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寒胭《无常之美》:展现文字的立体之美

http://www.newdu.com 2019-05-06 文汇报 张佩星 参加讨论

    
    《无常之美》寒胭著文汇出版社出版
    像所有比较感性的女子一样,寒胭从小喜欢读点文学,但是也像我们那个时代的学子一样,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训诫,她没去复旦读文学,却考到上海交大摆弄机器去了。上世纪80年代的交大是纯工科的,精密仪器系实验室里那些黑色笨重的陀螺仪虽然让寒胭倒足胃口,但是四年严格的工科训练对她风格的形成却不无裨益。寒胭的人和文字虽然有温婉的一面,但其实她并不“文艺”。她的表达一向是冷静克制的,因为她的深情是有距离感的。无论她用情有多深,落到字面上,总是含蓄淡然的样子。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工科”是文艺青年的“救赎”。如果没有理性的把握,“感性”很容易错位到“自恋”上去。
    寒胭的文字,照她中学语文老师的评价,散发着一种“自然主义”的气息。初读之下觉得平淡,然而她的平淡里有一种缓缓舒展的深情,她行云流水般的叙述里有一种严谨缜密的理性。当寒胭用文字悠然展开她的世界的时候,我们仿佛也与自己过去的岁月相遇了。在久别重逢中,她的文字不仅引导我们缅怀、追抚往昔,也开始了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和寻觅。在这个过程里,好像有根心弦在某个微妙的地方被她牵动,久久放不下,于是忍不住回头把她的文字再读一遍。
    寒胭的文字拥有自然之态,那是因为她对世间万物怀有平等之心。她的文章充满对底层人物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凡物琐事的投射和解析,这样的视角使她的文字在柔和的自然美中流淌出慈悲。比如《美珠》一文中的主人公,会让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会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班上也有过这样的一个美珠:她不聪明、不好看,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差,亲人待她如草芥。从家里到学校乃至到社会上的任何地方,她永远都是受歧视、受欺负的对象,但她自己却那么认命,纵然不肯认,那又能如何呢?寒胭用她细腻的笔触,对这类没有被命运善待的生命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女性作者的文字,感性不难,由此而柔美优雅也不难,难得的是寒胭还兼具其他人少见的特色:她的笔触活泼老辣,掌握幽默与嘲讽十分圆熟。比如《痴人并非说梦》,本是叙述性的散文却饱含笑弹嘲讽的杂文风格。在人性被压抑的年代里,青春生命的萌动无法抑遏,对性的好奇颠覆一触即发。寒胭以孩子们在青春期降临时的懵懂与骚动为经,以面对枯燥无味的教材无可奈何的老师为纬,纵横交织出一幅生动传神的旧日校园短剧。这些佻达生动的文字,让我们闲暇之时随手翻开一篇,就获得一种阅读的愉悦感。但这还不是寒胭文字的最大特点。
    她最大的特点,是在叙述中不时会蹦出来几个上海话的词汇来。假如你不懂上海话,面对《上海的马桶》,你只能表现得像“戆大”一样;你对《瘪掉的梦想》充其量只是一知半解;你根本不会彻底明白《名牌名牌赤刮拉》是什么意思,更别谈搞清楚这句话妙在何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懂上海话,你只能观赏寒胭文字的半侧之美;你要懂上海话,才能完全领略她文字的立体之美。
    仅仅把方言融合到国民语言中,还不能算是对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寒胭最强的地方是,她能把别人不敢用的、特别是雅士们不屑用的字眼,用得生动活泼。因为她写作的聚焦点是平民百姓,关注对象是俗事常情,在她的心目中,人是平等的,凡人鲜活的生活语言,是应该得到尊重和体现的。所以,她的行文里,随处可见书面化的世俗词语。而且,寒胭将世俗俚语的书面化,不只是限制在汉语里。在《到远方去》这个故事里,英语的国骂被她用老辣圆熟的文字畅快地调戏和玩耍了一把。她戏谑地用“四字经”来替代这句英式糙语,巧妙地借用“发”这个谐音表示成功的意思,把一个爱说粗话的约翰,活生生地推到我们面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员英语国骂大将却不是个底层人物,而是美国大学里的一位大牌教授。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飞黄“发”达,在世界顶尖学术刊物上“发”功了得。当上司挡了他升职的“发”达之路,他就另谋高就,用“发”配自己到远方去的办法,炒了老板的鱿鱼。读完这样的故事,你不必惊讶泰斗如何会有满嘴张口即来的“四字经”,因为他曾经是流浪街头的帮派少年。原来,底层和泰斗,中国人和美国人,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寒胭都是平视他们的。
    文坛里某些常见的散文体,就算写只蚂蚁都能搬出一堆正儿八经的说辞。这些人的写作目的仿佛是为了摆阔,证明自己知识渊博,连抒情也像是为了表明自己比大众高尚多情。读多了那种让人觉得尴尬的文字之后偶遇大隐隐于市的寒胭,实在觉得清风拂面、耳目一新。她的观察之细致、浮想之精彩、比喻之贴切,在“自然主义”的真切表达之下,唤醒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慈悲。不要说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人都是势利的,温情其实一直都在人心里,只等一篇充满善意的文字来相认。她的智慧的机灵与俏皮,读来也是赏心悦目、痛快淋漓,甚至那些被文人雅士们认为粗俗的字眼,在她的笔下也活泼可爱,具有美学的释义。运作文字的这种功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习得,从1980年代的手刻油印,到如今的键盘敲字,30多年历经的磨难曲折,以及由此砥砺而成的人文情怀和包容精神,是这种文字的根基和源泉。
    寒胭写得不多。她总说,相对切实的生活,文学其实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让我们等她好了,当她心里有某件事放不下要满出来的时候,她会给大家写信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