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有趣;热爱;艺术最重要;儿童戏剧可以天马行空,无有对错;喜欢带着观众一起幻想;从零开始,启发创造力;为未来献力……日前,被称为儿童戏剧界的“奥林匹克”的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艺术大会(ASSITEJ)首次在中国举办,这是首次在中国聚首的世界五大洲儿童戏剧人在大会上分享的从事儿童青少年戏剧事业最重要的原因。虽表述不同,但一切都关乎艺术,关乎孩子,也即关乎这个世界的未来,亦成为此次与会者聚焦“构想未来”主题的精神内核的内在构成。究竟为什么而创作儿童剧?该创作怎样的儿童剧?通过儿童剧给孩子什么?……正如ASSITEJ主席伊维萨·哈迪在大会开幕式上鼓励五大洲戏剧人一同“构想未来”时所说:“这是戏剧工作的未来,是我们将要馈赠给我们的孩子的未来。因此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去探讨我们希望一同实现的梦想! ” 北美洲代表雷切尔·阿伯勒:并不是孩子从我们的手上继承世界,而是我们从他们手上借了他们的未来 “构想未来” ,面对这样的主题,北美代表,加拿大儿童戏剧导演、剧作家雷切尔·阿伯勒坦言作为成年人内心会挣扎。因为在她看来,前路崎岖,不管在本地还是全球层面,有很多东西不可控,未来是什么样子,会发生什么全然不知,她也常常因为这种不确定感到焦虑和困扰。“我相信现在由于信息获取渠道非常便捷,可能孩子们对很多问题也非常纠结和挣扎。正如在加拿大,我的一个同事和我分享教育经历时说,‘孩子并不是从我们的手上继承世界,而是我们从他们手上借了他们的未来’ 。因为很多不确定性,当我们把未来交还给青年人时,这些不确定性能如何影响他们?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坦诚,这是我们的责任! ”雷切尔指出,直面当下年轻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且能够为他们或与他们共同寻找解决途径是儿童戏剧人的责任。 “在我看来戏剧开启了一段对话,能让青少年到对话中探讨怎样面对未来和将在未来中会扮演什么角色,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开诚布公的方式讨论这些焦虑、不安或不确定性,以及未来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机会能真正寻找性情中真实的部分,创造这样的作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成为真实的自己。 ”雷切尔说。 欧洲代表达利亚·艾可欣·特兰德:儿童戏剧未来发展,应该重新考虑我们是否要继续现在的戏剧形式 “看一下现在的孩子们,当他们四五岁时,所有的孩子其实都是天才的创作者,但是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限制,致使他们的想象力可能开始下降了。5年之后,可能他们的创造力就下降到30 %,到12岁时可能下降到15 %,到成人时所有想象力的资源可能基本就枯竭了。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培养下一代? ”带着强烈的紧迫感,欧洲代表,瑞典自由编舞家达利亚·艾可欣·特兰德直言不讳表达她看到的问题,并指出艺术工作者需要更深入了解社会,不应该把所有的事情认为是理所当然。 多年来一直从事婴儿戏剧教育工作的达利亚直言,自己一直在想,孩子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又被这个世界夺走了多少东西。“比如很多孩子可能并不是自己主动到剧院看戏剧,作为戏剧人,是不是一定要告诉孩子要在剧院中遵守规则,不要出声,而我们站在台上向他们灌输艺术思想,告诉他们戏剧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最近几年我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问题的方式,我们在他们一岁半大的时就已经在毁掉他们了,因为他们的天赋已经失去了太多,他们不断地去触摸、感知、了解这个世界,这就是他们学习的方式。而我们如果向他们灌输,通过学习他们可能反而会损失很多东西。 ”达利亚如是提醒大家。 “我们是不是从一个父权、生硬僵化的角度去教育孩子?每个社会都会有其不同的首要任务,比如说有的强调看和听,这是父权的一种思维,而女性的思维是去触摸,去感知,去闻,如果一直只是看和听,可能就会欠缺感知能力,这属于关系美学范畴。我们也希望能让观众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观察角度、与艺术互动的方式和时间。所以,未来的戏剧发展应该重新考虑我们是否要继续现在的戏剧形式,我们在推动什么样的戏剧思维方式,我们应该让观众成为艺术的伙伴,忘记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让孩子参与其中并向他们学习。 ”达利亚说。 非洲代表娜比萨·普拉洁:在孩子很小时进剧院建立戏剧文化,比在年纪更大时建立更简单 非洲代表,南非磁石儿童剧院艺术总监娜比萨·普拉洁3年前在该剧院开始了儿童戏剧之旅。2016年加入该剧院服务南非儿童和青少年的戏剧孵化项目,与南非、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喀麦隆、肯尼亚等多元构成的项目成员一起,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素材创作戏剧,与非洲多领域的艺术家合作,创作的同时也促进合作,并努力与非洲及欧洲其他国家建立网络,在当地和国际层面推动戏剧发展。 “在南非,儿童剧的文化并不是非常成熟,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具体成熟的观众发展计划,因为孩子们在很小时进剧院建立戏剧文化,这比在年纪更大的人群建立更简单,这就要确保作品有生命力。 ”基于这样的理念,娜比萨及其团队渴望提升创作,发展儿童剧。她介绍,南非的主要剧院没有很多戏剧作品,因此他们希望鼓励更多人为青少年创作,也希望获得更多展示机会,戏剧节是他们展现自己与外界沟通学习绝佳的机会。“我们国家在种族隔离之后希望能够开发想象力,这样能帮助我们跨越语言的壁垒和政治分歧,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戏剧就做到了这点。 ”或许因为更接近孩子, 1993年出生的娜比萨的创作理念格外注重回归人的天性,把自己当成孩子,也希望更多青年艺术家为了孩子而走近儿童戏剧事业,她所在的磁石儿童剧院也在着重培养年轻力量,希望有更多机会了解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他们,通过学习与合作,创造新的跨文化作品,与全世界更多人分享戏剧艺术。 大洋洲代表尼尔根·居文:能否创造多元的包容空间,创造多维的包容性的共容艺术 “大家有没有和残疾人、残疾的艺术家共同共事过?作为一个共融艺术的实践者,我想更多地了解大家有什么需要?如果有残疾人,如果是用轮椅,我想知道这个会场是不是方便他们进出?是不是能够有一个可感知空间为这些听障人士使用? ”即便在大会现场,长期致力于为残障人士或患病等特殊儿童群体创作和服务的ASSITEJ国际共容艺术工作网络成员,澳大利亚的尼尔根·居文流露出对残障特殊人群无时不在的关注。 涉猎木偶剧、舞美和音效设计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尼尔根是个视觉艺术家、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 20多年来她为残障人士、精神类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创作和演出戏剧,并为他们创造艺术参与体验机会,做一种多维的包容性的共容艺术。经历颇为丰富的她直言,有时搭档可能不能说话,或需要别人推着走等依赖外界力量弥补肌体功能缺失。从这个意义上她感受到有创意、多元思维和灵活性对戏剧人的重要性。“如何利用戏剧创意空间,创造相应的角色,让这些特殊人士能够作出贡献并享受艺术,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所以,构想未来,我们能否设想一个未来?能否创造一个多元的包容空间?创造多维的包容性的共容艺术?为了这些残障人士,也为全世界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希望我们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寻求到一种价值共鸣,来驱动我们的事业,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尼尔根说。 亚洲代表尹晓东: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们愿为推动世界儿童剧未来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坚持‘一切为了孩子’ ,深切体悟儿童的文化需求,思儿童所思、想儿童所想,创作出更多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用美好的心灵去拥抱世界,把更多的关爱倾注到孩子身上,就把握住了世界的未来。 ”作为东道主,亚洲代表, ASSITEJ中国中心主席、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以中国儿艺一直秉持的核心理念,强调儿童剧人的使命担当。这也是中国儿艺与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以包容、创新、共享的理念,精心打造此次盛会,期望全世界儿童戏剧人共同探讨世界儿童剧发展未来的初衷。 紧扣“构想未来”的大会主题,尹晓东对未来儿童剧发展提出如下构想:一、在保持各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发展。二、充分保障儿童青少年享有文化艺术的权益。三、巩固和深化现有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四、实现交流渠道和资源共享。五、鼓励创作和演出版权互惠互让。六、应有更多联合制作的剧目。七、让各国儿童戏剧教育经验实现交流互鉴。尹晓东表示,儿童戏剧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中国愿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与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愿同各国分享文化资源和发展经验,率先践行以上构想。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为推动世界儿童戏剧的发展,为创造孩子的美好未来,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进,贡献中国力量! ”尹晓东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