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杨芳灿为清代著名诗人,在陇右为官20年,与陇右诗人吴镇等交往密切,诗文酬答颇多。他的许多诗文散见于陇右诗人别集,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杨芳灿集》所未收。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杨芳灿与陇右诗人的深厚情谊,而且对于了解乾嘉时期陇右诗坛的繁荣兴盛及南北诗坛的交流互动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 键 词:杨芳灿 集外诗文 清代中期 陇右诗人 近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由杨绪容先生、靳建明先生点校的《杨芳灿集》,收获颇多,获益匪浅,但美中不足的是此集中未收杨芳灿集外诗文,颇感遗憾。杨芳灿在陇右为官20年,与著名诗人吴镇及其子弟门生交往密切,诗文酬答颇多,许多诗文没有收入光绪十七年刻《芙蓉山馆全集》,也没有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杨芳灿集》,而是散见于嘉庆十八年重刻吴镇《松花庵集》、乾隆五十七年刻《松崖诗录》和吴简默《板屋吟诗草》、嘉庆三年刻李苞《洮阳诗集》、嘉庆八年刻胡釴《静庵诗集》、嘉庆二十二年刻李华春《绿云吟舫倡和草》等文献中。由于这些书籍没有校点整理本,且大多藏于甘肃省图书馆和西北师大图书馆,外地人难得一见,因此相关资料没有引起学界注意。笔者长年研究清代秦陇诗人群体及明清旅陇诗人,发现了许多杨芳灿集外诗文,特予整理公布并探讨杨芳灿与陇右诗人的交游及其对陇右文化教育和南北文学交流做出的贡献。 一、杨芳灿与吴镇的交游 杨芳灿(1753-1815),字才叔,一字香叔,号蓉裳,江苏无锡人,著名戏曲家杨潮观之侄。他少年聪慧,文名早著,与从兄杨抡、表兄顾敏恒、同乡洪亮吉、孙星衍、黄景仁、赵怀玉齐名,深受当时江南诗坛领袖袁枚的赞赏并为其入室弟子。袁枚《仿元遗山论诗》曾云:“常州星象聚文昌,洪顾孙杨各擅场。”[1]690杨即杨芳灿,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廷试得知县,历任甘肃西河、环县、伏羌等地知县,因功擢灵州知州。嘉庆三年(1798),调任平凉府知府,嘉庆四年(1799),署宁夏水利同治,其二弟杨揆任甘肃布政使,例应回避,入京为户部员外郎,参与撰修《大清会典》。先后主讲衢杭、关中、锦江三书院,修《四川通志》,卒于四川。 杨芳灿在甘肃任职期间,不但勤政廉洁,爱护百姓,而且重视教育,兴修书院,鼓励士子勤奋向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杨芳灿在伏羌任上修复了朱圉书院并延请其表兄顾斆愉主讲席,其《示朱圉书院诸生》云:“伏羌古冀城,风土最清美。……教督吾所司,颓废谁之耻。况际隆平时,文治越前轨。风骚崇雅正,词章戒淫靡。……竚见春风中,粲粲盈桃李。宛转陈苦词,非同束湿使。敬矣青云客,勉旃天下士”[2]卷4,103。他对当地士人谆谆教导,满怀期待之情。杨芳灿在灵州曾修建奎文书院,先后聘请陇右学者秦维岳、郭楷、李华春作山长,推动了灵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 杨芳灿在陇右为官期间,与著名诗人吴镇及其子弟门生交往密切,经常和吴镇、李华春、李苞、吴承禧、吴简默等诗文酬答,书信往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推动了陇右诗坛的繁荣兴盛。 