的人了。他身兼剧作家、传记作家、电影制作人三种身份,不仅擅长以镜头语言展现角色的一生,更精于用文字刻画传主内心的起伏。《至暗时刻》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与同名电影相互呼应,以二战时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传奇人生为蓝本,再现了这位政治家的至暗时刻。我们实在不必纠结,究竟是先有了电影,还是先有了书。因为镜头与文字的相互结合,才是打开一段人生的最好方式。
    同样,大概也找不到比丘吉尔更难以描述的政治家了。今天我们谈起他,常常先入为主地想到“英勇”“伟大”一类字眼。但在麦卡滕看来,丘吉尔从来不是高大全的象征。如果说他的人生是“血肉丰满”的,那么这种“血肉丰满”也不过是“众人臆想之物”。事实上,在正式确立政治地位之前,丘吉尔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往往过于理想,以致屡屡铸成大错,成了当时英国政坛的一大笑柄。那么,这样一个左右不靠的“战争贩子”,又是如何在紧要时刻力挽狂澜、拯救大英帝国的呢?
    让我们回到1940年5月7日。彼时,希特勒发动闪电战,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进而扬言要征服整个欧洲。与欧洲大陆一海之隔的英国在首相张伯伦的带领下,奉行绥靖政策,对侵略不加抵抗,姑息纵容。然而,“绥靖”并不能拯救英国,反倒会让它迅速地“坠入险境”。因此,在遭遇政界、媒体的轮番攻讦后,张伯伦不得不引咎辞职,提名丘吉尔为其继任者。在反复研究史料之后,麦卡滕从丘吉尔身上找到了莎翁的气质,而丘吉尔政治生涯的崛起,恰恰是在这样一种“生存还是毁灭”的“至暗时刻”:伴随他登上首相宝座的是,英国国内政党之间无休止的内斗,和内阁上下的不信任。
    显然,等待这位65岁新首相的首要问题,不是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战争,而是“如何平衡新联合政府中两派关系,力求皆大欢喜”。一方面,以张伯伦、哈利法克斯为首的议和派不断向战时内阁施压,要求通过墨索里尼向希特勒媾和;另一方面,法国即将投降,英国远征军终将失去唯一的盟友,被迫在欧洲大陆孤军奋战。当然,丘吉尔并不愿意迎合各方,求取“皆大欢喜”的虚假和平。对他而言,真正的解决之道除了战斗,还是战斗。很快,在内忧外患的相互夹击下,他迎来了政治生涯中“鲜有的踌躇”。这是英国的至暗时刻,也是他的至暗时刻。但“至暗”并不代表彻底的阴暗,就像黎明前的天空,在满眼的晦暗中仍会隐隐透出一丝光亮。
    在乔·赖特执导、麦卡滕编剧的同名影片里,有一幕场景可谓“神来之笔”:在被张伯伦、哈利法克斯的求和主张弄得焦头烂额,进而默许战时内阁起草向墨索里尼示好的外交文书后,英王乔治六世深夜造访丘吉尔的寓所,提醒他倾听民意,“让他们引导你,但一定要将真相和盘托出”。于是有了这样的情节:丘吉尔独自搭乘地铁,与普通市民聊天,最终坚定了“绝不放弃”的信念。只是,书中并没有类似情节。不知道这究竟是麦卡滕的演绎,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反正它与丘吉尔的演讲不谋而合。显然,就算他如何不计后果、誓与法西斯一战到底,他的心中仍然装有千千万万英国人。毕竟,英军一旦被击溃,整个国家将彻底陷入至暗,沦为纳粹的奴隶。
    麦卡滕说,“和平年代,丘吉尔绝无用武之地。他的禀赋是危急之秋及如何化险为夷时、需要勇气及如何激发勇气时、面临风险及如何藐视风险时亟须的禀赋。”当然,麦卡滕的写法并不讨巧。因为传记写作往往不是为传主脸上贴金,而是亲手剥去金箔,还原真实的人性。而《至暗时刻》所呈现的恰恰是一个接近历史原貌的丘吉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