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20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9-0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2000字:
    爱自己的孩子,是做父母的本能。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的孩子,却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育儿知识,更新育儿理念,以及针对自家孩子的反馈循环,在错误和挫折中前行。养育一个孩子,绝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身体康健这么简单,还需要引领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所谓的敏感期,是指在0至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孙瑞雪老师的这本《捕捉儿童敏感期》(第二版),全书有大量的关于儿童敏感期表现的实例和照片,阅读起来毫不费力,还能不断地结合自己亲历的育儿过程中的迷思,常有恍然大悟之感。书中详细地分年龄段:0到2岁半、2岁半到3岁、3岁到4岁、4岁到5岁、5岁到6岁、6岁以上,阐述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经历的各种敏感期,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同,出现的时间会稍有不同,但大体都需要经历这些敏感期之后,孩子们才能获得一次次的成长。
    如今回想起来,因为不具备敏感期的认知,多少次我们都是直接打断、制止了孩子的探索活动,在孩子发出抗议之后,我们还认为是孩子矫情、古怪、执拗,而对他进行成人世界的大道理的教育,这些说教往往收效甚微。比如扑儿,大概是在2个多月开始发现吃手是件很好玩的事情,那时候的他,每天醒着的时间几乎都在乐此不疲地啃他的爪子,我那时储备的知识里,吃手是婴儿的口欲期表现,所以只需要保证他的手是干净的,就随他。老人家们看到孩子吃手,往往会制止,小娃娃们因此便会哭闹,只有等他再次吃到手之后,才会恢复平静。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件小事,只要保证卫生,就让他用嘴巴去探索世界嘛,在生命之初,就是通过嘴巴去感知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和舌头。扑儿的口腔敏感期大概持续到快一岁,不管抓到什么玩具,首先就是先放到嘴巴去感受一番。等他进一步发现可以锻炼手指和手部动作之后,才开始过渡到手的敏感期。
    
    在0到2岁半的阶段,就是要经历视觉敏感、口腔敏感期、手、走、空间,接着对细小事物感兴趣,不管地上有再小的小东西,他都能发现;接着又是对秩序敏感,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而且有秩序的环境;然后是模仿、包括模仿周围人的语言和动作;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不再对大人的话言听计从,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要求食物和用具必须完整等等。
    关于秩序敏感期,我太有共鸣了。扑儿两岁多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对于秩序的敏感都还没过去,可能和我们大人一直无意间打断和破坏有关。比如进电梯必须他来摁楼层,如果我们因为着急匆匆摁了,他就会生气说我们犯规了,要求重来。必须他把它摁灭了再重新摁亮,这事才算完结,最后还得加一句,让我们以后一定要注意,这事是他的工作。再比如出门穿外套,必须他自己来穿,他需要每天和我们展示幼儿园老师教的穿外套的方法,如果我们着急催他出门就帮忙的话,那就算穿好了也得脱下重新穿一次。爷爷奶奶和爸爸常常就觉得扑儿太执拗,我自从懂得之后,就跟大家说等他自己来,谁也不要帮忙。孩子没主动求助的时候,不要帮忙。
    2岁半到3岁的儿童,主要经历的敏感期是建立概念、自我意识产生以及秩序敏感。3岁到4岁的儿童,仍然在延续秩序的敏感期,并且开始对色彩、对空间、对绘画感兴趣,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进行剪、贴、涂,开始喜欢表达,能够发现语言的力量。开始接触到人际关系,能够感觉到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开始不断地问为什么,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
    我也才了解到,原来在2岁多到4岁之间,孩子的发展要经历这么多的敏感期。这些敏感期如果没有在充分的爱和自由环境中过渡,要不然就白白错失,读后感www.simayi.net要不然就得等孩子更大一些的时候再倒退回来弥补。以前我老觉得扑扑对画画这些都没有表现出兴趣,不晓得孩子的兴趣点到底在哪里。后来观察发现,他只是还没进行到那个阶段,就比如说对好习惯养成表的天鹅涂色一样,平时都是我们带着他涂的,前几天他突然提出要自己涂。然后就拿起笔涂呀涂,涂完了还跟我和扑爹展示。我忍不住地给他点赞,他自己挺不好意思,因为他不满意自己把好几条线涂到了天鹅身体外面。
    当我了解到,扑儿现阶段对我的爱和依恋,只是为了不再依恋,是为走向独立在做情感上的准备。这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他在入园之前需要多少拥抱和亲吻,我就给多少拥抱和亲吻。这在很多人看来也许只是慈母败儿的典范,太过甜腻的典范。但我知道,扑儿能从中获取力量和安全感。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里,亲子关系是极为克制的,父母都严厉非常,连撒娇我这件事我都是到了大学才学会。一直以来都很遗憾,因为身为女孩子,却只能一直刚强,直到遇到罗先生,才知道可以在这个人面前不那么要强,甚至可以柔弱一点。
    学习,是为了应用。学习这些知识,是为了化解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的难题。这本书值得在育儿路上不断磕碰,不断产生迷思的父母们阅读。孩子,我需要更懂你,我才知道该怎样去爱你。作者:那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