吴镇(1721-1797),字信辰,一字士安,号松崖,别号松花道人。乾隆庚午(1750)举人,历任耀州学正、陵县知县、兴国州知州、沅州府知府,晚年主讲兰山书院。吴镇学问渊博,诗名早著,与胡釴、杨鸾、刘绍攽称“关中四杰”①,也是“三秦诗派”的代表人物,深得牛运震、毕沅、袁枚、王鸣盛等著名诗人的赞许。王鸣盛《戒亭诗草序》云:“三秦诗派,国朝称盛。如李天生、王幼华、王山史、孙豹人,盖未易更仆数矣。予宦游南北,于洮阳得吴子信辰诗,叹其绝伦。归田后复得刘子源深诗,益知三秦诗派之盛也。”[4]徐世昌亦云:“关中诗人盛于国初,而陇外较逊。至乾隆间,松崖崛起,与秦安胡静庵釴并执骚坛牛耳。静庵诗尚朴健,名位未显,松崖则才格并高,研求声律,故其诗音节尤胜。归林下后,掌教兰山书院,裁成后进,颇有继起者。当为西州诗学之大宗。”[5]卷94,3916吴镇讲学兰山之时,积极倡导风雅,从其学诗者甚众。他经常与胡釴、刘绍攽、杨芳灿、姚颐、张翙、王曾翼等诗人讨论学问,奖励后学。进士秦维岳、郭楷、周泰元、李苞、李华春皆出其门,大多有诗集传世。 乾隆四十六年(1781),杨芳灿与吴镇在兰山书院相识,一见如故,相交莫逆,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其《静庵诗集序》云:“余自辛丑岁识吴松崖先生于兰山,定忘年之交,每过从必论诗。”[6]吴镇的《松花庵逸草》《兰山诗草》《松花庵诗馀》《松崖诗录》《松崖文稿》等均由杨芳灿选定。其《松崖诗录序》云:“今复讲艺兰山,谈经槐市。相从问字,每多好事之车;促坐论诗,大有入神之作。新情藻拔,逸气霄飞。”②他还为吴镇《松花庵逸草》《兰山诗草》《松花庵诗馀》《松崖文稿》作序跋多首,均未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杨芳灿集》,现整理公布于下: 松花庵逸草跋 松崖先生授余轶草一卷,且曰:“昔付剞劂时,若此者已弃之矣,其中或有可存者耶”。余受而读之,其中卓然可传者,盖十之五六焉。尝谓贫窭之子,藏燕石者什袭,享敝帚者千金,此矜惜之过也。若陶朱、猗顿之家,视金珠如瓦砾,其失惟均。因亟劝先生登之,又以示潜山丁五星树,所见略同,独信固不如共信欤。今其诗具在,有目者当不以余为阿取所好也。 丙午七月梁溪后学杨芳灿跋。[7]《松花庵逸草》卷末 兰山诗草序 松崖先生主讲兰山,课士之暇,辄为诗歌以自娱,藏之箧笥,如束笋焉。余适牧灵武,间岁来兰,时得晤对。先生出一卷见示,曰:“此别后所得也”。余始读之,駴其文采之富艳绝伦,及卒业焉,益叹其声律之工细,如八音迭奏,韶钧锵然;五色相宣,锦缋烂然,而皋牢百家,鼓吹群雅,浩乎无流派之可拘也。庄生云:“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王充云:“居不幽者思不至。”先生左图右史,寝食其间,研精学思,老而弥挚。卷中有《梦中作诗不成,觉而自忏》一章云:“造物逸我,使我老兮;我不自逸,躭辞藻兮。作而不成,益苦恼兮;醉舞颠崖,吾将散吾宝兮。”其笃嗜如此,宜造诣之敻乎,莫可及也。请付剞劂,敬以数言为喤引云。 乾隆庚戌三月中浣梁溪后学杨芳灿序。[7]《兰山诗草》卷首 松花庵诗馀跋 裁云缝月,妙合自然;刻楮镂冰,意惟独造。有稼轩之豪迈,兼白石之清疏,此词家之最上乘也。尝论小词,秦、柳固为正宗,姜、辛亦非别派。与其摹写闺襜,千手一律;何如行吾胸臆,独开生面之为得乎?先生诗高古雄迈,诗馀亦然。凡应酬之作,及稍涉绮艳者,均可不存。