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四十年,我为国家精致地做“笔录”

http://www.newdu.com 2018-11-02 山东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何建明 参加讨论

    
    中国的现代历史进程中,有一个年份特别重要,那就是1978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伟大时代——改革开放时代。
    对于未来,人们不可能预知;而对于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事情,人们也不可能全程进行记录。虽然我们有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我们也会发现总有些重要事件事实上并没有在“镜头”中出现过——所有“镜头”的背后也是人的行为。而人,不可能对所有“正在经历的历史”都那么上心和在意。
    历史就是这样超乎人们的想象:一般人想来不太可能的事,它往往就发生了--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征程,以及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有人将它们毫无例外地活泼地记录了下来。
    这会是谁呢?谁又会这般用心、用意?
    这当然是我——一个中国的现实主义文体使用者,以及这一文体的忠实信徒。老实说,这也是我在此可以骄傲一下的理由:没有哪一种文体的使用者和信徒,能够像我一样几乎将生命中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一件事:与国家同步前行,并以自己的视野和笔力,去细致地观察和记录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每一个重大事件和那些让人民感到幸福的事情。我仍然要用“骄傲”二字来形容我自己的文字贡献和情感贡献,因为文学使我具备这两种能力。
    
    作者在台州山区采访当年分田到户的农民
    我们这一代人是特别实在和特别勤奋的人,因为我们是在共和国诞生不久后才出生的。我们出生的时候,共和国非常贫穷,并且历尽苦难。我们小时候吃的苦和受的累,现在的年轻人想必很难再经历了。我们是在生与死的边缘活过来的一代,我们就是在那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知道没有饭吃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我们知道没有书看是一种怎样的饥渴。
    我们知道不能拥有爱情是如何荒唐。
    我们其实最怕的就是黑暗与贫穷。
    ……
    后来,到了1978年那一年,时代改变了这一切。我们开始奋斗,慢慢地充实和富有起来,一直到了现在——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市场,满眼可以阅读的书籍,可以随手搜索到的资讯,来到了想爱就能爱个半死,不再黑暗、不再贫穷的今天!
    呵,这个过程很漫长——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四十年真的很长;而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尤其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又是那么短暂。我们的祖国,就在这四十年里谱写了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段灿烂与辉煌的史诗。
    这样的史诗性巨变,我们赶上了,参与了,并且有幸记录下来,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幸运吗?
    就独立的个人而言,我不知道还有谁能站起来跟我说:与你一样,我也是整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者,用了几十年时间!
    如果有这样的人,我将跪下双膝,顶礼膜拜,因为我深知自己能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做这样一个忠实的时代记录者有多么不易,又有多么幸运,那么如果有人与我一样如此不易和幸运,我会甘拜下风!
    历史不可能重演过去的四十年。一个人也不可能去重演另一个人的人生,何况是四十年的岁月。
    于是我感到自己可能也很“了不起”——到底如何,其实读者才是评判者。
    我只是需要在此做一些简单的坦白:
    一来,1978年,有一个作家和一部作品,对我产生了影响: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给整个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我当时还是一个在军队做新闻报道的文学青年,开始对报告文学产生兴趣,并且一干就是四十年。在此,我也想特别告诉读者:其实,报告文学文体非常难写,它既要真实,又要有文学性;它既很难写,又独具魅力,因为它要求诗性的真实,它又具备真实的诗性。这也是其他文体所不可能具有的。我爱它,就像司马迁爱自己的《史记》一样。
    二来,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出向现代化进军的号召的那一刻,我正在湘西的一支工程兵部队工作。就在那里,我开始对自己的国家和这个时代的历史进行关注和记录。我把自己第一篇极其幼稚的报告文学,从山沟里通过邮局寄到北京的茅盾先生手里。当时我很激动,一直在忐忑不安地等待回复。几个月后,竟然来“通知”说“采用”了!于是一个年轻的士兵英勇地开始了他职业的“文学创作”——他没有选择那些靠编故事的虚构文体,而是实打实地用双脚和双眼去进行“非虚构”创作……
    
    作者在义乌市场内与摊主交谈
    其实我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这么长时间坚定不移地跟着国家发展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前行,一年一年地记录,去探寻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事件与人物……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书房里堆满了那些散发着热气的“事迹”;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脑海里装满了那些熟悉又亲切的面孔;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身上甚至是每一个毛孔里都塞满了这个国家每一个值得记忆和纪念的时刻,而且能够时常听到其铿锵有力、激荡飞扬的声音!
    不能不激动。
    因为直到今天我才猛然发现:原来我四十年与祖国同步前行的过程,正好构成了我个人的一部无可替代的“国家史”!
    不能不激动。
    因为我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第二人可以同样对过去四十年的国家发展如此用心、如此用情地去认真记录,详尽书写——我坚信没有第二人,中国没有,世界更不会有!
    其实这不是什么特别伟大的事情,我只是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一直用挚爱的文体为自己热爱的国家忠诚地做“笔录”。现在,我愿意把这些“原始笔录”呈现给读者,让大家去感受一下昨天的祖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而这其中会有你我以及父辈们的心跳声、劳动与创造时的咏叹声……
    我知道,写一部“国家史”没那么容易。即使从国家层面,恐怕也难以很好地组织力量完成这样一部巨著,因为中国这四十年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史上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它引发的社会变革和时代意义,太丰富多彩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家,我仅以自己的足迹和能力选择了本“史”的相关内容,这也是“个人国家史”的最大可能了。以我“个人”的四十年的步履来记录“中国现场”,这,也是我比较在乎的一份献给伟大祖国的特殊礼物。
    重复一句话:这是我的国家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