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凝聚“生活之真”而为“艺术之真”,需要熟悉社会生活、深谙人性人情,并借助符合艺术本体表达的审美语言,进行精心的创造打磨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戏剧与时代同行,呈现出同频共振的繁荣景观,2018年更是全面绽放、气象更新。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戏剧繁荣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2018年戏剧舞台上可以鲜明看到,不仅现实题材创作四处开花,而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许多戏曲剧种在进行丰富多元的价值追寻、审美转化、样式创新。 现实题材创作,往往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及其精神面貌。回顾改革开放40年,涌现出无数壮阔实践、感人事迹、英模人物,是文艺创作的富矿。在去年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中,就有232部、超过600场的现实题材作品上演。其中,聚焦先进人物的作品46部,比如话剧《谷文昌》、河北梆子《李保国》、沪剧《敦煌女儿》、吉剧《黄大年》等;反映“三农”问题及扶贫题材的作品98部,比如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花鼓戏《桃花烟雨》等;反映城市变迁的作品42部,比如淮剧《浦东人家》等。它们以不同形态、样式和风格,热情讴歌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普通劳动者,可见创作者们深掘生活的真诚、“打捞”题材的全面。 一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时代发展新理念和新的人物形象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创作者视野并最终搬上舞台。比如舞剧《天路》表现青藏铁路建设、话剧《追梦云天》聚焦商用飞机设计、《塞罕长歌》关注绿色发展等,以及以李保国、屠呦呦、黄大年、唐瑛等科技工作者为原型的舞台形象塑造,反映出创作者与时俱进的现实关切。相关题材创作还紧扣重大节点,京剧《生死契约》回顾改革初期安徽小岗村的可贵探索,话剧《船歌》展现一个小渔村巨变为经济特区的时代变迁等。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简单的题材敷演、教条的主题先行、概念的技术图解绝非艺术之道、审美之道。如何凝聚“生活之真”而为“艺术之真”,使艺术观照现实带着审美的光泽,需要熟悉社会生活、深谙人性人情,并借助符合戏剧本体表达的审美语言,进行精心的创造打磨。茂腔《失却的银婚》以情感视角表现反腐题材,乡音歌谣,避免说教而动人以情;话剧《家客》以“如果”构建人物不同选择,发掘人性幽微,探寻命运的丰富可能性,诠释人与时代的关系。它们对于打破部分创作的“失真”魔咒,不无启发意义。 在更广义范畴里,反映时代生活显然不止于直呈当下的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剧、年代剧和新编历史剧也在多样化表达中,通过当代人对历史人文的演绎思考、对现代价值的探寻追问,立体呈现时代精神面貌。比如,话剧《兰陵王》以现代人文维度,追寻迷失的人性;秦腔《关中晓月》通过晚清关中女商人的历史担当与文化情怀,趣在史而意在今;越剧《素女与魃》演绎中华远古神话,讲述战争与和平中的爱和友谊,既是挖掘和弘扬传统,也体现人类文明重要问题的关切。 戏剧百花齐放、气象万千,不仅体现在创作上,也体现在丰富活跃、摇曳多态的交流中。2018年,上海昆剧团的《临川四梦》继续进行全球巡演,弘扬戏曲之美。京剧、昆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川剧、秦腔等举办不同类型的调研展演或艺术节;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作者参与到京沪两地举办的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中,反映出戏曲创新转化的朝气;乌镇戏剧节、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等进一步扩大交流互鉴,以开放姿态接纳多元表达。在时代主旋律的音符之上,更加多样化的探索与更加丰富、开阔的创作交流视野,鲜明标识一个积极进取、自信昂扬的年度戏剧繁荣气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