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人见人爱“小人书”

http://www.newdu.com 2019-01-17 北京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小人书”学名连环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八十年代到达巅峰,曾是几乎人手一册的“国人必读”。在许多北京人心中,小人书都是难以忘怀的童年美好回忆。
    物美价廉的精神食粮
    小人书是在图书插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初开启的新文化运动中,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承担了文化启蒙的任务。《水浒》《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名著都有连环画,不仅孩子们爱看,就是大人也很喜欢。
    新中国成立后,小人书作者走出书斋深入生活,《鸡毛信》《刘胡兰》《满江红》《杨门女将》等许多优秀作品不断涌现。1分钱租一本,几分钱买一本——看小人书成了当时随处可见的事。
    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生动的场面。星期天,一个家庭里本来说呀唱呀,忽然静了下来。原来有几本连环画开始传着看。这里的读者,有饱经革命风霜的爷爷,有在机关工作的父亲,有在学校教书的妈妈,有在中学读书的姐姐,也有上托儿站的小娃娃。在农村里,这种场景也不少见:几本小人书到了社员家里,你看吧,炕桌上,油灯旁,黑压压的脑袋围成一个圈,看到妙处还要讨论讨论,有说有笑。(1959年4月16日《北京日报》3版,《小人书赞》)
    不仅在家里,在学校、街道、工厂甚至是病员休养室,小人书都是“必备品”。北京市第九十三中初二(六)班有个学生自己建的“图书角”,那里不仅有小说、杂志,也有小人书供借阅。北京前门区陕西巷居民委员会从文化馆、图书馆、少年之家等处借来近千册小人书,供儿童们借阅。琉璃河水泥厂的工人们,下班走几步就到了全厂职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最集中的地点——“红角”。在这里,看小人书是很多人的心头好。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单身宿舍图书馆里,也有小人书。工人们还觉得小人书太少,刚刚上架的五百多本小人书,一晚上就被借光了。北京市百货公司和零售公司的病员休养室里,也有小人书,它能让患病休养的人精神愉快。
    人们爱看小人书,可不光是为了消遣娱乐,还因为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到知识和受到教育。电影《鸡毛信》中扮演海娃的演员蔡元元说,他在没拍这部电影以前就看过《鸡毛信》这本小人书,他很喜欢这个故事,爱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海娃。他敬佩海娃的勇敢、机智、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精神。(1954年5月26日《北京日报》3版,《我要向“海娃”学习》)
    也正因为小人书的这个优点,它不仅在国内受欢迎,在国外也很受青睐。日本曾翻译过我国的《一幅壮锦》《灯花》等小人书。日本一位因家庭矛盾而陷于绝望的妇女北岛岁枝,看了《灯花》后受到启迪,从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这件事后来被誉为“越过国境盛开的灯花”,影响极大。(1999年7月9日《北京日报》10版,《百年变幻小人书》)
    伟人名人也爱看小人书
    不仅是普通人,伟人也爱看小人书。1960年前后,毛泽东曾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一套(共60本)放在写字台上,不时翻阅。有一天,卫士请他吃饭,他正靠在床上看这套小人书。卫士问:“主席,您还迷小人书啊?”毛泽东回答道:“小人书不简单呐,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于是,他给卫士讲赤壁大战、夷陵之战,说孙刘联合一把火烧了曹操,烧出一个三国鼎立……(1995年2月24日《北京日报》11版,《毛泽东喜爱〈三国演义〉》)1961年3月23日,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说,去年有人给他一套小人书,是说《东周列国志》故事的,从此看小人书就“上瘾”了,一看就看了几百本。他还劝领导同志们去找一本叫《城濮之战》的小人书仔细看看。(1997年1月16日《北京日报》7版,《伟人也看小人书》)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小人书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成了“国人必读”。1982年,全国出版小人书8.6亿册,几乎全国人民人手一册。小人书里有古今中外的英雄故事,有人世间的真善美。您知道吗?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楷模——张海迪,也与小人书有着不解之缘呢。据本报1983年6月30日2版《她为当代青年树立了一座人生路标 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事迹展览巡礼》报道,张海迪的一段谈话道出了她战胜死神挑战的精神力量:“我从小人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第一次认识了保尔·柯察金。他的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人病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和力量。只要精神不倒,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看到这词句,很多人耳边立刻会回响起熟悉的旋律。您知道吗?小人书也曾给过这首歌的词作者灵感呢。这首歌的词作者蕉萍(姚筱舟)回忆说,其它部分都写得比较“顺手”,只有第二段中“鞭子”这个词,难为了他个把钟头。初稿中写的是:“旧社会三座大山压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推倒大山做主人!”但他反复斟酌,总觉得不够味,又找不到更恰当的词句替换。心烦意乱中,他随手拿过一本小人书来翻阅,偶然看到里面画着一个肥胖的地主拿着鞭子在打几个长工。姚筱舟灵机一动,觉得用“鞭子”来形容旧社会的黑暗残暴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比直接说“三座大山”更形象化,于是他马上提笔,将原句改成:“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2001年7月4日《北京日报》9版,《唱支山歌给党听》)
