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扶贫书写的另面呈现

http://www.newdu.com 2019-01-15 文学报 刘小波 参加讨论

    
    扶贫书写是近年来长篇小说书写的重要主题,四川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省份,扶贫文学的书写自然也更多。马平的《高腔》、李明春的《山盟》、贺享雍的《大国扶贫》、胡为民的《月亮村巨变》等都是如此,这些作品以脱贫攻坚为主线,塑造了在此伟业中的人物群像,深切反映了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场景。
    章泥的《迎风山上的告别》也聚焦扶贫题材,但有别于传统的扶贫书写,无论是视角选择还是主旨理念,都有新的提升,可谓扶贫题材书写的创新与另一面呈现。首先是小说的切入点有所不同,作品将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成长问题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未陷入观念先行与应制作品之流,反而是对其的一种纠偏。
    在视角选择上,十岁的孩童视角是很聪明的选择,在限知的视角与全知的视角的交错中将扶贫面貌全方位呈现出来。此外,小说还别出心裁采用“跳角”的叙事策略,跳角即是视角越界,是因为各种原因对视角与方位安排的背离,在《迎风山上的告别》中,作者本来是选取了一个孩童的限知视角,但为了将从村地区精准扶贫场面全方位呈现出来,又多次跳角,以全知视角将政策、方略、措施、效果呈现出来。这既让扶贫工作的细节得以展示,也让一些扶贫书写中的惯常细节退场,就使得小说跳出了一般扶贫写作的窠臼。
    作为女性作家,其特有的温情力量在小说中多有表达,美与善不断在文中浮现。当然,作家永远是洞穿生活真相的那一类人,在扶贫描绘的同时,乡村的陋习、人性的弱点都未逃过作者的眼睛,是对人性的多角度挖掘,在温情书写的同时也有深刻的批判。
    小说最大的亮点在于对贫困人口精神世界的关注,当下的扶贫书写中,很少有作者真正聚焦贫困人口的精神世界,而《迎风山上的告别》对精神贫困的关注则很深,可谓一种精神扶贫,无论是古诗词的插入,还是古典音乐的融入,抑或是画画这样的场景,都是如此,将扶贫需先扶志的理念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更深的主题层面上,作者表达了一种乡村的重建与乡土文明重建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新的乡土文学观,既关注物质文明的丰盛,也注重精神家园的重建。扶贫也是扶志,是对人性、人情、人格的全方位重塑,小说中陈又木最终能够生活自理,接受教育,自立自强,就是扶志的成果。
    作家对在迎风山上生存的芸芸众生给予了同情和关注,是一种带有温度的底层写作。从破败到振兴,从物质文明到精神的重建,城与乡在观念上实现弥合和认同,让故乡成为回得去的故乡,而不仅仅是观念上的想象与寄托。这种文学的团聚虽有一定的空想性,却是作者对底层关注与同情的真情迸发。但期许之外,如何让理想成为现实,才是应该继续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迎风山上的告别》章泥/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