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赵宝刚:现实题材是创作主流

http://www.newdu.com 2019-04-04 光明日报 牛梦笛孙小婷 参加讨论

    
    赵宝刚 本报记者 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青春三部曲之后,赵宝刚再一次用镜头聚焦现实的青春群像。由他执导的电视剧《青春斗》日前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开播,影片以5个年轻女孩的成长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自我斗争、改变命运的青春、成长与蜕变的故事。“我要用一生去拍现实主义题材,最好是青年题材。”赵宝刚在采访中如是说。
    在一个开放与包容的时代之中,文艺作品应当如何关照当下年轻人?面对这一问题,赵宝刚寻求了现实中的共通点:“不论你选择什么道路,不论你的欲望大小,在过程当中总会遇到困境,这是生活的常态;而成长,则是学会与自我、与所有负能量进行斗争的历程,在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前进。”赵宝刚从创作《奋斗》到《青春斗》,这种“斗”的精神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对于年过六旬的赵宝刚来说,要准确刻画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群像,就要拥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他说:“为了使自己的艺术生命长一点,我就必须每天不断地去接触新事物、了解青年人、保持新鲜度。”他并没有将镜头下的人物拘泥于80后、90后、00后的固定群体概念,而是将概念的划分放在更广义的“独生子女一代”层面,这一代人的家庭格局与社会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面对的是更加开放的世界、更多的信息来源与价值选择。“他们接受了更多的呵护,呼吁更平等的对待,却缺失了更强的抗压能力”,在不断的观察揣摩之中,赵宝刚作品中的青年形象鲜活饱满起来。与此同时,北京这座都市的风貌展现也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背景。电视剧中,丁兰等主人公从校园走向社会,人物性格和生活经历的细节之处得到了精致打磨,学生时代的她们吃的是几块钱一盘的涮羊肉,刚步入社会的她们住在普通白领聚居的回龙观社区……这些细节来源于对生活的真实体会,充满了平实的生活气息与情趣。
    面对题材种类繁多的影视剧市场,赵宝刚对钟爱的现实主义题材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诠释:“什么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就是要揭示人类和社会当中最真实的事情,所有的东西一定要来自于生活。”基于对现实生活的熟知,才能够打磨出好的作品,相比其他影视题材创作,这是通过细心和努力可以达到的事情。但同时,我们需要“智慧化的表达”并“留有希望和期盼”。所谓“智慧化的表达”,指的是不完全照搬生活。完全的现实确实有些残酷,而艺术化的表达可以磨平一些棱角。所谓“留有希望和期盼”,体现在影视中就是角色间的一些或浪漫或诗意的仪式感,给人们一种期盼,“这种期盼可能不带有非常典型的意义,但它对时代、对人的意识是有好处的。”赵宝刚的作品在现实主义的间隙中,总会给浪漫和温度留够表达空间。
    谈及未来,赵宝刚认为:“影视创作正在不断走向规范化,时代要求我们要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现实题材影视作品要更上一层楼,不仅要记录当代,更需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富有一点超前意识。”这也是面对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电视剧到网剧飞速更迭拉锯之中,赵宝刚的作品始终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的原因所在。青春是永恒的话题,赵宝刚用他独特而敏锐的社会观察视角,记录着年轻人的工作、爱情和人生观,以触摸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触动人心。在他眼里,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青春故事正不断在时代镜头下绽放出光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