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战争之后的德国文学,以何种不同角度出现?

http://www.newdu.com 2018-07-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尽管在战后,书籍成为一种稀罕之物,但读者众多其中的一个原因当然是:那个时代电视还没有进入民众的生活。备受读者尊崇的是歌德和席勒的经典之作,莱辛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智者纳坦?(Nathan der Weise),以其呼吁宗教自由和人道主义启蒙的思想内容和剧情表明了遭受纳粹迫害的犹太教,在德国文学中也曾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角度出现过。
    除此之外,那些因遭受纳粹迫害而被迫流亡和移居外国的作家,也在战后德国拥有众多读者,比如移居美国的托马斯·曼和海因里希·曼,居住在东德的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和阿诺德·茨威格(Arnold Zweig),但也有许多创作流亡文学的作家,直到很晚才受到人们的关注,比如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利翁·福伊希特万格(Lion Feuchtwanger)和约瑟夫·罗特(Joseph Roth),一些早年从东德移居西德的作家的文学作品,也深受读者喜爱。
    在当时德国最为独特的作家中,值得提及的是阿诺·施密特(Arno Schmidt 1914—1979),他 的巨作织出的梦(Zettels Traum),以一种不同寻常的写作风格,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水准。
    德国现代文学也经常有表现基督教的主题,并因此与欧洲文学中某些特定趋向有所联系,格特鲁德·冯·莱福特(Gertrud von Le Fort)和伊丽莎白·朗格斯尔(Elisabeth Langgasser)在小说中探讨了信仰确认的问题。维尔纳·贝根格林(Werner Bergengruen)一本诗集的名称“完美的世界”(Die heile Welt),被视为描述人的一种内在心态的典范,但后来这种心态又被揭示为仅仅是一种幻想或错觉,传统的叙事小说仍在继续介绍西方价值。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名为“47社”的文学团体,开启了新的文学内容和风格,它是由作家和文艺批评家组成的松散团体,其后存在 了二十多年之久,许多著名作家都聚集在47社的年会上,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提出批评,年会也会邀请一些年轻的作家参加,47社最重要的文学动力,除了高度的审美要求,还源自对社会的批判、政治努力和从文学角度批判纳粹的时代需求。
    战争之后的德国文学,以何种不同角度出现?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o?ll 1917—1985)在这个社团中占据着中心的位置,他曾任国际笔会(PEN)主席,一贯坚持言论自由,反对政治对言论的控制,197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短篇和长篇小说最初以战争为主题。后来便开始揭露市民阶层的社会问题,批判倒退保守的天主教,转向表现联邦德国的普遍政治状况。他在总体上证实了自己是一个并不忽略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最为有名的作品有: 无人防守的房子? (Haus ohne Hu?ter) 小丑之见?(Ansichten eines Clowns)和与贵妇的合影?(Gruppenbild mit Dame),他通过小说和叙事作品,毫无疑义地成了一个始终关注、陪伴和评论联邦德国的形成、发展和长久生存的作家。
    其他作家也以相似的方法,实践着自己的政治努力,君特·格拉(Gunter Grass),1999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通过他的铁皮鼓 (Die Blechtrommel)和?狗年月?(Hundejahre),就正确认识和对待德国 的过去时代,做出了全面性的贡献,他在这些小说中,运用了16 世纪 至 17 世纪古老的流浪汉小说形式,马丁·瓦尔泽( Martin Walser) 是 一种冷嘲热讽的写作风格。1960 年发表的小说一半时间(Halbzeit),表现了德国战后的发展状况,他的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即那个商业代表,后来成为整个战后的人物典型。
    战争之后的德国文学,以何种不同角度出现?
    在德国重新统一前,存在着另外一种流亡文学,之所以说是“另外一种”,主要是为了明确区别于 30 年代至 40 年代因为纳粹统治而流亡外国的作家所创作的文学,“另外一种流亡文学”的作家,离开东德逃往另一个德国,是为了能够继续写作和出版作品,虽然有着相同的语言环境。
    但鉴于东、西德不同的精神和政治理念,常常表现出这些差异并不是简单适应那么容易的事,有着众多出版社和作家团体的联邦德国,在接纳、认可和对待另一种不同政治理念的问题上,证明 了自己确实有着足够的自由和宽容。
    这里只能提及几个东德作家的名字,斯特凡·海姆(Stefan Heym 1913—2001)属于较早一代的东德作家,其思想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基之中,仍旧代表着战前的那一代人,在东德属于少数的一些人,这些人能够相对自由地旅行和活动,他的文学作品拥有众多读者。
    战争之后的德国文学,以何种不同角度出现?
