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傅恒靠什么一路“开挂”,成为乾隆时期的中流砥柱?

http://www.newdu.com 2018-08-30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傅恒靠什么一路“开挂”,成为乾隆时期的中流砥柱?


    


    

乾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是一个普通的年号。而这两个字背后代表的意蕴却并不至于此,乾隆二字的背后,不仅是经天纬地“十全武功”的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而且是封建王朝时期对盛世的终极畅想。弘历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登基,是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继位时,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的治理,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再经乾隆的励精图治,使清王朝达到强盛的顶点,也就有了“康乾盛世”之景。
     
    但乾隆盛世之所以能够维持强盛,与一个人密不可分,他就是乾隆的妻弟——富察•傅恒。我们通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都是晚期的乾隆好大喜功,纵容和珅,使得清朝腐败之风滋长。但其实说到宠信和任用,乾隆前期的傅恒才是乾隆帝最为器重和信任的人,傅恒曾两度被进封为一等忠勇公;乾隆帝在紫光阁陈列百名功臣像,傅恒赫然列居首位,这种种嘉赏,都表明了乾隆对傅恒的喜爱程度之深。
     
    今天,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为各位书友梳理傅恒如何在乾隆的照拂之下,由一名靠谱的宗室子弟成长为大清王朝的一代名臣,回味历史上这一段不可多得的君臣佳话。


    


    

青年乾隆
    


    

乾隆在位60年,加上3年太上皇,执政长达63年,占清代四分之一的时间。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多活动,构成了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他承先祖余绪,仗全盛国力,平定边疆,拒西方殖民者,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编纂《四库全书》等群籍,为保存与整理中国古代文献,起了巨大作用。
    但那时,面对国内人口压力,国外西方侵略者觊觎,乾隆一切举措,从未越封建制度藩篱半步。政治上一味强化君主专制,外交上闭关锁国,经济上执行仍是传统的重农政策,无法把社会生产力引向深度与广度发展。他大兴文字狱,扼杀进步思想,遏制科学精神。该打的仗打了,不该打的也打,花费大量财力。乾隆后期,清朝从盛入衰,当时英国人视清朝为“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晚年乾隆
    


    

但晚年的乾隆意满志骄。不仅以建立“十全武功”的“十全老人”自诩,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充满信心,多次说自己“寿开九帙,精神康健,视听未衰”。所谓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细数乾隆的“十全武功”,其中几次重要“武功”都是由其妻弟富察·傅恒竭力完成的。可以说傅恒是乾隆时期的中流砥柱,更是乾隆帝“十全武功”的奠基石。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傅恒为乾隆的“十全武功”所作出的功绩:
     

临危受命平金川

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劫夺小金川土司泽旺,经清朝干预后释还。次年,莎罗奔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等地,清朝派兵前往“弹压”,遭到莎罗奔的抵制。乾隆帝先后派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前往前线平定叛乱,均连连受挫,张广泗、讷亲先后被处死。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傅恒临危受命,于乾隆十三年从京师启行,到达金川前线。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傅恒亲自督师攻下金川险碉数座的奏报递达京城。金川土司莎罗奔等因久战乏力,畏死乞降。历时近两年之久的金川之役以傅恒亲往督师宣布告捷。傅恒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胜利班师,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


    

坚决支持平准噶尔

乾隆十九年(1754年),准噶尔内乱,乾隆帝打算对其用兵,询问群臣意见,由于受前朝西师之役败绩的影响,满朝文武多持否定态度。这时傅恒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支持乾隆帝平乱准噶尔,并全身心地投身到平乱的军务工作之中,给乾隆帝出谋划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合理调兵拨饷,保证必要的军需,为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乾隆二十年(1755年),师克伊犁,并俘获达瓦齐。同年六月,准噶尔之乱被清军平息。乾隆帝回想起上年决策用兵之时,文武百官均不支持,唯有傅恒赞成,特地颁谕,再次授傅恒为一等忠勇公。傅恒声泪俱下地拒绝了这个爵位,不久,乾隆帝将百名功臣画像陈列于紫光阁,傅恒荣居首位。


    