叶脱而孤花明,云净而峭峰出。别为一卷,附诗之后。 乾隆丙午立秋日梁溪后学杨芳灿跋。[7]《松花庵诗馀》卷末 松崖文稿序 松崖先生以诗名海内,其流传者,脍炙人口久矣。今出其古文示余,雄深奥衍,自成一家。间作六朝骈体,亦复清真流走,古藻离披。先生歉然自下,不欲以文名。余谓太白、少陵、摩诘咸有文集,与诗并传,虽文名稍以诗掩,而其佳处,有韩、柳诸大家所不能到者,此中消息,惟识微者知之耳。因汰其应酬之作,厘为一卷,丽而则,隽而雅,其诗人之文欤。 乾隆丙午夷则月梁溪后学杨芳灿拜读。[7]《松花庵文稿》卷首 在这些序跋中,不难看出杨芳灿对吴镇文学成就的赞赏和推崇,也可见他们惺惺相惜的深厚友情。杨芳灿还郑重地向袁枚推荐吴镇及其诗文。袁枚《松花庵诗集序》云:“弟子杨蓉裳牧灵州,寄松崖集来,更愜惬然喜,急采入《诗话》,备秦风一格。……先生之诗,深奥奇博,妙万物而为言,于唐宋诸家不名一体,可谓集大成矣。”[7]《松花庵诗草》卷首袁枚和吴镇的交往也推动了南北诗坛的交流。杨芳灿还有《吴松崖先生见示〈随园诗话〉,因忆旧游成转韵六十四句,奉怀简斋师并寄松崖》《岁暮有怀吴松崖先生》等诗酬答袁枚、吴镇,表现了对他们的思念和崇敬之情。其《岁暮有怀吴松崖先生》云: 晏岁苦短晷,斜晖蔼微明。空烟淡欲无,新月霞外生。修夜群动息,冬心抱孤清。灯影耿虚室,霜气流前楹。林峦隔旅梦,簿领妨幽情。故人渺天末,相思闻雁声。[2]159 诗中表现了在陇右寒冬之夜,孤寂无聊之时,愈发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深挚,音调和婉,读之增友情之重。 吴镇对杨芳灿、杨揆兄弟的诗歌也极为赞赏,其《芙蓉山馆诗钞序》云:“使君华阴贵胄,金匮名家,黄雀环樽,丹凫履迅。英年拔萃,冠南朝山水之乡;壮岁服官,邻北地枌榆之社。惊才风逸,丽藻霞骞,猗欤盛哉,敻乎尚已”[8]690。其《杨蓉裳荔裳合刻诗序》又云:“蓉裳久官甘省,与予论诗,常有水乳之合。后因蓉裳而识荔裳,则声应气求,亦同针芥。不图疲暮获见‘二难’,迨亦老夫之幸欤。蓉裳之诗,清空而华瞻;荔裳之诗,幽秀而端凝。举六代三唐之奇胜,萃于一门,求之近人,迨绝无而仅有乎!”[7]《文稿次编》 杨揆(1760-1804),字同叔,号荔裳,江苏无锡人,杨芳灿二弟。乾隆四十五年(1780)恩科举人。历任内阁中书、内阁侍读、甘肃布政使、四川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等职。乾隆五十六年(1791),杨揆随大将军福康安前往西藏征讨廓尔喀,经过甘肃,吴镇及其亲友均有诗送别。吴镇《送杨荔裳中书揆从军》(四首)云: 上公天上下奇兵,闻道先从鄯善行。日月山头星宿海,好将题咏记邮程。横海功勋并伏波,中坚休息盾频磨。破羌那用风雷檄,留草金铙第一歌。峨峨雪岭与天齐,缩猬毛胶万马蹄。多少诗家谈览胜,几人曾到大荒西?蓬婆城外月弯弯,陟屺行人望早还。原上脊令沙上雁,作书先报贺兰山。 此四首诗格调雄浑、音节慷慨,确有唐人边塞诗的神韵,杨芳灿称赞为“天然高唱,可付乐人歌之”[7]《兰山诗草》。 乾隆六十年(1795)暮春,吴镇曾打算去江南拜会袁枚,先至灵州与杨芳灿话别。杨芳灿有《买陂塘·送吴松崖赴金陵》送别,此词亦不载于《杨芳灿集》,现从《全清词·雍乾卷》过录于下: 渐春深、飘烟碎雨,韶光陌上初暖。朝来露井香桃瘦,减了红情一半。肠已断,那更送、行人又到离亭畔。垂杨花岸。听一两三声,阳关怨曲,珠泪已成穿。香醪满。且酌碧螺春碗。莫言离绪长短。软风帖帖移帆影,一抹碧波天远。寻废苑。把金粉、前朝写入生花管。邮筒想便。有杂体新诗,凶文小札,频寄与侬看。