    但值得提及的只有?大卫王的报告(Der Ko?nig David Bericht)和?讣告?(Nachruf),与他享有相似自由的是东德 80年代的剧作家和导演海纳·穆勒(Heiner Mu?ller 1929—1995),其他作家则是或者被驱逐,或者自愿离开东德,他们中有:沃尔夫·比尔曼( Wolf Biermann)、君特·库纳特(Gu?nter Kunert) 和赖纳·孔策(Reiner Kunze),生活在两个德国之间最重要的作家是乌伟·约翰逊(Uwe Johnson 1934—1984) ,他最初隐居于柏林后来又离开两个德国移居国外。他的作品?纪念日(Jahrestage),可以视为战后德国最重要的小说,小说中有一个不长的段落,再现了作家地处东德的梅克伦堡家乡:
    这个城市,这个阿道夫,·希特勒的城市,这个斯大林的城市,这个名为耶·里肖夫(Jerichow)的城市和它名为和平的大街,有着各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和状况。大多是些上下两层的房屋,带有宽敞的窗户,有些外墙刚粉刷过,也装上了新的门,但如果某些房屋外墙涂着“K.W.V.”的标记,则意味着这些房屋属于国家所有,那么从这些国家所有的房屋的外墙,就能够看到没有粉刷的外墙和裸露的砖块,这是几十年来海风吹刮和侵蚀留下的痕迹,窗的外框,也被经年的雨水涂上了灰色。房架上的木板鼓出了危险的肚子,但在房屋里面却有着最细腻的涂色,花盆,和毫无瑕疵、密集连成一串的化纤窗帘,祝福他们!这家人能够躲在窗帘的背后,远离世人,没有仇恨。每个屋顶都装有电视 接收器,朝着西边天空的方向,战后德国文学最重要的主题,无疑是有关德国的问题,托马斯·曼的短评德国与德意志人(Deutschland und die Deutschen)拉开了德国文学界思考、探索和创作这个主题的序幕。
    人们试图以相似于小说?浮士德博士?的方法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理解和克服纳粹给德国带来的灾难。以联邦德国为背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用文学处理这 一主题,并对此发出了决定性声音的第一部小说,是沃尔夫冈·克彭(Wolfgang Koeppen)的草地上的鸽子(Tauben im Gras),作家随后创作的两部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实地考察,他从中发现了一 种新的政治气候,即一个以民主为己任的社会新的立场和趋向。
    战争之后的德国文学,以何种不同角度出现?
    相对稍晚一些,但因此更为激烈的是,对纳粹的过去进行思考和论辩,成为许多作家的创作主题,除了伯尔、格拉斯和瓦尔泽,还应提及的是齐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的小说?德语课(Deutschstunde),德国问题在文学上的表达尝试最初是通过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Hans Magnus Enzensberger),后来又主要由乌伟·约翰逊得以传承,约翰逊的作品关于雅各布的猜想(Mutma?ungen u?ber Jakob)第一次尝试以史诗般的风格和语言,将两德分裂的主题撰写成高水准的文学著作,小说创作于1959 年,即柏林墙建立的前两年,东德似乎又成为许多人的家乡,那里却阻挡了自己精神力量的发展。
    有关德国的文学主题需要再次提及克丽丝塔·沃尔夫和沃尔夫·比尔曼,比尔曼在海因里希·海涅之后,也创作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在有关德国的问题上,对联邦德国作了批判。 在 1989 年与 1990年交替的两德重新统一之际,许多作家创作了反映重新统一的作品,莫妮卡·马龙(Monika Maron)的小说六行无声的字(Stille Zeile Sechs),从批判的角度观察和描述了前东德的干部体制,有关德国的题材,即使在德国统一后出现的新关系中,也要求文学进行继续的反思和描述。
    本文摘选自《德国文化简史》,(德)威廉·格斯曼(WilhelmGssmann)著,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