临危受命督师缅甸

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甸军队多次侵扰西南边陲云南,三任云贵总督刘藻、杨应琚、明瑞先后自杀。一时间,朝廷内部人心惶惶。尚书、参赞大臣舒赫德,奉命赴西南边地永昌实地考察后,与新任云贵总督鄂宁联合上疏,提出征缅有办马、办粮、行军、转运、适应“五难”,不宜继续对缅动武。在这种情况下,傅恒再次临危受命,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踏上西南征程。虽然傅恒此次督师征缅并不顺利,但他也是极尽心智,最终迫使缅甸国王罢兵乞和。


    也正是因为这次赴缅,傅恒染上恶疾,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回朝,两个月后,不幸病逝,年仅49岁。傅恒病逝后,乾隆帝亲登其府在灵前祭酒,可谓死后享哀荣。不仅如此,乾隆帝还下谕旨,丧礼按宗室镇国公规格办理,赐谥号“文忠”,嘉许他为“社稷臣”。
    

富察•傅恒


    

傅恒去世后,乾隆把对他的关爱转移到了他的后代身上。傅恒的四个儿子,其中三个都娶了乾隆的公主,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乾隆的儿子。其中,乾隆帝尤其欣赏其第三子福康安。
    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吴半生等人领导贵州苗族农民发动起义。二三月间,清政府调遣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率领七省兵力十余万人,分路镇压。八月,聚集在平陇的起义军推吴八月为苗王,石柳邓、石三保为将军。九月,吴半生兵败被俘。初战告捷,乾隆封福康安为贝子、和琳为一等宣勇伯,并指令他们后续采用剿抚并用的措施。十二月,吴八月被俘。
    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福康安在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病逝军中。乾隆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并建立专祠以致祭。福康安的一生几乎与他父亲有着同等的待遇,可见乾隆对他的喜爱。
    

福康安
    


    

纵观傅恒的一生,他含着金汤匙出生,享受着满身荣光而死,就连他的后代也在其光环下沐浴圣恩。他的人生历程中几乎没有过低谷期。
     
    总的来看,他的一生之所以如此顺畅,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他的出身:傅恒,字春和,富察氏。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其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兵时,便率族人归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与世祖两朝位列议政大臣,跻入当时清朝最高决策中枢。祖父米思翰受知于康熙皇帝,并被擢为户部尚书,位列议政大臣。傅恒的父亲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与此同时,傅恒的姐姐,是乾隆皇帝的发妻孝贤纯皇后,因其生性恭俭,颇受乾隆帝钟爱,夫妻感情极深。
     
    二是他自己的努力:傅恒为人正直,文武双全。乾隆五年,傅恒从侍卫做起,被任命为一个正六品的蓝翎侍卫。其实,这时他的姐姐早就已经正位中宫,乾隆却仅仅给了他一个蓝翎侍卫,明显是在考验他。但傅恒没有让乾隆失望,他从不张扬行事,一直安分守己做好分内之事,不久便升为头等侍卫;乾隆七年,傅恒升御前侍卫,因忠勇可嘉,拔擢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初步进入大臣行列;乾隆八年,出任山西巡抚,为封疆大吏;乾隆十年,以山西巡抚任,进入军机处,参与朝廷中枢事务;乾隆十二年升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在短短的七年内,傅恒从一个六品小官,越升为一品大员,朝廷命官。同时,他低调、谨慎的性格深为乾隆帝喜欢,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得到了乾隆帝的信任。
     
    在还未御极时,还是皇子的弘历就曾经说过:“创业难而守业亦不易,唯在人君用贤纳谏,则天下自安,而国家永固。”可见,乾隆看重对官吏的任用,直接关系到他所统治的国家命运,也关系到他手中权力的巩固。傅恒,二十五六岁就成为军机处的首席军机大臣,可称之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宰辅。作为青云直上的股肱之臣,乾隆一朝冉冉升起的将星,傅恒位极人臣不仅是其自身“诸事谦退”的结果,而且也是乾隆知人善任的最好证明。
     
    “壮龄承庙略,一矢靖天狼。”乾隆一生留下四万多首诗,其中赐予傅恒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充满了对傅恒的褒赞之词。而傅恒也没有辜负乾隆的信任,“以帝心为心,以帝意为意”,终其一生都在为大清王朝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这一段君臣关系,在乾隆六十多年的盛世中,是一抹令人惊艳的亮色。
    (以上内容摘编自《清宫那些事儿》《乾隆传》,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清宫那些事儿》
    李寅 著
    人民出版社
    2016年7月


    

《乾隆传》
    唐文基 罗庆泗 著
    人民出版社
    1994年8月
    注: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编:李倩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