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本文的“前卫艺术”一语取宽泛意义,不是仅仅指现代主义的反审美、反体制的艺术,而是指贯穿整个从现代到后现代时期的处于艺术探索前沿的艺术类型。 [2][3][5][6][8][10] 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论文与评论集》,张晓剑、沈语冰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156页,第158页,第172页,第177—178页,第172页,第174页。 [4] 参见何桂彦《现代主义的“复仇”:格林伯格对极少主义的批判》,黄宗贤、鲁明军编《视觉研究与思想史叙事》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3—71页。 [7] 权美媛:《连绵不绝的地点——论现场性》,左亚·科库尔、梁硕恩编《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王春辰、何积惠、李亮之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 [9][11] C. Greenberg,“Modernist Painting”, in C. Harrison & P. Wood (eds.), Art in Theory 1900-1990: An Anthology of Changing Idea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2, p. 756, p. 756. [12][13][14] 格林伯格:《走向更新的拉奥孔》,易英译,载《世界美术》1991年第4期。 [15][16][17] 《保尔·塞尚》,《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15页,第216页,第218页。 [18] 《梵高》,《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第225页。 [19] 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导言》,《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第204页。 [20 ]《安德烈·洛特》,《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第264页。 [21][24] 格来兹·梅青格尔:《立体主义》,常宁生编译《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6 页,第36页。 [22] 《莫里斯·弗拉曼克》,《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第248页。 [23] 《瑞安·格里斯》,《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第265页。 [25] 《罗倍尔特·德劳奈》,《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第276页。 [26] 毕加索:《立体主义声明》,《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第50页。 [27] 《保尔·高庚》,《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第231页。 [28][34][35] 列维纳斯:《从存在到存在者》,吴惠仪译,王恒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0—61页,第55页,第57 页。 [29] 乔恩·伍德:《条款和条件:托尼·克拉克访谈》,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编《托尼·克拉克 雕塑与绘画》,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244页。 [30] 《巴萨独家对话杰夫·昆斯》,载《芭莎艺术》2012年第1期。 [31] 大卫·约瑟里特:《论平面——走向平面性的谱系》,《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第303页。 [32] 权美媛:《连绵不绝的地点——论现场性》,《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第33页。 [33] 《全球Flyknit Collective系列装置艺术作品概览》,见http://sports.sina.com.cn/crazysneaker/2012-10-07/15376250613.shtml。 [36][37] Jean-Francois Lyotard, The Inhuman: Reflections on Time, trans. Geoffrey Bennington and Rechel Bowlby, Cambridge: Polity, 1991, p. 90, p. 97. [38] 约翰·T. 波莱特:《后现代主义艺术》,周宪译,载《世界美术》1992年第4期。 [39]Peter-Paul Verbeek, What Things Do: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echnology, Agency and Design, trans. Robert P. Crease, Pennsylvani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209-218.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