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整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为每一个学生制定适合的艺术素养课程是北京三十五中艺术素养课程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选课走班制的实施,使得学校每到艺术素养课时间,都呈现出一派蓬勃的景象。同时,针对这繁忙而热闹的背后隐藏的问题,我们在构建艺术素养课程的同时,也在逐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学分评价 保全面发展 促个性彰显 我们的艺术素养课程在采用学分制作为课程评价模式的基础上,依据课程的特性、内容以及目标,创造性地设计了两种评价模式,即晋级评价和定量评价。我们认为,晋级评价是个体自我价值的一种具体显现,借助对自我要求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个人目标。即晋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以晋升的形式,满足个体不同程度的需求。学生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完成任务,成功晋级,最终获得学习和定量评价结果。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才艺证书”是以学生在校期间修习的艺术学分为基准的,学生只有学习完全部基础型课程才能获得才艺证书,要想获得更高级别的才艺证书则需要进行相应的个性化艺术学习、艺术志愿者活动等。 2016年,三十五中国际部率先制定《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艺术课程评价办法》,在原有学分分配的基础上,将课外活动及志愿者方面的评价加入到学分考评中去,并以晋级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这些方面多做努力,最终以才艺证书的获得等级作为认定条件。学生在为期三年的艺术课程学习中,总计修习学分为7.5学分。必修课程为5学分,其中主干课程4学分,特色课程1学分。选修学分为2.5学分,其中主干课程为2学分,特色课程为0.5学分。必修修习完成5学分给予高中学段艺术课程修习。其他在艺术领域获得的奖项,也可以获得附加。我们将完成上述学分的总和作为认可获得不同等级的才艺证书。 在采用晋级评价方式后,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不同等级才艺证书的推动,学生个体的音乐学习行为变为一种自觉行动,使学生个体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积极的“我要做”,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定量评价是以学分的获得作为评价的依据。学校将艺术素养课程终结性评价以学分获得的形式来呈现。国际部学生在为期三年的艺术课程学习中,总计修习学分为7.5学分。必修课程为5学分,其中主干课程4学分,特色课程1学分。选修学分为2.5学分,其中主干课程为2学分,特色课程为0.5学分。必修修习完成5学分给予高中学段艺术课程修习完成认可,并颁发才艺证书。 展演评价 保艺术特性 展个性风采 展演评价是依据艺术学科性质来设计的。它既保持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适应了学生个性化评价的需求,同时也是对校本音乐课程实施效果有了最直观的反馈。 以展(演)代评:音乐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转化为自身获得。音乐作品不能仅仅靠一两个定性的词语如“像”与“不像”、“准”与“不准”来进行评价。学校依据艺术素养课程的不同形式,设计不同的展示方式。不同的课程类型,可以进行运用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现,如主题探究、合奏(唱)展示、戏剧、舞蹈演出等。同时,每年举办不同形式主题展演,如合唱节、舞蹈节、器乐节,以满足不同学生才艺展示的需要。每年年底举行的以“志成杯”命名的综合艺术展演,是为在各个单项展演中优秀的同学搭建展示舞台。 以证代分:以证代替分数的评价方式,就是通过才艺证书的获得来代替终结性分数。2012年起,三十五中倡导在中学每个学生要获得五个证书:高中毕业证书、志愿者经历证书、才艺证书、体育证书和诚信证书。并将艺术素养课程的学习和才艺证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量化标准来实现对学生校本音乐课程学习的评价。 以研代考:是以研究性学习代替总结性考试,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性思维学习校本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问题引领以及任务驱动的方式带领学习进行音乐学习。学习之后,学生通过研究报告的形式对课上所学内容,诸如乐队编制、作品背景、乐器特性、声乐等方面进行呈现。汇报成果可以是静态的一份调查报告、一幅画作、一个剧本,也可以是动态的一幕剧、一个小品。相关专业教师根据汇报成果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通过实践,学校发现展(演)评价对于音乐课程特别是艺术素养课程的优势在于:其一,凸显音乐特性,通过学校搭建的各种展示平台,展示学生音乐学习成果,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因为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所长。以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其二,体现专业性。在评价过程中,多个专业教师集体评价,给予学生更为专业的指导,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此外,不但是在教学环节给予学生知识与技能,在“得分”环节,教师同样也要扮演学生的“支持者”,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模式一改往日教师和学生在评价环节中对立位置,变为共同合作的关系,使得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小组评价 呈合作之美 现团队之声 小组合作谏议书(学生反馈) 昔有先生立志于危难,谓“有志者事竟成”,故立校志成。立校百年,才俊如云,尚思进取。应时代之潮流,改废旧弊;创五制之革新。校址新成,古韵幽然于外,科技精锐于内。因材施教,首开合作先河;平台广阔,雄鹰凌飞于此。 声部合作者,集众人之智也。凡有难题,非一己之力可得;集思广益,则事半功倍,可迎刃而解也。行此事者,敏才思,展睿智,促交流,足益于学。 以上谏议书是来自三十五中学生的反馈。小组合作评价在三十五中合奏(唱)课上的使用较为普遍,相较于个体评价,学生更喜欢以声部的形式评价,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滥竽充数”。因此,为了保证组内人人都有参与感,每位同学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每次都会对每一位同学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组内成员方可互帮互助,共同合作,集体展示。此外,教师还会对不定期地进行合奏抽检,就是从每个声部随机点出1-2名同学,进行合奏展演并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评价。声部内(间)的评价使得评价更为公平,有效,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作者:郭轶琼,系北京三十五中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