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陈河:战争文学中,最重要的不是战争

http://www.newdu.com 2018-12-06 南方都市报 朱蓉婷 参加讨论

    
    作家陈河,近年新作频出。继2016年推出“发掘历史系列”小说《甲骨时光》广获好评,今年又带来了一部战争题材的全新作品《外苏河之战》。
    说起陈河,他本身的经历就足够写一部小说了。1958年生于浙江温州,年少时当过兵,打过专业篮球,办过企业,做过温州作协副主席。1994年,到阿尔巴尼亚,经营药品生意,其间经历多次战乱,甚至遭遇绑架死里逃生。1999年移民加拿大,定居多伦多。他不是职业写作出身,却从40岁开始笔耕生涯,一直写到今天。
    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并没有让他限囿于“讲自己故事”的层面,要知道,能有这样写作资源的人并不多见。相反的是,他乐于跨出自身“舒适区”,去展开更开阔的文学和地理版图:从二战期间境外华人的抗战史,到现代草根华人的传奇蛇头历程;从马来西亚沙捞越丛林,到现代而动荡的阿尔巴尼亚、热闹时尚的巴黎……贯穿始终的是,陈河的创作擅长于将历史与现实串联起来,这部新作《外苏河之战》也不例外。
    《外苏河之战》的故事开始于1966年深秋,云雾迷蒙的南方山林,青年赵淮海准备步行到河内支援越南抗击美国的斗争。在旷日持久的都争中,他遇到女兵护士库小媛。轰隆不断的战火、无望的爱情,两位青年经受着考验。小说深刻展现了那些为纯粹理想而献身的一代中国青年的形象,陈河经过参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回忆文章,用虚构的方式完成了这部小说,记录了一个特殊时代青年们的生命历程。
    陈河告诉南都记者,这本《外苏河之战》是他怀着满腔热血为祖国写的一曲赞歌,“这本书非常正能量,算得上中国好故事了”。
    【访谈】
    南都:记得两年前《甲骨时光》出版的时候,就感觉你特别擅长做实证、调查、研究工作。这次写《外苏河之战》也有类似的工作吗?比如和当年的参战老兵接触?
    陈河:《甲骨时光》的背景不一样,关于甲骨文的大量史料一座图书馆都装不完,这回的资料极其有限。老兵们现在都70多岁了,思路还很清楚。其中有人后来担任了很高职务,他们都很有水平,文采也特别好,把当年那些战斗场面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读后特别感动。我没有去采访老兵,我的经验告诉我,我不是写非虚构的,采访不是必须去做的事。
    南都:《外苏河之战》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战争小说,某种程度上规避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战争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的问题,展示了战争小说的“非战性”,你认为,该如何让战争小说更丰富?
    陈河:战争文学一直是文学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从小我们一直看的是《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日》这样的作品,但其实战争中的人是立体而丰富的。我没有把《外苏河之战》写成一个像《高山下的花环》那样的战斗英雄的故事。以前我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觉得那几个漂亮姑娘在和德国人战斗的时候一个个死去,这个表现非常有人性。但是后来再去看,觉得还是太煽情了。《西线无战事》也非常经典,但是它完全否定战争,写成一个荒诞的错误,我也不能像它那样写。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不像他们,是有理想的。所以最后我想了很多,还是决定从一个年轻人———主人公赵淮海的成长的角度去写,战争变成小说的背景。
    南都:你笔下的赵淮海、库小媛,他们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在战争的情景下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小说该如何找到战争这种非常态的、极端的情境,与普遍人性情感之间的共通点?
    陈河:战争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残酷的生死面前人是会变的。我们在正常的日子里,谈恋爱可以花前月下,但是在战场上,人感觉到明天就没有明天的,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命传递,而一旦明天随时会死,人就会从本能上被改变,比和平时期的正常生活,所有的情感都会更加倍放大、更剧烈。但我写得还是非常克制,书里有一个场景,两个年轻人最后在一个房间里相会,但他们没有发生关系,他们说,“和平胜利以后我们回家,那时候再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场景,写法上这种克制能让人物形象获得更强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