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品格(2)

http://www.newdu.com 2019-04-03 《文学评论》2018年3期 孙士聪 参加讨论

    二 “学术化”与“现实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未有直接的集中阐述,但对其他相关问题的思考为此提供了重要指引。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学术化”倾向时曾写道:“喜欢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它不是通俗易懂的;它那玄妙的自我深化在门外汉看来正像脱离现实的活动一样稀奇古怪;它被当做一个魔术师,若有其事地念着咒语,因为谁也不懂得他在念些什么”(15)。马克思描述了德国古典哲学“学术化”倾向的三个层面:一是在现实的层面,画地为牢,独处于“纯粹”理论领域;二是在话语的层面,他们在小圈子内自说自话;三是在接受的层面,他们的话语既远离了现实,也远离了受众。马克思在1877年谈到工人脱离劳动的理论研究时提出“理论上的灾难”问题:“工人本身如果像莫斯特先生那帮人一样放弃劳动而成为职业文人,他们就会不断制造‘理论上的’灾难。”(16)理论之于工人而为灾难,其原因在于理论离开了实践而无根化为“纯粹”理论。无论是画地为牢的“魔术师”,还是面临“理论上的灾难”的工人,无不以“理论化”“学术化”的形式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关联,钝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品格。马克思的深刻思考对反思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性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同程度地延伸了马克思对消弭现实性的批判。20世纪20年代,柯尔施概括了将马克思主义“学术化”的倾向:“声称他们的任务是用来自文化哲学的观念或者用康德、狄慈根、马赫的哲学概念或别的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然而,正是因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体系需要哲学的补充,他们也就使人们明白了,在他们的眼里,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缺乏哲学内容的。”(17)在柯尔施看来,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既对社会生活与革命作了静止理解,又割裂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联系。佩里·安德森则将之概括为“结构上与政治实践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的割裂”(18),他痛心疾首地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曾经努力完成的从哲学向政治学经济学的转换,在这里又被扭转回去。如今,距安德森的反思又过去了40年,时过境迁,左派运动早已落回低潮(19),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已是今非昔比,然而,安德森反思中回响的马克思的批判依然振聋发聩。“批评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它自身,而且,如果默认这一悖论的话,批评,只要它开始成为有组织的教条的时候,也就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像它自身了。”(20)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将自身视为批评对象之一,正体现了其现实品格,而消弭现实性的批评则是教条化的当代形式之一。
    概言之,遗忘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将文学批评与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退缩为疏离于文学现实的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的现实性退缩为“学术化”的不干涉,批评的实践性退缩为理论的实践性,批评话语沦为晦涩难解的密室低语。“文学的马克思主义者”并非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的专利。毛泽东在70多年前谈到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曾提出“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批评他们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甚或以理论取代了实践,结果“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21)。鲁迅则批评“革命文学家”缺乏正视现实的勇气:“是斗争和所谓超时代。超时代其实就是逃避,倘自己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又要挂革命的招牌,便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必然地要走入那一条路的。身在现世,怎么离去?这是和说自己用手提着耳朵,就可以离开地球者一样地欺人。”(22)逃避现实,抑或躲进小楼,总归画地为牢(23),既无利于革命,也有害于文学。“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文学家”在“文学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获得当代重生。
    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而言,提出并讨论文学批评现实品格的遗忘问题,绝不是要文学批评拒绝理论、排斥理论,恰恰相反,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文本与基本范式,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24),正是当代核心使命之所在。重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与批判实践的有机联系,关键在于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品格。事实上,以批评理论遮蔽批评实践的现实性,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尤其需要警惕的不良倾向,其典型表现有三:一是将学理性、理论性研究机械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仿佛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中才能真正回到马克思主义、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结果却只能得到阉割了现实性的“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二是虽承认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性,同时又趋向于片面强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性,使得鲜活的文艺现实沦落为理论真理性的证物。三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25),简单僵化、庸俗化地抬高马克思主义,不仅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恰恰相反,它沦为马克思主义早就批评过的对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成为“人们盲目膜拜的理论偶像,或者成为并不起实际作用的抽象原则”(26)。迷失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或导致马克思主义的简单僵化,或导致批评家沦为马克思曾批判的庸俗化的“社会主义美学家”,使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现实品格被阉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