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领略民间长诗风情美

http://www.newdu.com 2019-04-19 文艺报 左玉堂 参加讨论

    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26个世居民族。其中,有22个民族创作了民间长诗,形成了云南诗歌史上一道别具风貌的人文景观。
    民间长诗是民间文学体裁之一。关于民间长诗概念的界定及分类,目前学术界尚有歧义,有不同的解释、界定、分类。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民间长诗·云南卷》,从内容出发,并参照《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民间长诗》的分类,将云南民间长诗大体归为五类:一、记叙人物的民间长诗;二、记叙史事的民间长诗;三、记叙婚姻爱情的民间长诗;四、记叙日常生产生活的民间长诗;五、其他民间长诗。而三类、四类长诗,占据了云南民间长诗创作的主流。
    婚姻爱情是云南民间长诗的一个传统主题。云南民间长诗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最多,也最精彩。如彝族《阿诗玛》《力芝与索布》《美丽的彩虹》,傣族《召树屯》和被称为“三大爱情悲剧”的《娥并与桑洛》《线秀》《叶罕佐与冒弄养》,傈僳族《逃婚调》《重逢调》,纳西族《鲁般鲁饶》《游悲》,拉祜族《蜂蜡灯》,藏族《斯玛珍与禾天木》等,都是这类长诗的佳作。
    这类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长诗的突出特点是大多以悲剧结局。这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但云南各族人民以自己善良、美好的愿望,绮丽的幻想,往往给悲剧故事安排了一个非现实的“大团圆”结局,现实生活中不能达到爱情的圆满,只能通过死后的幻化来实现,即年轻的男女主人公死后灵魂不灭,化为异物实现愿望的结局。这种做法使悲剧带上鲜明壮丽的色彩,充分展示了各民族男女青年在各种淫威面前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和品格。如《阿诗玛》主人公死后幻化为永不消失的“回音”,萦绕于高山白云间,与永恒的自然同在。娥并与桑洛死后幻化作“两颗星星”,“一颗出现在黄昏,一颗出现在黎明”。《美丽的彩虹》男女主人公死后幻化为“美丽的彩虹”,高高挂在天边。斯玛珍与禾天木的精灵,变成一对黄鸭,自由自在地游戏于湖里,成了爱情的象征。
    记叙日常生产生活的长诗,代表性作品有哈尼族《四季生产歌》,拉祜族《劳动生产组歌》,傈僳族《生产调》《种瓜调》《打猎调》《盖房调》,彝族《放羊调》《赶马调》,白族《放羊歌》《赶马调》《猎歌》,汉族《赶马调》等。
    历史上,居住于云南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长期处于半耕半猎、半耕半牧的经济生活。因此,这些民族中广泛流布有反映他们半耕半猎、半耕半牧的生产活动的长诗。这类民间长诗富有民族、地域特色,不仅有独特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研究这些民族社会经济的价值。
    在记叙日常生活的长诗中,《出门调》《赶马调》最富有民族风格、地域色彩和时代特征。它们广泛触及社会现实,反映出人民大众的心声。前者以白族的《鸿雁带书》《出门调》为代表。《鸿雁带书》记叙一对青年夫妻因家境贫困天各一方:丈夫外出谋生,本想赚钱养家,可银两难赚,一去10年无法返乡。而妻子在家养老扶幼,生活维艰,度日如年,久盼丈夫不归,不得不以鸿雁传书的方式,向丈夫诉说思念之情,离别之苦,如泣如诉。《出门调》则记叙一个木匠,迫于生计,离开老父老母和妻室,背井离乡,漂泊异乡,一直“苦到白了头”的生活苦情。此类长诗,一般都由真人真事缘起,有的最初为当事人所作,经过长期流传加工,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既是各族劳苦大众对自身苦难生活的直接述说,亦是他们痛苦心灵的自然鸣唱。
    《赶马调》也称《赶马歌》,主要流传于汉族、回族、白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阿昌族等民族地区。白族、彝族中有多种《赶马调》广泛流传。《赶马调》是赶马人在赶马途中吟唱的歌。
    早在汉唐之际,南方丝绸之路贯穿滇东、滇中、滇西,茶马古道贯穿滇西南、滇西北。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活跃着无数的马帮。民间素有“山间铃响马帮来”之说。而来往僧侣和商贾依靠民间的马帮进行宗教、经济文化的活动。《赶马调》(《赶马歌》),记叙赶马人迫于生计,离开父母妻儿,背井离乡,不畏烟瘴寒暑,外出赶马到“夷方”(夷方,有大小之分,小夷方指思茅、普洱、西双版纳一带,大夷方指缅甸、印度一带),长年累月,跋山涉水,过着风餐露宿的艰辛生活,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赶马人的生活图景,也从侧面反映了云南边疆各民族特殊的商贸经济活动。
    其时,有的赶马人远走缅甸、印度一带。有的赶马人一去不归,留给家人无穷的思念和痛苦。因此,滇西广大地区流传有“砍柴莫砍葡萄藤,养女莫嫁赶马人”的歌谣。
    概而言之,云南民间长诗丰富多彩,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结构完整,语言清新优美,故事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民间文学单纯朴素的自然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