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圣经》的粤语翻译与粤语文学

http://www.newdu.com 2018-08-1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姚达兑 参加讨论

    19世纪初基督新教传教士来华,因清政府禁教,只能在粤、港、澳等地活动。他们为方便在粤方言地区传教,便在本地文人的帮助下,开始学习和研究粤语。来华传教士意识到中国幅员辽阔,粤语地区仅在最偏远的广东一带,故而《圣经》的初译不能选择粤语,而应选择文言或官话。因而,传教士学习粤语一开始只是为了口头传教和日常交流,并没有着眼于用粤语翻译《圣经》,这种情况到1860年后才有所变化。
    《圣经》粤语译本自1862年有单篇译文面世开始,至1894年新旧约全本译成,共历时32年。《圣经》粤译本从书写文字和排版格式看可分为如下三种:粤音汉字本、粤音罗马字本、粤语英语对照本(这种对照本包含粤音汉字本)。下文仅解释第一个系统,即以汉字写就的《圣经》粤语译本。
    1862年,美国长老会首发其端,以美国圣经公会的名义在广州出版了《马太福音》粤译本,随后又于是年出版了《约翰福音》粤译本,两者皆由美国长老会的丕思业牧师(Rev. C. F. Preston)译成。继而,英国圣公会决定参照马礼逊汉译本《圣经》,并以广州城内土话为标准语音来翻译粤语本《圣经》,遂有1867年《路加福音》(由Rev. W. Louis译成)和后续的译作。
    有意识地翻译出粤语全译本《圣经》的计划,直到1868年后才被正式提上议程。1868年,在粤各教派的传教士联名撰写了一封公开信,呈送到英国圣书公会和美国圣经公会,要求翻译一部全本的粤语《圣经》。在这封公开信里,这些在广东的传教士们认为,“我们应该拥有一部通过合作而产生的、唯一的口语译本。这一工作的目的是获得一部口语语体的标准译本,能够被所有说广东话的传教士所使用,无论他们来自英国、美国还是德国”。这是一项跨国、跨宗派的合作计划。
    自1869年起,在粤语方言区活动的传教士正式着手实施这一项翻译计划。当时他们成立了三个地方性委员会,大家分工协作,统一以公认经文(希腊文、拉丁文)为底本,以广州城内土话为标准音开始了翻译工作。主要译者包括英国惠师礼会(Wesleyan Mission)的俾士牧师(Rev. George Piercy,1829—1913)、美国长老会的丕思业牧师、德国礼贤会(Rhenish Mission)的Adam Krolczyk牧师(1872年Krolczyk牧师去世后,由另一位牧师J. Nacken接替其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