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读书报:2017“大白鲸”钻石鲸作品《奇迹之夏》入选中国出版协会的“2018年30本好书”,此前也获得了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少儿中长篇小说金奖。在你看来,这部少儿科幻作品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什么特质? 马传思:让一个作者谈自己作品的优点,总有些自卖自夸之嫌。不过,对于这本书,我自认为还是有一些比较满意的地方。 首先,虽然里边的科幻元素属于“老梗”,但科幻文学并不仅仅是“点子文学”,仅仅靠贩卖新潮的科幻概念取胜,它同样可以“老树发新芽”,在并不够创新的科幻概念的基础上,讲出一个好的故事。 还有,不谦虚地说,我是一个喜欢写情怀的作家。如果一个作品在构思时,不能让我自己感动,一般我不会下笔。我想,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可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科幻类的特定体裁之下,寄寓于其中的“情怀”,能够让读者产生共感。 我并不特别在意自己写的是不是科幻小说(虽然到目前为止,写的都是科幻题材的故事),我最在意的是我写出来的故事是否吸引人,情怀是否打动人。我想这应该是所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共同之处吧。 中华读书报:作为一位写作者,在你看来,当前少儿科幻创作呈现什么样的态势,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有哪些瓶颈和短板? 马传思:当前中国的少儿科幻创作,总体上比较繁荣,创作队伍也在日渐增长,作品风格的多元化也初露端倪。但少儿科幻创作还是需要从成人科幻文学以及儿童文学的领域多学习与借鉴,才能在“文学性”和“科幻性”两个方面都有进一步的突破。 中华读书报:少儿科幻如何区别于成人科幻,构建自身独有的身份和价值? 马传思:我个人的浅见,少儿科幻首先要立足于“少儿”,扎根于少年儿童的生命成长体验,重视少年儿童的心灵成长空间;其次,它当然应该是“科幻”,甚至可以说,当“少儿”的视角把握好了的话,它所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与成人科幻不同视角,但可以同样优秀的科幻文学;此外,它一定得是“文学”,少儿科幻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方面,其实有着无限宽广的拓展空间。 想象力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培养想象力,在少年儿童阶段而言,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幻想儿童文学作品因其高扬想象力的旗帜,而更值得阅读。 中华读书报:21世纪之初,国内阅读市场上盛行的是西方的幻想儿童文学作品,中国的原创作品一度很薄弱。这些年以来,中国原创幻想儿童文学的曝光率越来越高。与世界经典幻想儿童文学相比,你认为中国本土的幻想儿童文学体现了什么特点? 马传思:部分中国当代优秀的幻想儿童文学作品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就国内幻想儿童文学创作来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基数大,但精品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不少作者的创作心态浮躁。 只有当身为作者的我们不忘初心,拥有对过分商业化的诱惑的抵制能力,克制住过强的功利心,真正带着情怀去创作,作品本身的价值也才能进一步提升。 中华读书报:从社会各个层面看,可以如何促进中国原创幻想儿童文学的发展呢? 马传思:一种文学门类的发展,首先需要作者队伍和评论家队伍的建设与壮大。换句话说,既需要有专业化的评论家队伍,又需要有带着情怀创作的作家群体。但光有这两者还不够,还需要有社会力量的介入。 今天大家都很喜欢谈论影视化。实现文学文本与影视产品的对接,这确实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但对于影视化,我们也要客观看待,不能一窝蜂追捧,毕竟,影视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也有其自身的难处和问题。举个例子,中国当前的影视圈还是有些过于注重好莱坞式大片,而对于不符合这种影视商业化逻辑的作品,关注度和兴奋点都不高。曾经有人想把我的几部作品拍成《千与千寻》《你的样子》式的日式风格的影视作品,但遇到的阻力巨大,最后只能罢手。 或许,除了影视化之外,我们更需要有为原创幻想儿童文学量身打造的“平台”。比如“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作品征集活动”这样的平台,它的出现,对于推动中国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希望类似这样的平台能够更多涌现,共同推动当代幻想儿童文学的发展兴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