    大画家为小人书画画
    一本好看的小人书,不仅文字要引人入胜,更要有形象生动的画作魂。合上它,那些精美的图画即便是过了几十年以后,也依然能够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成为美的享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名画家为小人书画画是很常见的事。刘继卣、王叔晖、墨浪等北京连环画画家,都为小人书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绘制小人书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常常需要画家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体验生活、搜集资料。小人书中的一幅画,也经常是从十几幅画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创作小人书《杨门女将》的女画家王叔晖,擅长画古代人物,她为了熟悉《杨门女将》的故事情节,阅读了不少有关宋代的史料,还观看有关的电影和京剧,仔细地搜集材料。她研究画中人物的服装和发式,在构图时更是费尽心思,认真推敲,一幅画有时画上几次还不满意,这套一百幅的小人书,老画家带着花镜画了一年多后还要再最后加工,就为了掌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每幅画都能给人以美感、真实感。
    画家墨浪在为小人书《满江红》作画时,对岳飞这个人物形象的创造花了不少心血。他在参考了许多资料以后,认为应该把岳飞画成一位文武双全的元帅。可是第一次画出来的岳飞显得太勇武,第二次又画得太文人气,于是又继续修改。(1961年11月29日《北京日报》2版,《“小人书”作者认真作画》)
    刘继卣为小人书《鸡毛信》画了243幅画,生动地表现了放羊娃海娃勇敢和机智的精神,给读者的印象深刻。1955年,标志着我国美术文化发展新里程碑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作为连环画的优秀作品,会上展出了刘继卣《鸡毛信》原作的一部分,称赞它充满着民族形式的创造性。(1955年4月3日《北京日报》3版,《中国美术的新成就》)
    变成怀旧收藏品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卡通漫画、动画片、游乐场等的兴起,再加上绘制小人书的创作者因稿酬过低等原因而日渐稀少,鲜见新书的小人书已经不再是孩子们的最爱。但是对于那些曾在小人书的陪伴下度过童年美好时光的中年人来说,小人书是难以割舍的稀罕物。
    1999年,中国书店举办的旧版精品小人书展销吸引了众多读者。《列宁在十月》《红灯记》《夺印》等一册册发黄的小人书,勾起了人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开业仅一小时,销售额就已达五六千元,而购书者以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居多。2000年,中国书店举办第二届连环画展销系列文化活动,仅十多天就卖出近5万册小人书。
    都是什么样的人在买小人书?在对数十位购书人的采访后得知,购买者分三种人:一是有怀旧心理的中年人;二是看重小人书收藏价值的人,原本几分钱、几角钱一本的小人书,现在卖到几元,有的甚至几百上千元,难怪有人想买了升值;三是被小人书里“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吸引的人,他们大多是美术工作者,为老一辈艺术家在创作上的精益求精而着迷。(2000年7月21日《北京日报》10版,《小人书热京城》)
    虽然新创作的小人书不多,但这种传统的连环画依然在孩子们心中有位置。《地球上的红飘带》因为销路好而再版,《花季·雨季》《背着妈妈上学》也拥有忠实读者。2009年,讲述西城百姓“公德之星”故事的《公德礼赞》连环画系列丛书出版,这是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方式,为全国首创。把晚年时光奉献给残疾人的大妈张雪娣、对刑满释放的少年犯“一帮到底”的女检察官柳青、社区“平安卫士”王川……小人书中的人物故事,深深打动了首批获赠图书的三里河三小学生顾言,“他们就生活在我身边,有的还在同一街道,可能在路上都碰见过。比起那些大英雄,他们平凡的事迹让我觉得更亲切、更可学。”(2009年5月28日《北京日报》5版,《百姓公德人物上了“小人书”》)
    2015年,市教委为全市所有小学配发了7套小人书。每套连环画共274册,其中,红色经典题材119册,传统文化题材100册,科学、历史、童话、神话题材27册,外国题材28册。具体书目有《高山流水》《李时珍》《在人间》《桃园三结义》《小兵张嘎》等,都是成年人耳熟能详的内容。这种传统的连环画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和载体。(2015年1月30日《北京日报》9版,《全市千余所小学配发小人书》)
    我们衷心希望,曾经迷住几代人的小人书,能够在今天继续以它精美的绘画、引人的故事让更多的孩子着迷,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快乐中长知识、长见识,获得人生的启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