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公共设施,热心还需称心

http://www.newdu.com 2018-07-03 人民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近日,一则“停车场复杂如迷宫”的新闻,引发不少人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关注。
    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功能单元,体现城市生活的温度。本意为生活提供便利,有的设施却因为种种原因,反而带来不便。本期微议录,我们选摘三篇读者来稿,一起给公共设施把脉问诊,为美好生活出谋划策。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rmrbpl)和本版。
    ——编 者
    公共服务要换位思考
    胡 越
    不合理的公共设施,映射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有的地方建设之初缺乏长远眼光,存在设计缺陷;有的部门施工过程追求“短平快”,一蹴而就;有的机构把设施维护当作负担,没有投诉就得过且过……凡此种种,问题都在于设计时,站在静止不变的角度多,站在动态发展的角度少;建设时,站在维护便利的角度多,站在使用便利的角度少;运营时,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多,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少。
    公共基础设施是一架桥,一边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另一边是城市生活的品质。让“迷糊”的公共服务“清醒”起来,就要在设计、建造和运营中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好管理”“好维护”,更不能做“甩手大掌柜”。公共服务的温度,其实就是设身处地了解群众的感受,将心比心体会日常的生活,真心实意给人们带来便利。以负责任的态度换位思考,我们就能解答好公共服务的民生考题。
    城市要既赏心又悦目
    左 佳
    近年来,时常听到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抱怨:候车亭坐凳偏矮,复杂路标让人“找不着北”,人行盲道“九曲十八弯”,垃圾桶“一分为二”形同虚设……本应体现城市人文关怀的公共设计违背了初衷,成了摆设;本应利民便民的公共设施不能物尽其用,反而给生活“添堵”。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更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单靠钢筋水泥的摩天大楼,撑不起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单靠缝缝补补的潦草服务,也抵达不了美好生活的目标。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要用脑,更要走心;要颜值,更要内涵。只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让城市生活既赏心又悦目。
    让城市公共设施真正造福于民,就要注入更多人性化的关怀。既要打通公共设施建设中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也要用制度约束提高公共设施管理水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才能实现便民利民的初衷,营造城市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
    打磨细节才能提升气质
    路 畅
    某高校建筑设计系的一位老师,带学生去广场体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亲身感受设计对象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后,设计出适合他们使用的公共产品。
    公共设施的细节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连,往往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发现不足。迷宫一样的地下停车场、十字路口突兀的报刊亭、过高的公交车站牌、广场上隐藏的阶梯、全无遮阳物的步行街……这些“迷糊”的设计如果能在事前充分调研,在实施过程中从细节入手,充分关照合理性和实用性,就可以实现设计功能,发挥公共效用。
    打磨细节是提升公共设施品质不可或缺的环节。美好的城市生活,就在无数细节中得以塑造。无论是电梯上的盲文按钮,还是公园里的绿叶路灯,抑或是车站里的母婴室、卫生间里的儿童洗手台,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设计者以人为本的匠心,都是人们美好生活中的“小确幸”。一个城市的气质就在这些微小的基因中被编定,而这决定着它发展的特色和品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