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一 也许是人生的卷轴刚刚翻开的缘故吧,我总是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我活着,有的人却死了?”这是十几岁岁左右的人最爱问的问题。到了爸爸妈妈的年龄,人们大多已经为家庭奔波的不成样子了,不屑或不敢再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它还会悄然从心底冒出。这千古之谜,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学家,他们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仙答”却并不解决我们凡人的问题。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通过他的学生,向我们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当时买这本书时,并不是因为写着余秋雨的推荐做序,而是这个问题深深地吸引了我,人生刚开始,更渴望了解人生。 有的人在突如其来的灾祸中死去,或在某个黑夜里静静地离开,中国人会面无表情地说地说:好,好,至少不是在开膛破肚时去的。但是,当得知了自己在某一天会离开这个充满眷恋的世界时,这时他的心理大概可想而知,有人颤抖,有人饮泣,有人崩溃,有人在痴痴的笑,也有人未服从命运的安排,自己在大限之前解决了自己。因为,人们所说的“受罪”不仅是病痛的种种折磨,更是等待死亡的种种心态,因为等死的时候,心里永远比死的一刹那更痛苦。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及的因果报应,如果有个人此生成就了种种善举,那么他最好的结局就是“无疾而终”。 当我们两只脚踏上人生的起点时,终点就是死亡。无论伟人还是凡人,终究是会死去的。后来莫里老头儿很潇洒地走了,而他为了学生做的备课内容还没有教授结束,他在天国看着人们,看着人们是否在翻看他的备课笔记,也在看着人们是否接受了他教授的精神。 所以,这本书的最后一句,作者留下的文字是: “这门课仍在继续。” “我已经踏上了最后的旅程——人们要我告诉他们该怎样打点行装。”莫里说。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观后感二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令人受益匪浅,也给我上了一堂人生的课。 他们的课堂中,不需要课本,却更好的了解了人生。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 课堂上的教授,原是一个精力充沛的舞蹈爱好者,意外的,他得了不治之症,舞蹈戛然而止。不过他依旧豁然,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死亡有任何畏惧。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他也曾说过,学会了死,也就学会了活。人生莫非也只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终结。你学会了死,那也就不枉此生。 一生中亦只不过是在一条漫漫长路上前行。沿途便有着不同味道的丰硕果实。有时有的果子也可能是带毒、带刺的。工作、原谅以及死亡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果子。等你吃饱了也就走完了一生。 对于一个知道自己将死的人是什么感受,我不从得知。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去设身处地的设想。他所拥有的是恐慌?漠然?还是自暴自弃,颓废剩下的活着的时光? 而那老教授注定是特例,他并不像别人那般无措,而是选择安然上课。将他毕生的心得与见闻传授给他的学生。 虽然知道自己一日不如一日,却依旧乐观坚强的活着,直到万不得已静静停止呼吸。 “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可是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也许,不幸的活着会比死亡更加悲哀。 虽然在死亡面前,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没有做。有着千千万万个所谓的“来不及”。不过,在莫里的人生词典中,没有“来不及”三个字。世界不可能为了你而时光倒流,同样也如米奇所说,“也同样不能再生活一次”。 “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过去的自己是定格,改变,只能是现在。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每个周二,一节又一节不用教科书的课。不间断的进行着。不论刮风下雨。 莫里离开的时候,很平静。也只是因为去拿咖啡。那天,星期二。也作为最后一节课亦或是第一节课。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你说,我听。” 是的,他一直在听,默默的、认真的听。 现在,换你说,我听。 以后的每一个周二。你来说,我来听。 观后感三 如果一个人被告知,自己人生只剩下短短几个月甚至更少时,他会如何度过这段时光? 我的答案:“起来,吃饭,治疗,睡觉。” 相信有许多人会选择这个答案。 一个叫莫里的教授,却修改了这个选项。 他的答案是:“起来,吃饭,治疗,上课,睡觉。” 当死神的利刃划过你的胸膛,带过一串血珠,你会想什么? 我的回答:“快逃,爸爸妈妈还等着我吃饭呢,最近的杂志我还没买……” 相信有许多人也会选择挣扎与逃跑。 一个莫里的教授,却偏偏不信逃能解决一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他站在原地,享受着剑贯穿胸膛的疼痛,品味着飘扬在空气中的鲜血。 他是明智的。 当死神向莫里伸出手时,他一颤,随之又平静下来。他觉得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时间回忆,甚至享受到再度成为婴儿的惬意。 他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于是,他开了一门课程,只有一个学期,14节课,学生只有一个。这门课只有一个规定:星期二上课。 14节课,从世界,到自我,从怜悯,到真爱。 最后随着我们的教授一起结束。 跨入此门者,必须舍弃所有的希望。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教授违背了这个条例,他的口袋里攒满希望。正如他所说的,当人年老时,可以拥有40、30、20岁的自我,他的人生也就更充实。而当人死去时,他拥有的自我足以让他成为超过微软的老板的富翁。 只是更多的人不愿意这么想,他们想要回到过往。这没有错,但这样便浪费了用一生积攒的最宝贵的希望。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我们的老教授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和更多的人分享。病痛催(摧)不垮灵魂,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已经坐上死亡之船的老人,却像开告别演唱会一样,在船上向所有爱他的观众招手,告诉他们接受爱,接受自身的教育,别被世俗蒙蔽。 岸上,观众们用笑容拭去泪水。他们的人生依旧进行,但是已经随着老教授的船偏离了原本的航道。 即便都通往地狱,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航道。 选择一条特殊的航道吧,和莫里一样。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