[9]7444 词中写暮春之际的陇右天气始暖,细雨蒙蒙,桃花阑珊,别有一番塞外风情。送别友人之时,作者恋恋不舍,泪洒长亭。他希望吴镇到江南之后,用生花妙笔抒写江南风光,不管是长篇短章,都要多寄与他看。此词情真意切,含蓄深挚,用典贴切,音律和谐,确有北宋慢词的胜境。 吴镇到南京之后,得到了袁枚的热情招待:“(乾隆六十年五月)初八……见吴松崖,饮蒋莘家,极肴馔之美,有出意外。晚饮鸣銮家,周兰珍在坐,与松云一乐”[10]。五月十五日,吴镇再次拜访袁枚,袁枚烹猪头待客:“不出门,烹猪头享客。春圃、松崖、云谷、又恺在座”[11]。在袁枚的引荐下,吴镇与江南诗人杨抡、张云璈等诗词唱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张宏生《全清词》(雍乾卷)有杨抡《念奴娇·汤婆子,同张棫斋、吴松崖、嵇天眉赋》、张云璈《高阳台·无锡杨莲塘获一蝶,甚大,系之花下,翌日,又有一蝶来,大如之,似是其偶,怜其被絷,而留恋不去者。莲塘感而释之。吴松崖填此解纪其事,予亦次韵》等。 吴镇去世以后,杨芳灿为其撰墓碑和像赞。 其《诰授朝议大夫湖南沅州府知府吴松崖先生墓碑》云:“文章政事,道本同原;循吏儒林,美能兼擅。如我松崖先生者,斯其人矣。”[2]卷7,584对吴镇的学问人品,可谓推崇至极。 二、杨芳灿整理陇右文献的贡献 杨芳灿还为整理陇右文献做出了许多贡献。除编选吴镇诗文词集之外,他又协助吴镇刊刻其乡先辈张晋、张谦的诗集并为张晋、张谦诗集作跋,亦未收入《杨芳灿集》。将之公布于下: 康侯先生诗,天才横逸,不可一世,寄思无端,忽仙忽鬼,殆古所云诗豪者耶?使天假以年,则未见其止也。乃遭连蹇,中道夭阏。悲夫! 松崖吴公,有意表彰之。当去其取快一时而不甚经意者,康侯之真面目出矣!梁溪后学杨芳灿识。[12]108 牧公先生诗,才气雄肆不如阿兄,至锤炼之功则有过之。独怪其归里后反无所作,意者因脊令音断,而遂自等寒蝉欤?梁溪杨芳灿识。[12]154 张晋(1628-1658),字康侯,号戒庵,甘肃临洮人。顺治九年进士,曾任江苏丹徒知县,丁酉江南乡试同考官。顺治十五年(1658),因江南科场案牵连罹难,年仅31岁。有《张康侯诗草》。张晋少年成名,诗名远播。孙枝蔚曾说其“诗才如云蒸泉涌”,“得盛名于京师”。[12]卷首当时著名诗人宋琬、施闰章、魏象枢、顾梦游、李楷等都交口称赞,击节叹赏。李楷曾说:“余谓狄道有康侯,即庆阳之献吉(李梦阳),后人或无异辞。盖少年而造诣已至于此,他日未可量矣。”[12]卷首徐世昌也称其诗“纵横凌厉,出入《风》、《骚》”[5]卷26,888。杨芳灿称其诗“天才横逸,不可一世,寄思无端,忽仙忽鬼,殆古所云诗豪者耶”,足见对其倾倒之情。 张谦,字牧公,贡生,张晋之弟,有《得树斋诗》。张晋罹难之后,家产籍没,张谦流落江湖,负米养亲,晚年还乡。张谦才华卓特,诗名早著,深得孙枝蔚等名士赞赏。孙枝蔚曾云:“临洮诗人之有二张,犹汝南之有德琏、休琏,吴郡之有士衡、士龙,安平之有孟阳、景阳也。乃造物善忌,使牧公之兄早罹奇惨。……若其诗,如束晰《补亡》,能使读者兴仁孝之性,五言规摹少陵,已近肉骨。是何可以少年易视之。”[13]1031 杨芳灿对张晋、张谦诗歌颇为赞赏,对其一家的悲惨遭遇也甚为同情。吴镇和杨芳灿还一再向袁枚推荐张晋、张谦之诗,希望袁枚选入其《随园诗话》。吴镇《与袁简斋先生书》云:“狄道先辈有张康侯、牧公及前安定县令许铁堂者,皆真正诗人也。仆为刻其遗稿,而贵门人杨君蓉裳皆加校订焉。表章前贤,此系吾曹之要事,不但如并世之衮衮者尚可听其浮沉也。今寄来三种,想高人雅鉴,必能识曲听真,广为流传,不亦快哉!”[7]《文稿次编》袁枚轻视张晋等人的诗歌成就,并未将他们采入《随园诗话》。