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孩子的思维里没有条条框框,所以他们做起事情来常常创意十足。纽约涂鸦艺术家让·米切尔·巴斯奎特可以说让自己的天分发挥到了极致。从未受过专业教育的他,依靠天赋和少年意气,在城市街区的墙上,在地铁的车厢里,乱涂乱画。他任性妄为的“大作”给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今年10月,路易威登基金会将要举办这位在20世纪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的作品展。因此,本期一周好书重点介绍明天出版社的新书《发光的孩子》,该书用绘本形式表现了让·米切尔·巴斯奎特的成长经历,让小读者感受他的艺术之光、梦想之光、生命之光。此外,郝月梅的“小麻烦人由由”系列也用天真活泼的顽童形象,给小读者带来快乐,同时也启示成年人,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失去童年,尽量保留孩子的天真,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让自己的生命之光闪亮 艺术不必是整洁干净的,也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凯迪克金奖图书《发光的孩子》,用诗意而温暖的语言,致敬著名黑人青年艺术家,传达成长路上的励志与对梦想的坚持。 陈 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发光的孩子》作为2017年凯迪克奖的金奖作品,题材、主题、内容及艺术表现都有令人赞叹的独到之处。 作为一本艺术家传记类图画书,《发光的孩子》的图画与媒材、设计与呈现都极具创意。画家杰瓦卡·斯特普托有意在传记主人公让·米歇尔生活过的纽约各城区搜集废旧材料,在从格林威治村和下东区的犄角旮旯找到的木片上作画,并特意采用让·米歇尔特有的画风展示这位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展示他自儿时开始热爱绘画、独创艺术风格、从街头涂鸦最终进入名家殿堂的传奇经历。书中的每一幅图画,既经典地诠释出传记人物别具一格的画风,也传神地再现了艺术家得以成长的美国特定时代及区域颇具文化意味的环境与背景,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因此完美契合。 图画书的文字表意丰富而有层次,不仅有对艺术家绘画创作历程的描述,更有对其童年及家庭生活的观照,特别是对让·米歇尔与母亲始终如一的深刻情感的讲述,令人动容。朴实无华的语言与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画风相得益彰,精粹而内敛的叙述风格传递着打动人心的力量,传记主人公有血有肉的艺术家形象也得以塑造完成。 有些文字刻意点缀于画面之间,个别单词还是放大后的漫画版本,文字本身亦是画面的组成部分,这种图文合一的形式不单纯是为了追求标新立异的效果,更是画家抓住这位以涂鸦为原动力的艺术家创作精髓的神来之笔,是对让·米歇尔风格的致敬及象征性表达。 作品充分地利用了图画书的结构,即跨页式的开阔画幅,以恣意挥洒的创作将绘画的视觉冲击力发挥到了极致。通过让·米歇尔涂鸦风格画作的巧妙嫁接与立体展现,通过每一个空间图像元素的安排,让读者打开图画书时感觉好像不是在看书,而是在看一幅幅画作——作者与主人公融为一体创作的一幅幅画作,纸上的、墙壁上的、展览馆的画作,两个画家眼中和心中展开的画作。 该书名为《发光的孩子》,从让·米歇尔身上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艺术之光、梦想之光,更是生命之光。“我会成为一个著名的艺术家,总有一天,我的作品将在美术馆展出。”这是让·米歇尔对病中妈妈说的话,这话里有他对妈妈的爱和回应,有他对自己的激励,有他对梦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信。这种坚信让他矢志不移、奋斗不已,他的前路因此被照亮,他的生命也因此发出光亮,发出全世界都看得见的光亮。 愿读到这本书的孩子能从书中汲取力量,从小立志让自己的生命之光闪亮。 郝月梅:捕捉孩子的纯真与稚趣 郝月梅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多年,她的作品正是因准确把握了孩子的心理、行为特质,捕捉到了那种只属于孩子的稚拙与纯真,从而让自己的作品拥有了一种独特的美学特质,潜移默化中满足了小读者的审美期待,赢得了孩子们长久的喜爱。 郑 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孩子的心灵单纯而明净,他们真挚地对待一切事物。因此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相比,显得非常纯真、美好,这种纤尘不染的童真是儿童生命中固有的品性,从而也构成了儿童文学作品纯真美的客观源泉。也因此,表现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纯真美一直是儿童文学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近日推出了儿童文学作家郝月梅的“小麻烦人儿由由”新版系列图书,故事中的主人公由由就是一个特别纯真并充满稚趣的小姑娘。 由由长着圆眼睛、圆脸蛋,还有一只圆鼻子。她天性活泼而率真,爱幻想,一刻也闲不住,常常惹出一点小麻烦,令人哭笑不得。比如,在《独自回家》的“眼镜和魔法”这个故事中。作家描写了由由自从看了电影《哈利·波特》,就迷上哈利的眼镜。她觉得戴眼镜特别神气,简直是勇敢和智慧的化身。可是,妈妈说了,眼睛有毛病的人才戴眼镜,于是由由就想着,让自己变成近视眼,这样一来,妈妈就得给她买眼镜了。 第二天上学,由由就去请教班里的小眼镜,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她传授经验。有的说躲在被窝儿里看书就能得近视眼;有的说在光线暗的地方写字能得近视眼;有的说成宿地玩电子游戏就能得近视眼;有的说可以整天看电视,还有的建议她坐在马桶上看书,在公共汽车上看书,在太阳光底下看书。 由由听得兴高采烈,回家就一一照做,爸爸妈妈看了,着急地大声提醒:“哎,你不要眼睛了!”但是,由由觉得为了哈利·波特的眼镜,只好不要眼睛了。这也难怪,不是近视眼的人,当然也就不知道近视眼的痛苦。所以由由就继续损害自己的眼睛,而且做得越来越有创造性。比如有一次她竟然藏在储藏室里看漫画,正巧妈妈进去拿东西,黑暗中看到一双亮眼睛,还以为是只大耗子精呢,吓了妈妈一大跳。 别以为作家只是夸张,现实中的孩子还真是如此。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为了耍帅扮酷而戴眼镜,其实镜片是玻璃,或者有时只干脆是个眼镜架子。可见作家对孩子的心理把握的多么到位。 郝月梅创作的“小麻烦人儿由由”,故事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发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小事;故事中的人物也不是什么完美的人物,就是生活中小毛病不断,行为让家长“头疼”的普通孩子。尤其是低龄的孩子,对这个新鲜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精力过盛、手脚闲不住,但是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往往只能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看待身边的人及身边发生的事情。他们还总是希自已能像大人那样无所不能,因而喜欢处处模仿大人。但是他们的能力又十分有限,许多愿望又不能顺利地得以实现,因而幼稚的行为与想法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于是就制造了一些在大人看来比较“麻烦”的事情。但是他们制造的“麻烦”是出于天性而非“故意”顽劣,常常产生意想不到幽默效果,这些事情让人忍俊不禁,自然而然地给读者带来了快乐。 在儿童文学领域,以顽童为主人公的作品很多。比如《长袜子皮皮》、《窗边的小豆豆》,都是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也有一些作家只注重如何搞笑,作品中人物个性夸张,打打闹闹,这样虽然突出了热闹却失去对孩子天性的还原,让作品失去一种应有的美感。郝月梅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多年,她的作品正是因准确把握了孩子的心理、行为特质,捕捉到了那种只属于孩子的稚拙与纯真,从而让自己的作品拥有了一种独特的美学特质,潜移默化中满足了小读者的审美期待,赢得了孩子们长久的喜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