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认识的普遍性与阐释的公共性——从认识论到阐释学的思想史解构与重建(2)

http://www.newdu.com 2018-12-04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政文 参加讨论

    二、阐释认识的有限性与认识的实践本质
    作为哲学基础与理论根脉的认识论出现解构情势,致使德国古典哲学必须正面解决认识论的严重问题。重建认识论,使之能够继续成为理解与解释的哲学基础,使认识论仍具有指引一切理解与解释的哲学方法论功能,是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时代任务,也是康德开创现代认识论的合法性依据。
    回到英国经验论与德国唯理论对峙现场,可以发现它们都承认认识是对存在的认识。争论的焦点在于:存在究竟是经验之在还是先验观念之在。如存在是经验之在,那么认识即是对经验的认知;如存在为先验观念之在,认识便是先验观念的自我判断与推理。面对英国经验论与德国唯理论的各执一端,康德指出存在有本体之在和经验之在,英国经验论所言之在是经验之在,德国唯理论的存在是本体之在。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康德将本体称为存在本身,“它指的仅仅是一般物的存在的各种规定的合乎法则性”④,是“物自体”。本体之在的“物自体”是经验之在所以存在的根据,是经验能被认识的前提。本体之在并不是人的先验观念,先验观念与生俱来,是理性自我意识。而本体之在不是意识,是存在着的物自体,可见,本体之在既不是后天经验,也不是先天观念,所以不可认识,只能信仰。而经验之在虽可以被意识,但经验杂乱混多、个体无序,对它的意识不可能形成理性有序、逻辑规范的认识,不能产生普遍有效的知识。康德就这样宣布了英国经验论与德国唯理论关于认识之争的无效性,为保留认识论的合理性争得了生存世界。康德认为包括英国经验论、德国唯理论在内的既往所有认识论的错误根源,在于误设了认识论原命题。既往所有认识论原命题都是人认识了什么,而认识论真正的原命题应为人有怎样的认识能力,怎样的认识能力决定了人能够认识到什么。就这样,康德更换了认识论标识性议题,传统认识论实现了现代性转向。《纯粹理性批判》认为人有感性、知性、理性三种基本认识能力,感性认识能力在认识过程中以直观方式出现。直观就是时空,时空是客观的,同时也是人天生的主体构架能力。人只要感知世界,世界必定在时空中出现。当感性能力直观外界时,产生的结果便是有时空结构、丰富杂多的经验现象。经验现象既不是英国经验论的主观后天感觉,也不是德国唯理论的客观先天观念,而是康德所说的客观“物自体”被人直观后显现的具有客观性又离不开主观性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以经验现象为存在方式,它是认识的对象,又是认识的开端。而人的知性能力对经验现象的判断便产生了知识。知性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它由概念、范畴、判断、推理构成。当逻辑思维借助概念与范畴对杂多无序、个别纷繁的具体经验现象进行判断与推理,形成清晰明确、规则有序、系统完整的认识结果,这就是知识。可见,认识的对象是可知的现象经验世界,认识过程是逻辑思维对现象经验世界的理性解析与构建。认识和知识的边界为现象经验世界。一旦认识和知识越出现象经验世界,认识便失去理性普遍性和思维统一性,出现二律背反。知识内部必然充满矛盾,混沌杂乱,丧失真理性。理性则为一种确定知识边界,使认识始终固守在经验现象中以保证知识的同一性、普遍性、真理性的能力,所以理性总是反思的、制限性的、批判的。就这样,康德从人有何等认识能力出发,通过人能认识什么、不能认识什么的解析,得出了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的知识有限的结论。康德控制了传统认识论无限扩张认识领域、恶性膨胀知识作用,强化了认识的真理有效性,将不属于认识的交给了信仰和审美,将不属于认识论的还回了伦理学、美学。通过认识论向知识论的转型,阻止了认识论的崩溃,实现了认识论的现代升级,使认识论得以伟大复兴,也为现代阐释学的诞生预留了巨大的思想空间和丰厚的理论资源。
    康德实现认识论转向后,德国古典哲学家们为现代认识论建设又做了大量理论工作。费希特反对康德替认识论设立一个既不可感又不可识的“物自体”。将客观存在与认识活动预先分离,不可避免走向怀疑主义的相对论。认识是自我对现实经验表象的理性把握,认识的本质在于自我在现实经验表象中的创造性活动。“自我”不是先验理念也不是后天经验,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产生的社会意识,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典型过程和结果。正是在自我这种社会意识的创造性活动中,认识对象与认识主体实现了同一性。认识主体认识到对象的本质,认识结果成为真正的知识。费希特为现代认识论融注了社会性的元素和现实活动的维度。谢林不满用自我来涵盖所有的认识问题,“自我”不能取代自然的存在。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在认识中自然怎样变成自我,而自我又怎样变成自然,从而使自然与自我共同成为知识。谢林认为,在绝对同一的直观中自我是不可见的自然,自然则是可见的精神,自然与精神绝对同一。谢林关于自我与自然在认识中通过直观而绝对同一的理论,十分具有诗意,更像诗学,但在其诗意的思想中为认识论注入了自然人化的现代文化意识,对当代认识论、阐释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黑格尔则强调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在人的绝对理念辩证发展演进中相互展开、相互确证而被认识并成为现实。黑格尔认识论思想庞大严密,理论体系非数言可述,总的来说,其对现代认识论有几个重要贡献:其一,为现代认识论提供了系统的主客体兼性关系理论。其二,为现代认识论提供了辩证思维方法论。其三,为现代认识论提供了运动发展的思想观念。黑格尔认识论是马克思认识论诞生之前,最具系统性、理论性,最有说服力、影响力,也是最难懂的认识论大全,也预示着认识论登峰造极、由盛而衰的那一刻。
    黑格尔后,马克思批判地汲取历史上认识论的全部优秀成果,对认识论进行了最彻底的革命性改造,使认识论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性质、特征、形态和功能。首先,马克思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根本属性。客观世界相互联系、运动发展,它先于认识而存在。在各种联系、条件、环境、变化中把握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是认识的本质。其次,实践活动是认识的源泉与归宿。不同于西方将实践理解与解释为伦理道德活动的思想史传统,马克思的实践指人类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全部社会活动。客观世界成为人的认识对象,由人的社会实践需要所决定,人的全部能力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认识的过程由社会实践规定。认识的边界被社会实践划定,社会实践推进到那里,认识活动便跟进到那里。认识的目的由社会实践设立,认识为实践服务。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社会实践。从根本上讲,认识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认识论扭转了自古希腊柏拉图至德国古典哲学认识论的唯心倾向,将认识基于物质的、社会的实践,使认识与知识具有了客观根据。真理成为存在本质的真实表达,而不再是主观意愿。马克思认识论第一次令人信服地揭示社会实践造就了认识的真实情况,深刻地显现出认识的发生本源和发展动因。马克思认识论是实践的认识论。认识的时代性、知识的历史、认识论自身发展的规律性昭然若揭,一切都伴随社会实践生长兴衰,变化是硬道理。这就在理论上预言了未来认识论在社会实践中还会变化。而20世纪之交认识论返回自然科学、阐释学在人文领域蓬勃发展,又一次证明了马克思认识论的科学与正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