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成年后必须懂的4个道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读书笔记

http://www.newdu.com 2019-04-1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成年后必须懂的4个道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读书笔记:
    闲来无聊,再次重温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竟悟到了此前不曾发觉的感悟。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在于,它是一部成年人生活启示录,感悟最深的是以下4点:
    NO.1:挑结婚对象,要看一个人的品性最低处
    《知否知否》前半部分,很像中国古代版的《傲慢与偏见》:一个中等人家,有好几个适龄待嫁女儿,她们和她们的家庭,需要挑选以及争取更好的结婚对象,以保证婚后生活的利益最大化。这个过程,同时掺杂理智和情感。
    那么应该如何挑选结婚对象呢?在顾廷烨出手之前,盛明兰最可能的结婚对象是行医世家出身的经济适用男贺弘文。贺弘文家境殷实、人口简单,品性又温厚纯良,唯一的缺点就是心软,无法爽利地拒绝对生活破坏性和干扰性极大的麻烦亲戚。所以明兰和祖母对这门亲事一度犹疑不决。
    在和祖母讨论这门亲事的时候,明兰说了一个观点:
    “与人相守,最终依靠的还是那最低处。”
    “是,品性的最低处。淑兰姐姐嫁的孙秀才,品性最低是无耻,弘文哥哥的最低处,至多不过是那心软。”
    “与人相守几十年,终究还要看看最低处的那儿,能不能忍得下去。”
    
    这就是盛明兰挑选结婚对象的法门:看品性最低处。
    什么意思呢?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我们很难看到一个人的底线边缘,何况私生活容易隐藏和伪装,当大难临头或者遇到大麻烦时是否能承担起什么,才能看出一个人能否值得信任,在人生的低谷,最能考验人性。
    你不能只看他平时是什么样子,心情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更要看他气急败坏、行为失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不能只看他对你好,对你殷勤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更要看他和你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不能只看他诸事顺遂、春风得意时的样子,更要看他遭遇挫折,身处低谷、落魄时的样子。
    这世上,有的人是绝不亏待别人的性格,有的人是绝不亏待自己的性格。可人总是很容易被好处迷惑,却对那个最低处没有警惕心。比如多少家暴男,好的时候恨不得把你捧在手心,转脸却拳脚相加?明兰的择偶观,对女性很有借鉴价值。
    NO.2:已入穷巷,当及时止损
    《知否知否》有个重要的支线,讲的是盛明兰在宥阳老家的堂姐盛淑兰的婚姻状况。盛淑兰嫁给了一个秀才,没想到遇人不淑,日日被婆婆和丈夫折磨。这对无耻的母子,还要逼淑兰迎娼妓入门当妾。
    很多人不理解有钱有貌的盛淑兰,为什么要嫁给穷酸猥琐的孙秀才?
    这是因为盛家在宥阳的这一支是从商的,而商人在古代社会地位很低。孙秀才虽然穷困潦倒,但12岁就中了秀才,在当时的人看来俨然神童,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孙家是有见识的,盛家提供经济支持,为孙秀才前途铺路,孙秀才努力科举上进,巩固盛家的社会地位,这其实是共赢的家族联盟。
    只可惜这孙秀才品性恶劣,生性无耻。不仅软饭硬吃,吃盛家的用盛家的,拿盛家的店铺,用盛家的奴仆,还看不起盛家,折辱伤害盛家女儿。而且,孙秀才童子中秀才之后就泯然众人,且吃喝嫖妓,在科举之路上再无进展。
    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此前盛淑兰每次受了欺负和伤害,她父母的处置方式是:送孙家两个铺子,用钱财讨好孙家,以期他们善待自家女儿。可是这种办法,只让孙家母子变本加厉。
    明兰的观点是:“淑兰姐姐一步走错,既入穷巷,就应该及时掉头才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啊。”
    “已入穷巷,当及时掉头”,在无关痛痒的旁观者看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简单选择,对于当局之人,却是大智慧。
    为什么许多人明明困于痛苦不幸的婚姻,困于痛苦煎熬、没有前途的工作,却无法下决心脱身呢?
