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梁家河》读书感受10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9-07-2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便是我在学习《梁家河》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梁家河》这本书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返梁家河村的情况以及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里经受的艰难与磨砺,奋斗与坚守。

    
    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中,总书记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七年的时间,让习近平的心和梁家河连在了一起,在离开梁家河以后,他还是惦记着这里的一切,村里人有困难,只要他知道就一定会给帮助。这次回来之后,他亲切的问乡亲们最近的生活过得怎么样,问得很详细,也很具体。得知乡亲们过得不错之后,他感觉很欣慰。而且在七年的知青生活中,他努力修身、学习。在梁家河人的眼中,这个来自北京的知青总是在忙里偷闲的看书,晚上也经常点着煤油灯看书,脸都被熏黑了。他看的书,包括古、今、中、外,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等,非常的全面,为自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青的生活,主要是各种劳动。在《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这一章,总书记讲到“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从东部到西部,从繁华到贫穷,习近平努力改正自己的观念,从被动到主动,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从一个北京娃变成一个村里娃。在梁家河,习近平干活从不“撒奸儿”,高强度的劳动,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为了让大家伙都能吃饱饭,他带领大家打坝造田,给梁家河留下了一块最好、最平整的土地。为了谋发展,习近平带领村民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在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干了许多惠民的实事。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使得习近平在以后的岁月中能够直面任何事情,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一个人的优秀不仅仅表现在自身的进步,他还会影响周围的人,带领着他们一起进步。在《一声声喊我小名》中,石春阳、武晖、刘永耀、王宪平都在习近平的影响下成为了优秀的人。石春阳在担任干部的时候,从习近平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一碗水端平”,他在任职的时候,不仅努力将碗里的水端平,还想着法的让碗里的水变多。如今,60%的村民都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武晖在与知青们接触后,开始看书识字,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最终考上大学。而在工作中,他少说多做,成为一名行动上的巨人。刘永耀、王宪平也都在习近平的影响下,为乡亲们做好事、做实事,成为有用的人。

  最后,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中写了如今的梁家河的变化。整洁的农家小院、新修的石窑、灰瓦盖顶的平房、柏油铺成的村道……梁家河,从一个陕北普普通通的偏远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致富村。梁家河的变化,是我国发展进步的缩影,《梁家河》中所体现的不怕吃苦、努力向前的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作为陕汽新生代的力量,我们也应该做到不怕苦、不喊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用自己的汗水和激情为实现“2035”战略规划和千亿陕汽的梦想贡献一份力量。

    « 上一篇下一篇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