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小说是中老年人的事业,小说不是中老年人的事业

http://www.newdu.com 2019-02-11 文学报 任晓雯 参加讨论

    
    任晓雯,生于1978年,曾获得茅盾文学新人奖、百花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等,著有长篇小说《她们》《岛上》《好人宋没用》,短篇集《阳台上》《飞毯》等。
    年龄给人的内心带来美妙,为一名作家扩张境界。倘若这世界上存在永不退休的职业,那么作家算一个。
    我是从二十二岁那年开始写小说的。但我仍愿意说,小说是一项中老年人的事业。我的理由和很多人的不一样。通常的看法里,年轻人“阅历少”“没有生活”,所以写不好小说。但我们可以从文学史里举出一大把例子,来证明阅历多寡和小说优劣无关。比如我最喜爱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弗兰纳里·奥康纳,就是一位经历贫乏的女人。她终身未嫁,大部分时间和母亲待在农庄里,写作及思考上帝,39岁死于红斑狼疮。谁说“围绕房子和鸡圈转动的生活不会成就令人兴奋的作品”呢,奥康纳创造的文学世界如此美妙。
    我曾碰到过不止一位颇具文艺情怀的长者,开口便教诲:“写作这种事情,要多体验体验生活。你们年轻人经历太少,不像我。等我退休了,我要把我的经历写成一本小说……”后来我渐渐发现,在生活的几乎每个角落,都藏匿着这样的长者。他们活得百折千回,意犹未尽。他们认为他们的生活,理所当然是一部小说。
    倘若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又不是中老年人的事业了。疲惫的灵魂、对自我的怜惜,以及未经操练的手艺,都在阻挡文学。记得在某次上海的文学活动上,一位老者叱责我:“你们这种年轻人懂什么苦难。我们这个年纪才真是苦。我吃过的苦啊……”他说得很棒,但文学不是一场吃苦大赛。这个世界上最苦难的人是不会写作的。对于他们,每天最重大的任务是活过这一天。而作家们呐,很多是叼着烟斗,泡着咖啡馆,谈着乱七八糟的恋爱的家伙。凭什么让他们来书写人类最沉痛的苦难呢。
    我始终坚信,写作者有某种不可言说的感知能力,它使得一个人的内心,可以生出超拔于生活的丰富性。它使得一个人看,并能看见;活着,并能感受到活着。在此意义上,我们通常所说的“现实”变得不一样了。人们认为作家要么关注现实,要么关注内心,好像这里存在两分法。其实一个人是无法仅仅通过描述自己的内心去构建一部小说的,当然一个人也无法在自我心灵缺席的情况下去呈现现实。小说家表述的现实,不是静止的死物,而是由一个个他人构成的集合。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存在一条隐形的坐标轴,作家可以在上面自由滑移,并最终决定将自己摆放在哪个位置。自我膨胀了,他人就会缩小。自我抬高了,他人就会降低。在每部小说作品里,其实都可以窥见作者的自我的位置。
    那么,这样看待现实的方式,又与年龄何关呢?在我自己的经验里,年龄带给我的变化之一,就是把自我不断降低。年轻时的好奇心,是愚蠢而肤浅的,是外在的旁观和打量,是对他人的俯视,是让整个世界围绕自己的理解力而转动。但在中年的某一天,我发现自我已被降到足够低,因而似乎能够去看见乃至体谅他人。整个世界豁然开阔,我也学会了通过审视自己的内心去洞悉别人。
    年龄给人的内心带来美妙,为一名作家扩张境界。倘若这世界上存在永不退休的职业,那么作家算一个。真正的好作家,都是越写越好的。在此意义上,我会说,小说是中老年人的事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