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全部587个本科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布点。每个《国标》包括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面对英语专业的《国标》,外语界人士纷纷赞扬,称“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标》,对外语教育及外语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过去都是称为“专业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大纲”,由方案和大纲到《国标》反映的不仅仅是说法的改变,而是一种思维的变化,即《国标》更显正规,强调的是统一性和强制性。正如有关部门表示的,将会用《国标》“对各高校的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进行监测认证,适时公布成绩单”。但是,我们所关心的是涉及《国标》科学性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能否达到国际规定的培养规格和质量要求?第二,所有英语专业学生是否都需要达到《国标》的要求? 不能以统一标准要求人才培养 “国标”原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的,在全国范围内对某一技术、产品和服务等做出的统一的技术要求。因此“国标”主要有技术标准(如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和工作标准(如对工作或服务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和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内容分类有化工行业标准、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旅游行业标准、 建材行业标准、铁道行业标准、卫生行业标准、医药行业标准、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等。可见,这些技术、产品和服务必须有统一的规格和统一的标准,因为不少行业的技术产品涉及人体健康、人身安全,如农业的农药残留标准、家用电器安全标准、室内装饰材料标准、新闻出版行业标准等。 但是,外语人才培养情况却很不相同。全国有将近3000所本科院校,处于不同的地区,有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也有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同是本科院校,有一本院校或二本院校的;即使是同属一本院校的,各校新生入学的英语水平也相差很大。除此之外,教学条件、教师资源等更是相差很大,在此情况下,要求所有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内达到统一的标准,是违背科学常理的。一言以蔽之,培养人的教学大纲不能照搬生产产品的国标。 因校而异制定培养人才方案 根据《国标》,英语专业是“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学科专业”。但是,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全国有上千所,不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专门外国语大学,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综合性大学,有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师范类大学,更有农、林、地矿、医学、航空、石油、电力等大量特色行业高校。培养人才的第一标准是满足需求,不能不切实际。如在特色行业高校设置英语专业,就应该满足该校的办学定位和院系要求,因而没有必要要求自己的学生和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一样都学习莎士比亚或乔姆斯基。他们要重点学习的是专业和行业理论知识如何通过英语表达和交流。根据《科学引文索引》(SCI),176个自然学科(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数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的顶级国际期刊和文献有95%是以英语发表的。这些特色高校和特色专业的英语专业学生不去为这些专业的一流学科建设进行语言服务,不学习和研究这些专业和行业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是用什么样的英语语篇结构、修辞手段和元话语方式来构建和传播的,而把时间主要用在研究“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只有“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并不能达到《国标》确立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有些人认为,不学英美文学和不研究英语语言,就不是英语专业。这个问题,就涉及我国这么多高校尤其是特色院校是否都有必要开设英语专业的问题。但在目前情况下,英语专业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培养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和语言服务专家,这也就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人才培养。 教育部已觉察到这些问题,特意强调《国标》要有“规矩”也要有“空间”,既要有统一要求、保障质量的“规定动作”,也要有为特色人才培养留有足够拓展空间的“自选动作”。各高校英语专业在执行《国标》时,应把重点放在“自选动作”上,放在满足学校办学定位需求上。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的是有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人才,而不是标准化的英语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