这引起了吴镇的不快,也曾影响了他们的融洽关系。[14] 杨芳灿还曾帮助李苞、吴承禧编订了陇右诗人胡釴的遗诗,并作《静庵诗集序》,此序亦未收入《杨芳灿集》,现整理公布于下: 余自辛丑岁识吴松崖先生于兰山,定忘年之交,每过从必论诗,先生辄称秦安胡静庵不去口。余因心识静庵先生名,顾未见其诗也。酒阑灯炧,松崖讽其佳句,如“微雨渡头歇,夕阳山外多”,“风逈云难定,林深鹤未还”,爱其格韵高远,钦钦在抱,犹以未窥全豹为憾。今秋在高平官舍,武盘若孝廉邮寄《静庵全集》,发函狂喜,挑灯快读,十日而始终卷。先生诗皋牢群雅,思精辞绮,卒归于恬淡温润,藻释矜平。读先生之诗,亦可想见其为人矣。《集》向藏于家,未付剞氏。盘若书来,欲与李元方、吴小松选而梓之,属余论定,自维梼昧,何足以知先生?因嘉诸君表彰先哲之微,并以志企慕私忱云尔。 嘉庆戊午九月梁溪后学杨芳灿拜序。[6] 胡釴(1709-1771),字鼎臣,号静庵,甘肃秦安人,贡生,官高台训导,有《静庵诗集》。胡釴为明代著名文学家胡缵宗之裔,其祖父、父亲均为县学生,皆博学善诗。胡釴幼承家学,才华卓越,诗名远播,与吴镇齐名。刘绍攽《松花庵诗草跋》曾云:“近世称西州骚坛执牛耳者二人,其一为秦安胡子静庵;其一则洮阳吴子信辰。或以朴老胜;或以隽雅胜,异曲同工也。”[7]《松花庵诗草》卷末杨芳灿称其诗“皋牢群雅,思精辞绮,卒归于恬淡温润,藻释矜平”,亦可谓的评。 三、杨芳灿与“洮阳诗社”诸诗人的交游 吴镇家乡临洮历来崇尚风雅,诗学风气浓厚,当地的“洮阳诗社”历史悠久,影响颇大。吴镇《萝月山房诗序》曾云:“洮阳诗社,由来最久,兴而废,废而复兴,乘除随时,然倡和者卒未尝绝。忆三十年前余与诸同人重联诗社,一州才俊翕然趋风。”[7]《文稿》“洮阳诗社”在吴镇的影响下,生机焕发,诗人众多,唱酬不绝。据李苞《洮阳诗集》记载,乾嘉时期临洮诗人就有一百四十多位。吴镇弟弟吴锭、儿子吴承福、吴承禧、侄子吴简默、外甥李苞皆为诗人,深得杨芳灿、袁枚、姚颐等人的赞赏。 杨芳灿曾为李苞、吴承禧编选的《洮阳诗钞》作序,盛赞当时临洮诗学风气之浓厚。其《洮阳诗钞序》云:“原夫铁勒雄州,素昌古郡,风土清壮,山川奥奇。我朝文教覃敷,英才蔚起。践三唐之阃阈,窥六代之墙藩。几于人握夜光,家藏鼂彩。……洎乎松崖先生,以通博之才为沈研之学,激扬钟石,挥斥风云。……其余方闻素士,媕雅俊流,蹋壁耽吟,闭门索句。……片语推工,偏师制胜者,又未易偻指数也。”[15]卷3,469可见当时洮阳诗人之众多,“洮阳诗社”之兴盛。 杨芳灿还为吴镇亲友吴锭、吴承福、吴承禧、吴简默、李华春、李苞等人的诗集作序跋多篇,对他们的诗歌创作颇为赞赏,也可见杨芳灿与他们的深厚友情。吴镇三子吴承禧,字太鸿,号小松,狄道州学生,有《见山楼诗草》。袁枚曾将其诗选入《随园诗话》并称赞说:“太鸿诗清新俊逸,雅有唐音,将来何患不成名手。”[16]卷10杨芳灿《吴小松诗集序》曾云:“临洮吴松崖先生,儒林丈人,词坛宿老。……如我小松三兄者,斯其人也。盖自金铃堕地,即具夙根;异鸟入怀,弥躭慧业。……时袁简斋先生推风雅之宗,负人伦之鉴。君以诗贽,大相赏誉。羡枚乘之生皋,喜肩吾之有信。”[15]卷3,475并称其诗“衔华佩实,诸体并工,行墨间更有一种恬雅之气,令人躁释矜平。深心托毫素,委怀在琴书。天机清妙,当于两晋间求之”[16]卷10。吴镇次子吴承福,字绥之,国子监生,亦能诗,有《桧亭诗草》。杨芳灿亦称赞其诗:“才情富有,格调清雄,擘锦分题,壎篪竞响,令人健羡无已。”[16]卷9 吴镇弟吴锭,字握之,业医而嗜诗,有《耳山堂诗草》《草舍吟集唐》《梅斋律古》。吴镇曾云:“弟锭诗,同人拟之绳枢草舍,予谓绳枢草舍,亦岂易得于吾家耶?因作诗以砺之。”