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研究员于2018年10月20日在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今天举行首届学术研讨会了,这是中国历史语言学界的历史性时刻。语言研究所从一开始就大力鼓励和积极支持历史语言学分会的筹建,但是我本人因故未能参加成立大会。这次借首届北京研讨会之机,特意来到历史语言学重镇首都师大,送上语言研究所和我个人的迟到的祝贺,并向为筹备此次会议做出贡献的首都师范大学校、院领导和师生及学会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历史语言学分会在新时代学术繁荣的大势中凌空展翅,稳健高飞,在中外交汇、时空交融的历史语言学领域创造历史、再建辉煌。我也坚信这一祝愿一定会成为现实,因为历史语言学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具有特别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今天我发言的题目就是《历史语言学在中国的广阔空间》。 历史语言学自带显赫家世。一方面,作为普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创始学科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嫡系传承,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十九世纪科学大飞跃中整个人文科学的一门领先和典范学科,其所取得的成果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高度称许;另一方面,历史语言学又植根于中西数千年语文学尤其是中国传统小学、朴学的丰厚土壤,通过吸收古典语言文字之学的营养并采用基于现代科学观念的语言学方法,形成与语文学分工有别的现代学科。这些背景,使中国的历史语言学在语言学大家庭里有着较高的学术起点。 在二十世纪初以来几代中国学人的积极探索和辛勤努力下,历史语言学始终站在我国语言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对国际上历史语言学每个阶段的前沿发展都反应敏锐,并且能通过以汉语及中国境内语言为对象的历史语言学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为人类语言的历史语言学研究提供中国特有的强大推动力。从基于跨方言音韵比较研究的中古音近代音乃至上古音的构拟,到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广义汉藏语系的初步建立;从语法化词汇化学说的同步引进和快速发展繁荣,到语义地图模型对词汇史语法史研究的促进;从南北古今各种语言接触现象影响语言历史演变的研究,到中国特色历史层次分析法的兴起和发展,从跨语言的类型学视角的语言演变研究,到关注语言社会共变的社会语言学视角的语言动态研究。百年来历史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繁荣,足以让我们如数家珍。历史语言学分会的成立,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新学会的诞生,必将更好地团结各路学者,整合学术资源,拓展沟通平台,推进科学范式,促进中外交流,为历史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中国学者群体的创造性贡献。 中国语言文字的历史和现实,为历史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特别广阔的空间,像高远的蓝天,像浩瀚的大海。首先,中国有世界上少有的连续数千年的文明史,并且有注重历史记载和文学文化创作的传统,汉语汉字也因而成为连续使用至今的语言文字系统,留下了汉语汉字在传承中演变创新的巨量文献语料,成为历史语言学研究的资源宝藏。其次,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很早就有语言文字之学,历代语文经典著作同时富有资料价值和学术营养,历代学者的眼光、见地、思路和师承传统都具有值得深挖的当代学术价值。其三,汉语具有极其广阔和多样化的方言分布,历时层面的演变常常以不同程度和方式投影在共时的地域层面,为探究汉语的时空互变关系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课题。其四,以农耕型社会为主的多民族语言社会,加上不同规模和方向的移民潮,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语言接触生态,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区域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的互动提供了用武之地。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和生存发展形式,为中国的历史语言学研究打上了鲜明的学术特色,也带来了一些特有的课题,包括汉字作为非表音文字带来的种种现象,需要中国的学者付出特别的努力。 汉语历史语言学的最大特点是,词汇语法研究和音韵研究相对隔阂,各做各事。根本原因是国人习惯上把汉字记录的文本视为一套同质的文本,事实上不完全如此。历朝历代,人们都诵读那些经典的名诗名篇,但是实际上用的是各代地方各自的当下语音,并没有还原古人写作时的原生态。我们的汉语词汇史语法史研究,也是把汉语历史文本当作自足的文本,每个词项、例句都用研究者自己的语音读出,只在面对字词复杂扭曲关系时,才搬出一些点对点的语音关系,即某字和某字同声同纽旁转对转等等,而并没有依托一个反映文献自身年代实际读音的完整音系。这样的研究,方便词汇语法研究摆脱音韵的纠葛,材料变得清晰干净,但是,也因此掩盖了很多客观存在的现象,有些可能是非常关键的现象。尤其考虑到现代普通话的音系是一个比上古中古简化得多的音系,我们今天口中念出的古代文本的词句,并没有完整反映文本所在时代的实际音义关系。在离汉藏语分离可能还不太远的上古汉语中,由于汉字不能精确记录细微的形态变化,或不同的汉字以不系统的方式记录了一些形态变化,纯汉字文本的研究可能无法反映当时的构词法和语法系统的全貌。再如中古近代以后的文本,有些可能带有浓重的方言特色,单纯基于汉字文本、不考虑音系的词汇语法研究,也可能无法提供彼时汉语的真实写照,也难以精确回溯演变的历史。这与拼音文字形成鲜明的对照,例如研究英语历史时,即使是仅仅几百年前的乔叟时代或莎士比亚时代,研究者面对的也是当时的拼音记录,读出来的大致就是古代的原声,词形形态虚词的古今差异纤毫毕现。这类细微之处,在单纯依赖汉语文本的词汇语法研究中,可能就会多多少少被忽略。 因此,穿过汉字表层透视字词关系、音义关系、语音和语法的关系,将音韵研究与词汇语法研究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是中国历史语言学今后应当着力加强的一个方面,这也正是历史语言学分会成立的重大意义所在,因为它提供了突破汉语史传统分支学科界限的平台。我们期待分会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此得到的成果,将有助于中国历史语言学的进一步升华,更容易让成果走向世界,为人类语言的历史语言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人类语言的一项本质特征就是永不停息的发展演变,历史语言学是揭示语言演变规律的语言学核心学科,植根于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史语言学一定能为此做出突出贡献。 祝历史语言学分会首届研讨会圆满成功,收获丰盛。 谢谢大家! 开幕式现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