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回望对美的追逐的民族史——写在文化散文集《戏里乾坤》出版之际

http://www.newdu.com 2019-07-15 中国作家网 刘洁 参加讨论

    
    “戏里乾坤”这个名字来源于这个系列中的一篇:《戏里乾坤大》,当初发表于《北京文学》,后来被《散文选刊》转载。这个系列的写作蓄谋已久,真正动手是在2016年的夏天。
    唐山大地震两年之后,我的手被搓到,右手中指第二关节肿的很大,四个手指不能并拢,当时认为这点小事没必要去医院,和家里的大人到曾经住地震棚时的邻居家里,让邻居家的大爷给捻捻。前后大概去了四五趟,大爷是隐藏在民间的正骨高手,每次就那么捻来捻去的,竟也慢慢好了。某次的晚上,我的手被大爷捻过后,告辞出门才发现在院子里有一群人聚在隔了几个门的门口,都向里面张望。门里灯火通明,亮的邪乎。我当时还小,个子矮,有人群挡着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刚刚有点失望,犹豫着要不要发挥人小钻的利落的优势进去看看,人群忽然开了个口子,有强光散出来,一个身着白衣、脚蹬厚底靴的男子出现了,他的脸上是异于常人的白色,脑门的正中有一道红色,端着个盆朝院墙那里走去,把一盆水都泼出去。我当时都呆住了,以为自己肯定是到了什么奇怪的地方。随着他又走回那光里,人群又把光围到了里面。
    童年时代最不可思议的一幕就这样奇幻般的出现,然后消失。
    后来的许多年里,我看过了许多不同剧种的戏,舞台上见过无数次和那天晚上见到的类似的人物,只是再没有那天晚上的幻境般的冲击狂暴的击中过我。
    年纪渐长,对人和世间的了解让我总不由自主地想到当初看过的戏。当初那些看来总有些奇怪的故事结构和看来有些荒唐的处理方式的戏曲故事,和今天发生的许多事从硬核的角度分析,往往差不了多少,每每让我感慨前人对人性的了解如此深入;又或者古籍里的故事到了戏曲舞台上,可能呈现出的故事又不同,每每的让我着迷。有一天,我告诉自己,好吧,是时候把那些长久以来存在心里的戏拿出来说一说,做一下个性解读——从文化,从习惯,从心理,还有别的,能说的方面太多了,我尽可能言简意赅。单说某一出戏可能不会有整体的概念,说的多了,就逐渐立体了,生动了,也能把许多一下子说不清楚的东西,慢慢说明白了。我有两个事没有想到:一个是写作的过程比想象的更艰难;另外一个还是和写作过程有关,就是我从中得到的快乐比想象的多。
    自从着手写作戏曲方面的散文,我就一直在想,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前,就采用歌唱、舞蹈等形式表现生活的面目和本质,如此绵延许多年,直到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兼具歌、舞、艺、形等方式的艺术形式,且不同地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采用类似的方式表达,这其中有没有一个可以被称之为核心的东西,那个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而其中起最关键作用的核儿又是什么。
    所有的艺术都是人类的外部和内部生活作用在人之上而产生的,这一点当我在写作这一组散文的时候,我就不断地感受到被生存和生活塑造出的既相似又截然不同的个体人生。而深藏在国人心中的对美的不懈追求,促使我经过了非常曲折的过程,选择了写一出出戏作为进行追溯的方式,每出具体的戏被我一个个细致地拆解后,获得的元件,本身已经能说明某些不能直接被揭示出来的因素,它们被深深植根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史里的传统里,代代延续。
    我在写作中,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美的感受和表达的执着,那些或喜悦或悲苦的故事情节,居然都能用美的方式表达,无论是故事的叙述还是人物的塑造,又或者整体的展示,都把这一点作为必须坚持的根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艺术表达一直坚持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主旨,在传统戏曲中被忠实地贯彻着,甚至成为衡量是否是经典作品的标准。重新认识这一出出戏曲,也是用文字的形式回望和记录下了我们这个民族对美的追逐的历史。
    作者简介:
    刘洁,生于天津,有小说、散文发表在《散文》《美文》《散文选刊》《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新华文摘》《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曾任花地文学奖、百花文学奖、都市小说双年展、宁夏之美全国散文大赛等评委,作品收入多个年度选本, 出版文化散文集《戏里乾坤》。曾任《散文海外版》执行主编,现任《小说月报》执行副主编,《小说月报·大字版》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