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第四届国学小名士观后感60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1、2018年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今天,我看过《经典朗读大赛》后,发现,好多的国学,在我的眼里,都是一片模糊、朦胧,即使我学过的国学,他的庐山真面目,由于我身在此山中,所以依然看不全,看不透。 《“国学小名士”经典朗诵大赛》里的人主要包含中学生,他们的国学积累出乎了我的意料。我熟悉的,我不熟的,甚至还有生僻的居然都会。真可谓是无事不知啊。这让我体会到了他们积累国学的多少,他们不只是会背古文,还理解国学。 国学,是一个在渐渐消亡的一门知识,从过去的家喻户晓,到现在的没人知道多少。国学中的意义也被人更改,就比如说,有的人看《孙子兵法》,却利用《孙子兵法》想怎么让自己升职。国学现在就像天边的彩霞,看上去美好,可是却转瞬即逝;又像地上的花朵,闻着香气扑鼻,可有怎么样?依然随时会凋谢、枯萎。但是如果想挽救国学,传承国学,那只有让阳光不再溜走,让花儿分撒种子,这样,重拾遗弃的明珠,才能挽救国学,让国学继续传承下去。 现在的国学,只有往下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发展下去,可是光背是没有用的,国学,是靠做到的,国学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行。 但是,如今,人们为什么学国学呢,我猜,可能是为了传承国学、为了完善自己的品行而学国学,但是真正这样想的人又会有多少呢?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少年,就只能担任起传承国学的事,让国学不再像小花、彩霞,而让他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样,扎根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中。 2、《国学小名士》观后感600字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人们智慧的结晶,而古诗更是汉字文化的精髓所在。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一个经典诵读比赛节目《国学小名士》观看之后,就像推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让我穿越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中。 比赛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我爱记诗词”是根据大屏幕显示的关键词,选手依次背诵包含关键词的古典诗词、名句。打错出局,依照出局分别得到五分、十分、十五分、二十分、二十五分。第二环节是“名家对对碰”本环节邀请诸位文坛大咖,手中持有十分、二十分、三十分,不同分值的题目。先手可以选择分值,答对得分打错扣分。第三环节是“美德大考验”通过导演组选手日常任务中,特别设置的隐藏环节,选手在无意识状态下,是否践行传统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比赛越来越激烈,选手们更是争先恐后、大显身手。 观看这个节目以后,我也爱上了古诗,我被语句的优美、诗韵的高雅所吸引。我们每背一首古诗,我们不但要读出它的韵味,理解它的内涵,而且还要根据诗的意境绘画出风格不同的图画。通过诵读,我理解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深刻,苏轼的豪放和李清照的婉约……通过那一读、一诵、一写、一画之间,我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我将自己与诗融为一体。我体会到了中华经典文化的情趣和神韵。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诵读古诗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诵读古诗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诗对于我就像鱼儿离不开河水,花儿离不开阳光根离不开土地,鸟儿离不开天空,诗歌是我呼吸的氧气,是我生命里温暖的阳光。 3、第四届国学小名士观后感600字 最近观看了一档宣传中华文化的节目《国学小名士》,深有感触。选手们出类拔萃的比拼,以及镇定自若的作答,显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胸有成竹的知晓,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地掀起一股敬意。而今已悄然步入21世纪,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逐渐丢弃了书房的那缕墨香,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低头族”。 那是不是象征着科技的进步就意味着人们要放下文化的包袱?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浩瀚历史长河的见证。中华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沧桑,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其中必定有其不朽的价值。作为华夏子孙,我们理应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中华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我们更应该传承中华文化。 诗词是中华文化最好的体现,它就好似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了万物冻僵的身体;诗词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迷茫旅人前行的路。在我国诗词的历史中,涌现出无数流芳千古的诗人和名句。在李白眼中,友情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深情厚谊;在王勃眼中,友情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芝兰之交;而在白居易眼中,友情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相知恨晚。在不同的诗人麾下,即使是同一主题,也截然不同,但都不乏栩栩如生的文笔。 《国学小名士》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撼,更多的是引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问题深思。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将会是未来的一大难题。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好文化的传人,将时代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在古代,文人雅士用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心中所想。而当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时,作家们也丝毫不减那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纯净。我觉得,之所以中国文化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靠的是传承。唯有传承中华文化,才能将中华文化带向大千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