[7]《松花庵诗草》姚颐亦云:“(握之)所自作曰《耳山堂诗草》,则古今体皆备,其五言出入王孟,七言亦颉颃许浑、杜牧间。余既为之论次,乃缅然叹曰:是何洮陇诗人之并出吴氏一门也!”[16]卷6《洮阳诗集》收其诗29首。杨芳灿所作《耳山堂诗草序》亦未收入《杨芳灿集》,现整理公布如下: 握之吴君诗,孤怀月郎,逸藻霞飞,迎风兰蕙,竟体郁馨,初日芙蓉,自然可爱,殆司空表圣所谓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者欤。君仙心独抱,医术尤精,采药寻真,悬壶耽隐,萝月半窗,闲抄术序,松风一枕,细检芝图,宜乎属思经奇,发言超旷。吐纳烟霞之气,含咀金碧之华也。③ 吴锭精通医术,悬壶济世,不求闻达,但痴迷诗歌,“发言超旷”,杨芳灿称其诗如“初日芙蓉,自然可爱”,可谓隐士诗的典型代表。 吴镇侄吴简默,字洵可,号石泉,狄道州庠生,有《竹雨轩诗草》《板屋吟诗草》。吴镇《板屋吟诗草序》云:“犹子洵可,素好吟诗,其所著《竹雨轩诗草》业已梓行,而诗人杨蓉裳、李坦庵为之序,张鹤泉为之跋。兹复出其《板屋吟》而求序于余。风雅之熏习,何其老而不衰哉。……余为删其浅易者,而存其清新者约四十首,花前月下,把酒而讽诵之,亦足豪矣。”[17]卷首吴简默与杨芳灿也经常诗文酬答,其《郊游漫兴寄呈杨蓉裳先生》云:“怀公惆怅甚,散步石桥东。紫陌探芳客,青林采药童。野鸥蒲叶水,山燕杏花风。得句遥相寄,新诗苦未工”[17]。杨芳灿也有《春日读洵可四兄近诗作此寄怀》(《杨芳灿集》作《寄吴洵可》)一诗追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杨芳灿曾为其诗集作序跋两首,亦未收入《杨芳灿集》,整理公布如下: 竹雨轩诗草序 余谒松崖先生于兰山书院,得读其小阮洵可之诗,一编入手,五字偏工,清才同艳雪争飞,雅抱与元冰俱莹。熏将宝鼎,蟠蟠旃叶之香;濯向玉壶,滟滟蔷薇之露。流连花鸟,怅眺烟云,已足追用晦之踪,摩文房之垒矣。④ 板屋吟诗草跋 洵可吴君为松崖先生之犹子,雅耽吟咏,癖嗜风骚,五字推工,片言入妙,向以《竹雨轩诗》示余,心爱韪之,业已序而梓之矣。兹复以《板屋吟》见示,练响选和,诣微造极,景物寥映,文采丰茸,益叹其溺苦于学,诗境日新而不已也。昔露蓉月柳之句,萧慤知名;燕泥蛛网之音,道衡擅誉。以至吴江枫落,湘浦峰青,六代三唐,辞人才子,均称五言独步,不必众体兼长。采寸珠于万砾,辨一锷于千剑,惟专故精,不在多也。把券高吟,灯青月白,其人如玉,仿佛于板屋间遇之。 乾隆壬子端阳日梁溪学弟杨芳灿拜撰。[17]卷末 吴简默擅长五言,《板屋吟诗草》所选皆五言诗,萧疏散淡,冲和自然,有六代三唐之风。杨芳灿也非常欣赏他这种专精一体的精神。 吴镇外甥李苞,字元方,号敏斋,临洮人,乾隆癸卯举人,历任崇信训导、阳朔知县、剑州知州、山东盐运司运同等职,有《敏宅诗草》《巴塘诗草》。吴镇曾说:“内侄李子元方,少年能诗者也。多师为师,盖尝问道于予,而予殊无以益之。近历宰阳朔、贺县,旋以忧归,乃出其《牵丝诗草》而求序于予,意殆不在嘘张而在商榷哉。盖阳、贺僻处粤西,去陇头八千余里。元方随其所历而山川古迹,悉入讴吟,则其诗之领异标新,而脱弃凡近也。”[7]《松花庵文稿》杨芳灿与李苞为乾隆丁酉贡生同年,后来又同在甘肃任职,交往密切。杨芳灿曾为李苞作《敏宅诗草序》,亦未收入《杨芳灿集》,现整理公布如下: 洮阳李君元方,余丁酉选贡同年友也。余筮仕甘省,而君亦以是岁得崇信司训,冷斋青毡,泊如也。庚子岁,君由大宪檄调监兰山书院,时松崖先生为主讲,余时方需次省垣,冠盖之冲,车马如云,日数十辈,杯酒论交,素心相对,要亦不过三数人,君其一也。君以洮水清门,为松崖世戚,酷嗜骚雅,多佳什,而杖履游从,亲承松崖指授,故其诗萧散自得,造唐贤三昧。