    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傻瓜,而是因为满意度低的婚姻和工作,想要脱身离开需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可代替的选择,一个是离开的代价。
    这是一件有代价的事,是一件两权相害取其轻的事。经济学上有个“鳄鱼法则”: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从痛苦不幸的婚姻和关系中脱身,从痛苦煎熬、没有前途的工作中脱身,当然是有代价的事,需要决断,需要勇气,需要牺牲,需要去面对不确定性。
    是让人生继续在痛苦中慢慢被消磨殆尽,还是釜底抽薪,博另一番天地?这是《知否知否》告诉我们的大智慧。
    NO.3: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盛家四姐妹,华兰、墨兰、明兰、如兰,只有如兰是低嫁。
    在设定中,她是嫡出的女儿,母亲又出生高门大户,她在婚恋市场的议价能力是高于她庶出的两个姐妹的。人人都争着高嫁,她却一意孤行地选择了低嫁。
    如兰选定的夫君,是父亲原本选来配墨兰,却被墨兰母女嫌弃的寒门考生文炎敬,为此她不惜绝食拒绝出身显赫侯府,又因从龙护驾之功而身居高位、炙手可热的顾廷烨的求婚。
    一边是寒门小户,一边是泼天富贵。所以如兰的选择让人非常意外。我开始佩服如兰,从小到大,她以嫡女自居,处处和墨兰争高低,可是这一次却不和墨兰争高低了,甚至看起来特别没出息地捡了墨兰不要的夫婿。
    那又怎么样呢?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所谓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即使三个兰回娘家,墨兰是高头大轿,明兰是御赐的豪华车轿,如兰乘坐的是最小最简陋的小轿子,她也怡然自得,因为她有最心爱的是敬哥哥。
    如兰傻吗?她不仅不傻,还是那个最聪明、最通透、最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姑娘。
    她也只是个普通的姑娘,看到明兰夫君送来的聘礼那么大手笔,也会忍不住有点小嫉妒,可是让她换,她依然不肯换。
    他人是地狱,不让自己活在比较里,不被主流的幸福标准、成功标准裹挟,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不遗余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实是果敢非常,智慧非常。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正确的人生。狂飙突进,锐意进取是好人生,安居小城,朝九晚五就不是好人生吗?结婚生子是好人生,不婚独居就不是好人生吗?有钱有权有名成功是好人生,大把时间花在爱好、花在陪伴家人上,就不是好人生吗?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止是观点的多元化,商品的多元化,还包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不要轻易向别人兜售生活方式,也不要轻易被别人兜售。
    NO.4:相信读书无用的人,最后都过得很惨
    《知否知否》的读书论一度上了热搜,明兰的祖母是读书有用论的忠实拥护者,她试探明兰:自古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毕竟不是女子分内的事。
    明兰答道:“依我看,读书无用论这话就是骗人的。如果读书无用,为什么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我觉得这句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
    祖母满意地点头说:“不愿女子读书,那是短见。”
    读书无用论总有它的市场。但你知道读书无用论在什么样的土壤里滋生得最厉害吗?在贫困的土壤里。
    越贫穷就越短视。
    中科院做过一份调查,发现越贫穷的地方越认同“读书无用”:在村庄贫困层的认同度有62.32%;农村中间层的认同度是37.24%;
    《知否知否》的故事发生在古代,男子可以参加科考,女子不可以。男子读书主要是为了提升阶层,比如小公爷齐衡参加科举是为了保住现有阶层,挽回家族的颓势,防止阶层掉落;盛紘长柏父子参加科举是为了阶层跃升。这可以对应现代社会以取得学历为主要目标的大学教育。
    女子不能参加科考,读书纯粹就是为了个人成长,这种读书对应的就是现代社会以个人成长为目标的读书。读书除了可以让你在社会上找到一个更好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让你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远见、有洞见、有格局的人。
    明兰在书塾读书,当大家为皇位承继应该立嫡长还是立贤能争得面红耳赤时,明兰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框架,提出了别具一格的纯臣论,她的见识在关键时刻还救了她老爹一命。
    读书让人有主见,对万事万物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会人云亦云。因为读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认知复杂度。只有认知复杂度低的人,遇事才容易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读书还让人有远见。读《战国策》的明兰知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劝顾廷烨为儿女打算,10岁时要想16岁的事。这句在《知否知否》中反复出现的话,出自《战国策》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
    读书也让人有洞见。在原著中顾廷烨看破继母小秦氏对他好是假惺惺,旨在捧杀他,就是读了《春秋》名篇《郑伯克段于鄢》。小秦氏和郑庄公一样,表面上是对敌人好,有求必应,其实是为了把敌人纵得无法无天,最终自毙于失序的行为。
    重点说格局:明兰的父亲盛紘从地方官升任京官,却因为升职升的是一个闲职有点不高兴。明兰的祖母马上给儿子分析:这是好事,当前皇位继承人不定,朝廷局势不明朗,身居要职,首当其冲,就不得不站队,政治风险太高,身处闲职,无人问津,正好可以观望。
    这就是格局。当别的老太太囿于方寸之地的内宅,和儿媳妇斗法时,盛家的老太太在指点儿子的仕途。读书让人有格局的原因在于,让你了解社会运行、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小世界,更好地去顺应外部的大世界。
    选择城市,选择专业,选择行业,选择岗位,哪一样重要的事,不需要这种见识呢?读书无法给你想要的一切,但不读书,大部分你想要的东西都会把你拒之门外。
    看了《知否知否》越来越觉得,做一个出色的、得体的、进退有度的成年人,特别是女人,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太长的路要走。作者:李小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