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面向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历史使命(2)

http://www.newdu.com 2018-08-03 人民日报 仲呈祥 参加讨论

    新矛盾 新要求
    面对新时代,真正学习、领悟、践行好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义之一,须精准把握新时代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习近平同志严肃批评“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种种不良倾向后,警示我们:“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并再三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字字铿锵,语重心长。
    改革开放40年来,党对文艺政策有过两次重要调整。一次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调整文艺与政治关系,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取代过去的“从属于政治”,迎来新时期文艺生产力大解放和现实主义文艺复苏繁荣的春天。这一次是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历史背景下,为匡正文艺创作与鉴赏出现的精神滑坡、文化滑坡、审美滑坡而对文艺与经济关系做出重要调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这就从理论上、思想上、政策上纠正片面理解“观赏性”、把低俗当通俗、把欲望当希望、把单纯感官快感当成精神快乐的错误倾向。实践雄辩证明:这已经给当今文艺界带来深刻和喜人的变化,与此同时,距离新时代、新思想和人民要求尚有差距。
    新实践 新探索
    真正学习、领悟、践行好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创作道路。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是人民的文艺,新时代文艺更应反映好人民心声、服务好广大人民。习近平同志说:“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他反复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令人欣喜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统观大势,为民立言,立足基层,勤奋耕耘,创作出一批体现鲜明新时代精神和人民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攀登审美高峰的优秀作品。以文化自信主题的影视舞台艺术创作为例,就有艺术表现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体现革命文化的力作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血战湘江》,电视剧《寻路》《换了人间》,评剧《母亲》,舞剧《八女投江》等;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佳品如电视剧《楼外楼》,京剧《康煕大帝》,晋剧《于成龙》,豫剧《程婴救孤》,歌剧《大汉苏武》,评剧《赵锦棠》等;有直面讴歌新中国诞生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为英雄模范人物传神写照的力作,如电影《十八洞村》,电视剧《黄大年》《信仰》,话剧《兵者,国之大事》《谷文昌》,豫剧《焦裕禄》,淮剧《小镇》,沪剧《挑山女人》,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争奇斗艳,繁花似锦,不胜枚举。
    还有在更为广阔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宏大社会背景下,审美表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多方面需求,尤其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需求的作品,如电视剧《人民检察官》《阳光下的法庭》。全国精品工程剧目会演、全国地方戏曲晋京展演、中直艺术院团演出季等活动,也为推荐精品力作和培养后起之秀,营造高雅不媚俗、沉稳不浮躁、深刻不肤浅、幽默不油滑的社会文化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新境界 新作为
    新时代呼唤助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文艺精品力作,新思想为催生这样的文艺精品力作指明方向。我们既要以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坚持以我为主,“各美其美”,并在此基础上以开放眼光“美人之美”,为我所用,实现“美美与共”,蹚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时代化的文艺发展之路,又要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西化”倾向,决不走背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歪路,也决不走违背艺术规律的公式化概念化老路。
    习近平同志号召我们:“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这就是说,作品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一是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发现和表现的精神高度和文化意蕴所决定,二是靠塑造的人物艺术形象和营造的诗化意境来体现。作品思想再深刻,若审美化、艺术化程度太低,必然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作品艺术再精致,若思想太贫乏,必然缺乏启示力、穿透力。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和谐统一,是我们追求的至境。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习近平同志还以形象的语言启示我们:“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这不正是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的和谐统一吗?果如是,面对生活中生动的故事,我们就会有以审美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面对新时代史诗般的实践,我们就会有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史诗的雄心!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