余每从松崖谈,未尝不与君遇,挹其静气,使人之意也消。 越数岁,余由伏羌令转刺灵武,而君亦荐剡吏粤西,得桂林之阳朔。于时川途阔隔,音问转疏。余盖无一日不思君,而知君之思余亦犹此矣。庚戌秋,君以母夫人忧归里,壬子服阕入都,选任司城。又二岁,乃遣邮以一巨编示余,且为书曰:“吾阳朔后诸诗,君其为我定之”。余惟君之由燕入粤也,泝广汉,达樊口,逾巴陵,转岳麓、君山、洞庭之间,慨然吊二妃之余迹,其或猿狖朝啼,鱼龙夜啸,山林窅冥,极惊心駴目之观,实为游踪所罕觏,而阳朔江山秀甲天下,丹崖翠壁,矗立千仞,有图画所不能到,斯天所以待诗人之境也。君诗搜幽抉异,玲珑劖削,遂因以大显其奇固然,其无足怪。至于畿辅作吏,竿牍殷繁,犹能出其绪余,以写胸中之奇绝,使其诗超逸秀拔,不染尘氛,信非才全养邃,有兼人之资者, 不能也。君与余交为最久,而余知君为最深。君敦厚静穆,初不以长加物,与之处,蔼然可亲,而诗独灵奇怪变,使人不可捉搦。少陵云:“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不其然欤?余卒读斯编,流连吟叹,念君既游宦京师,而松崖亦归洮水,回忆十数年前,省垣聚首,剪烛谈心,良会难常,如之何其勿思也。 嘉庆元年五月上澣年愚弟杨芳灿拜序。[18]卷首 序中不但回忆了他与李苞的深厚友情,而且对李苞的为人和创作也颇为赞赏,称其人“敦厚静穆”,“蔼然可亲”,赞其诗“萧散自得,造唐贤三昧”。徐世昌亦云:“元方诗雅有唐音。《巴塘集》得江山之助,为菁英所萃。余亦多秀句。”[5]卷140,4413可见杨芳灿所言不虚。 杨芳灿与吴镇门人李华春、秦维岳、郭楷等也交往密切,情谊深洽,寄赠酬答之诗颇多。李华春,字实之,号坦庵,临洮人。乾隆丁酉举人,清涧县训导,有《坦庵诗草》。杨芳灿曾云:“实之诗格高韵远,原本萧选,出入于唐宋诸名家,卓然可诵。”[16]卷8杨芳灿在灵州期间,曾聘请李华春主讲奎文书院,政暇则与他诗酒流连。李华春《绿云吟舫倡和草自序》云:“乾隆甲寅秋,予就灵州刺史杨公蓉裳之聘,主讲奎文书院,公与予一见如旧,相得甚欢。”[19]卷首其《奎文书院述怀呈杨蓉裳刺史》云:“当代论风雅,第一知谁是。海内此数公,遥遥堪屈指。随园久主盟,风流无与比。子云才卓荦,后进继前轨。入室听丝竹,升堂辨经史。……擢牧灵武城,从容善张弛。惠政暖于春,洁迹清如水。”[19]杨芳灿有答诗,也不载于《杨芳灿集》,现整理如下: 唐代数诗人,盛推陇西李。青莲信豪逸,昌谷亦环诡。君虞及才江,磊落相间起。最近主骚坛,健者空同子。盘根本通仙,孙枝秀无比。君也绍宗风,弱龄贯经史。艺圃郁奇芬,桂苑撷花蕊。共问孝廉船,名辈服精理。健翮暂淹留,轶足终奔驶。虬锋发硎试,虎观侧席俟。松崖老尊宿,才望屹山峙。风流洛中社,月旦平舆里。相见每谈诗,偶暇即说士。里舍数才彦,夸君不去齿。神交未通梦,高名早倾耳。愿言达微贽,修士相见礼。此邦虽僻远,人风颇清美。组带青衿俦,锵锵而儗儗。学舍宽数弓,差足安砚几。皋比为君设,待作司南指。惠来停君车,欢迎倒吾屣。清言似霏屑,逸翮如振绮。益信松崖翁,倾倒良有以。羌予堕风尘,弹指阅星纪。竿牍疲精神,嵬琐殊可鄙。本自无他长,况久捐故技。烟墨遂生疏,不肯听驱使。新诗感投赠,珠字光满纸。百和杂兰椒,五音合宫徴。每谓君家诗,高妙兼众体。仙才与鬼才,后人强摹拟。君其廓堂构,远证风骚旨。新知乐复乐,酬倡从此始。[19] 诗中对陇右诗学传统和当时的陇右诗人吴镇、李华春等赞美备至,虽有过誉之嫌,但也肯定了陇右诗人的创作成就。李华春还有《甲寅杪秋应杨蓉裳刺史之聘将至灵武登途写怀》《衙斋小集同蓉裳刺史、侯春塘用玉溪生体作忆雪催雪诗各一百言》《乙卯春从灵武北上留别杨蓉裳刺史》等诗,足见他们深厚的友情和知己之感。 