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殊时刻,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作家协会共同编辑的《实践之树常青——改革开放四十年江苏报告文学选》顺利出版了。这部应时而生的报告文学选凝聚着江苏作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深情厚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殷切期盼,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其一,它是对江苏乃至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艺术文告”。世界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基希曾言,报告文学是“艺术的文告”。在所有文学体裁当中,报告文学是以非虚构方式切入对现实的表现的,因此它是具有强烈现实性和时代性的文体,所谓“时代文体”正是对其的准确定位。这部作品选分三卷收录了65篇(部)作品,其中第一卷选录改革开放前三十年(1978—2008)的30篇优秀作品,第二、三卷选录改革开放近十年(2009—2018)的35篇优秀作品。我们欣喜地看到,透过这60余篇报告文学,江苏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绚丽画卷依次展开,那些曾经影响江苏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事件和人物,在这些作品里基本上都得到了生动再现。这是立足江苏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最前沿的“接地气”、“有生气”的艺术书写,是“有温度”、“有力度”的倾力表现,充分凸显出这些作家作为追踪者、见证者和记录者的个性与气质。这里既有对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火热现实的全景描绘,更有对那些勇立潮头、敢于争先、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江苏人的生动刻画。譬如,江苏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和重要事件,如写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著名文章的南京大学教授胡福明,苏南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样板——华西村与吴仁宝、长江村与郁全和,搞“自费”开发区的昆山县长吴克铨,“说了算,定了干”的实干书记秦振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技专家赵亚夫,南京青奥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带一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反腐败斗争等;也写出了平凡人的不平凡,如30余年如一日坚守海岛的王继才夫妇,舍己救人的教师殷雪梅,扶贫济困不留名的“莫文隋”,南京城墙的修复者,中国技工邓建军,油田高级技师田明,《大地册页》里的农民父亲,《我的兄弟,我的姐妹》里城市建设的基层服务群体;还写出了40年来发生在江苏大地的“新奇事”,如《中国淘宝第一村》里靠做电商致富的苏北沙集小镇农民,《闯荡南非洲》里架设中非友谊桥梁闯荡南部非洲开拓贸易的南通农民企业家,《支教:在小凉山的28年》里援助云南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南通海安基层教师等。这些对于各类英雄模范、科学家、企业家、教师、新农民、文化艺术名人的描绘表明,改革开放为江苏大地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江苏人民提供了思想解放、敢为人先、奋力圆梦的强大精神动能和大展宏图的辽阔空间。无论是对普通人生活的聚焦,还是对风云人物人生轨迹的描述,都在凸显关注人生、关怀生命、弘扬正气、礼赞美德与善行的特点,这正是江苏报告文学的重要品质,也深刻表现出江苏报告文学作家的写作取向和价值判断,特别能够体现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指以人民为表现对象,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 其二,它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报告文学创作的“继往开来”。某种意义上说,这部选集就是对40年来江苏报告文学的一次回眸、一次重温、一次检阅,为江苏报告文学在新时代的再出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苏报告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涌现过不少名家大家,改革开放以来又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部作品选所选篇目是在大量优秀之作的基础上精选出来的,“改革开放”主题呈现的鲜明性、所选作家的代表性和入选作品的典范性都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还可以透过这65篇(部)作品,回溯江苏报告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阅读煌煌三卷纪实,仿佛在做一次时间穿梭之旅。现实关注、地域书写和人生再现,无疑是江苏报告文学创作最为重要的三个维度,它充分显示出这一文体在江苏发展的活力与魅力,实际上这也是当下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努力追寻的方向。在艺术表现上,江苏报告文学在整体构思、行文结构、语言表达和风格呈现等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无论是近十年来的长篇巨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短篇小章,都力求遵循报告文学文体的创作规律,比如大量的田野调查(采访、资料收集),非虚构写作原则的恪守,人物式、集合式和全景式结构类型呈现的多元化,多种文体写作手法的借鉴等等,内容日趋厚重,形式日臻丰满。还有一些偏重于再现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地域文化作品,如《布衣壶宗》、《大美昆曲》、《兴化八镇》、《逐梦之城》、《韵河》和《大美浦口》等,在鲜明呈现江苏地方文化,以文化变迁抒写历史变迁的同时,也为报告文学叙述的多样性、文体面貌的丰富性做出积极探索。 这部选集中的许多作品曾经获得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傅宁军的《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杨守松的《大美昆曲》)、中国新闻奖(夏坚勇的《江堤下的那座小屋》)、徐迟报告文学奖(丁捷的《追问》)、江苏紫金山文学奖等各种奖励,是江苏报告文学创作水平的表征。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也是江苏报告文学作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我以为,在江苏报告文学发展史上,《实践之树常青——改革开放四十年江苏报告文学选》是一种象征,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江苏报告文学辉煌的过去,也因此成为一座独具意义的里程碑。1978,改革开放乘风而起;2018,继往开来重新出发。作为新时代江苏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文学创作应该努力探索“江苏特色”、形成“中国影响”。在由文学大省迈向文学强省的新征程上,江苏报告文学理应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