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观(5)

http://www.newdu.com 2019-04-02 《华中学术》2018年第1期 胡亚敏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王柯平:《跨世纪的论辩:实践美学的反思与展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4页.
    [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1页.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1页.
    [4]《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12月1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13页.
    [5]《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0页.
    [6]《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8页.
    [7]《实践论》,《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第260页.
    [8]蒋孔阳:《“人类也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蒋孔阳全集》第3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622页.
    [9]语言本体论批评虽然注重关系,但将世界完全符号化,无论主体或客体都由符号建构,这样不仅消弭了主客体的界限,而且取消了所有对象的物质性,因而同样受到实践论的质询,这一问题将在另一篇论文中讨论,这里从略.
    [10]朱光潜的“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观点,李泽厚的“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观点,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都是力图打破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既不完全依赖物的自然属性,又不从人的主观情感来寻找美的根源,凸显人与现实的审美创造性关系。这些理论各有千秋,彼此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的研究均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11][英]雪莱:《诗辩》,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57页.
    [12]王元骧:《文学理论与当今时代》,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8页.
    [13][匈]卢卡奇;《审美特性》上,徐恒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扉页.
    [14][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