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继承 创新 发展——谈文艺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http://www.newdu.com 2018-08-31 文艺报 杜学文 参加讨论

    文化品格与生命力
    中华文明从其形成以来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却一直表现出生命的坚韧顽强。不论遭遇怎样的挫折,总是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延绵发展。因而,我们要了解中华文化,也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首先表现在其原生性。大量的考古学实证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在“华夏”地域中孳生、形成、发展的文明。考古发现证明了这些文化现象所具有的文化的延续性,历经五千余年而不衰。但是,我们强调其文化品格的原生性,并不是说中华文明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处于封闭、自足的状态。恰恰相反,它是在开放包容的状态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中于我有益的元素,并转化为与原有文化同体相融的生命状态。这一文化品格保证了中华文明能够不断吸收、接纳新的文化成分,保持旺盛的活力,历尽劫难而不衰,创新转化而新生。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格在其形成之初即已表现出来。华夏文明本身即是汲取不同地区文化元素形成的。考古学成果认为,在大约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诸如现今东北部的红山文化、东南部的良渚文化等已经具备了文明形态。而在大约距今五千年的时候,这些地区及其他地区的文化向今山西南部转移,并在陶寺一带汇聚。这些文化元素与陶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的文化融合,形成了华夏文明,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中华文明。这种不断吸纳外来文化,并使之转化融合的品格成为中华文明最突出的文化品格。也正因为如此,中华文化能够不断地保持活力,不断地吸纳新的文化成分,并使之转化为自身文化的重要构成。
    在审美领域,这种开放包容的品格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良渚文化中的玉器,虽然在那一历史时期并不是作为艺术品而主要是作为礼器来制作的。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玉器具备了艺术的特征,并向各地传播。陶寺文化中的玉器明显是吸纳了良渚玉器的制作理念、工艺,以及文化寓意的。在南北朝时期,西域一带的绘画技法以晕染为主的凹凸法传入内地,使内地绘画的立体感、现场感得到强化。这一技法也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在唐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实际上,中国传统艺术受益于外来艺术的影响很多。如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佛教讲经变文对话本小说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唐宋时期诗歌意境的扩展丰富贡献颇大。即使仅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对丰富汉语词汇,拓展文学语汇的表现力功不可没。除艺术创作本体之外,外来文化工具如绘画使用的颜料、演奏使用的乐器、建筑使用的材料、技术等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艺术家能够自如使用的工具。上世纪初,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被译介进来。西方的油画、话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开始在国内出现。这些本土没有而源自国外的艺术,包括创作思潮对中国新文化的兴起、建设产生了至为重要的作用。经过中国作家、艺术家的努力,他们逐渐转化成为中国的作家艺术家自如掌握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中国化。
    在吸纳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莱布尼茨就认为,欧洲不应该只跟中国进行商品交换,还应该得到他们的知识。如果能够得到中国文化知识的话,欧洲人会进步得更快。事实正是如此。正是由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传入欧洲,才引发了欧洲伟大的变革。而中国传统审美在积极接受外来影响,使自己不断丰富生动起来的同时,对国外的审美也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丝绸虽然是一种生活用品,但是其构图、花纹等显然具有艺术性。欧洲人士对丝绸的喜爱,今天的人们已经难以想象理解。但是其对欧洲的影响极为深刻。欧洲对中国的向往虽然是从生活日用品开始的,但很快就进入到艺术审美的领域。在日用品的装饰图案、设计样式,特别是园林与建筑艺术方面逐渐形成了充满东方情调的审美风格——洛可可风格。在18世纪前后欧洲的中国热中,关于中国的戏剧纷纷在各国大剧院上演。上世纪初,在欧美兴起并风行的现代艺术思潮,很多都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启示。一些人甚至明确以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方法作为自己创作的手法。如首先在英国出现,之后影响至美国、苏联的意象派诗歌就毫不讳言对中国诗歌意象的遵从。其代表人物庞德就从汉字文学的某些特征看到了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了对中国诗歌及其文字的“魔力崇拜”,提出英文诗歌创作也应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极为重视汉字对人的潜意识的揭示。而另一位产生广泛影响的精神分析大师荣格则直接从中国道教的典籍《太乙金华宗旨》中找到了能够证明自己理论的实例,认为这部著作“帮我第一次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因为在中古时代的炼丹术中,我们终于找到了灵知(Gnosis)与当代人集体无意识过程之间的联系”。为此,他撰写了影响广泛的《金花的秘密》一书。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在积极地接纳外来文化因素的同时,也对其他地区、民族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即使是在审美领域也同样如此。
    由于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格决定,一方面中华文化对世界各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中华文明能够自觉地吸收、接纳、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并使之转化为新的文化活力,打破了文化自足状态的停滞、僵化,并在经受严重冲击的时刻,仍然保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