杨芳灿和其他临洮诗人也多有交往,对许多诗人的创作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赠答诗文也时见简端。其评康希正《蚓斋诗草》云:“作者诗铿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16]卷6评潘性敏《清溪诗草》云:“朴老疏古,如见张文昌、王仲初一辈人。”[16]卷7评武安邦《海峰诗草》云:“磐若诗清刚之气,苍秀之骨,可以起疲苶而药肤庸。”[16]卷8评文国干《竹屿诗草》云:“天机澄淡,着墨萧疏,如对秋山,令人尘襟顿豁。”[16]卷9评田锡龄《晚翠轩诗草》云:“梦九诗恬吟密咏,韶令宜人,觉谢览芳兰竟体也。”[16]卷9孙孝增为狄道州学生,有《芦雪诗草》。杨芳灿有赠孙孝增诗一首,此诗亦不载于《杨芳灿集》,诗云: 孙朗信逸才,新诗托兰讯。涵涵秋水鲜,霭霭春云润。跌宕文史间,标格最疏俊。么弦絙孤桐,静聆有馀韵。隐几独微吟,篆香销一寸。[16]卷9 在杨芳灿的推奖之下,外地诗人对清代中期的陇右诗坛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但袁枚、王鸣盛等著名诗人对吴镇的创作深为赞赏,甚至张晋、胡釴、李苞、吴承禧、吴简默等人也引起了外地诗人的关注,推动了陇右诗坛和外地诗坛的交流互动。 杨芳灿在陇右为官期间,不但与陇右诗人广泛交游,而且深受陇右文化传统和山川风物的影响,其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杨芳灿早年服膺李商隐,曾说自己与李商隐有“四同三异”⑤。其集中有许多模拟李商隐之作,词采华茂,缠绵悱恻,洪亮吉称其诗“如锦碧池台,炫人心目”[20]6。杨芳灿做官西北后,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现实,诗风也随之变化,趋于清真古淡,呈现出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多样风格。法式善《真率斋稿序》云:“昔人云:秦音亢厉,吴音靡曼。此其性然也。今乃欲尽变其生心之音,使越无吟,齐无讴,楚无歌,而俱操为秦声、吴声,则其伪亦甚矣。君生于吴而宦于秦,诗则工于诸体,而皆出之以真,又能神明规矩,不沾沾法古而古人之妙尽有。”[8]691法式善从其诗中看到“吴音”和“秦风”的融合并存,其诗歌创作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更为重要的是,杨芳灿与陇右诗人的诗学交往促进了陇右诗坛的繁荣兴盛,也推动了南北诗坛的交流互动,在清代诗歌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李华春《皇清诰授朝议大夫湖南沅州府知府吴松崖先生传略》云:“尝与潼关杨子安、三原刘九畹、秦安胡静庵称为‘关中四杰’云。”参见《松花庵全集》卷首,清宣统二年重刻本。 ②参见吴镇《兰山课业松崖诗录》卷首,乾隆五十七年刻本。此文收入《杨芳灿集·文钞》卷3,题为《吴松崖诗集序》。 ③参见李苞:《洮阳诗集》卷6,嘉庆三年刻本。《耳山堂诗草》未见,故从《洮阳诗集》录存。 ④参见李苞:《洮阳诗集》卷6,嘉庆三年刻本。《竹雨轩诗草》未见,故从《洮阳诗集》录存。 ⑤参见杨廷锡:《芙蓉山馆诗钞跋》,杨绪容、靳建明点校:《杨芳灿集》附录3第69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