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的写作,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建立起辉煌而光荣的传统。每次重要的文学潮流中,都能看到青年作家的身影。在今天这样全新的历史方位,当代青年作家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文学创作之路没有捷径。青年作家要想拿出匹配时代的作品,只有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建立文化自信,不断创新突破,不仅要写好笔下的书,还要写好“自身”这部书,为青年乃至社会做出表率 广大青年作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强大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未来。青年作家的写作,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建立起辉煌而光荣的传统。每次重要的文学潮流中,我们都能看到青年作家的身影。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时代,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青年作家重任在肩,大有可为,要积极做伟大时代的在场者、历史进程的记录者、人民心声的表达者、我国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建设者,塑造时代新人,攀登文学高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以“路标”校正坐标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对于广大青年作家来说,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夯实思想根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作为观察认识中国、世界、社会和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的思想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有关我国文艺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是中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它基于对中国文艺近百年来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提出和解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面临的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命题,既非常具体又关乎根本,既形象生动又旗帜鲜明,既作用于当下文学现场又具有宏阔深远的历史眼光,是指引文学方向的路标,是青年作家校正自身写作的坐标,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践行。 开采时代生活的富矿 反映时代是文学工作者的使命。今天的时代特点和生活特质,给青年作家的写作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变化迅速繁复,面对这样的生活图景和经验内容,青年作家如何避免“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如何从“大致了解”的状态进入“深刻把握”的境界,是创作者必须完成的功课。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大大提升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却也在更深的层面上带来了某种“遮蔽”。今天只要打开电脑、手机,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向我们涌来。然而,屏幕里的生活不能替代真实的生活,碎片化信息不能替代我们对生活的真实了解和思考。如果每日坐在家里,满足于用网上搜索来的信息写文章、编作品,以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创作,必然会陷入误区和迷途。青年作家中很多人刚刚走出校园,社会生活阅历相对不足,有些人对自己所在的行业领域可能比较熟悉,但对该领域之外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所知甚少,于是都转而写自己的悲欢。只是这样很容易“写疲”“写尽”,当有限的经验被挖掘完之后,假如没有更多的营养补充,写作事业就难以为继。这是制约青年作家发展的瓶颈之一。 文学创作之路没有捷径。要想充分开采时代生活这座富矿、从中提炼出金子般的作品,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家赵树理为什么能把农村和农民写得那么生动?因为他生活的根就扎在农村和农民那里。不仅成名之初是这样,后来成了大作家,这一本色依然不变。他工作在北京,却最爱深入农村,喜欢呆在晋东南乡间,跟农民吃住在一起,像关心文学一样关心粮食收成和农业政策。周立波写《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专门去东北土改地区和湖南老家农村深入生活,一去就是一年甚至三年,才最终写出反映时代变迁的大作品。刘白羽68岁时去前线采访,拄着拐杖登上了最前沿的山头阵地。接待的人怕出危险,劝他不必那么靠前,他说:“那怎么行?我这一辈子从来都是随先头部队行动。”这样的决心和勇气,值得今天的青年作家学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