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建构阅读史研究方法 因研究视角与探讨重点的多样化,不同学科阅读史研究者在“为何而读”与“怎么展开”等问题上产生认知差异,以致阅读史学科在演进过程中出现如何与其他学科相处、怎样介入社会等问题。该书“设问”部分着重分析了西方阅读史研究处理阅读史学科发展与思想变化、社会变革与权力的关系等问题。以英国历史学家乔纳森·罗斯、詹姆斯·拉文、凯文·夏丕为例。乔纳森·罗斯认为阅读史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文本如何改变普通读者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不仅要考虑读者从文本中挑选的具体信息,还要衡量他们对这些信息的信任程度、参与程度,以及对文本的批评态度,从而探讨读者如何重新创造文本与演绎文本意义。詹姆斯·拉文关注如何从多样化的个体阅读行为中归纳出普遍特征,从而将读者阅读行为与阅读活动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重点关注阅读史在现代各种理论框架中的地位,例如与社会启蒙、民主理论、公共空间的关系。而凯文·夏丕则认为“新阅读史的首要目的是揭示读者在所有图书事业中的支配地位和中心作用”。他们普遍借用了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关注人文主义等因素对读者阅读活动的影响,以便深入揭示阅读的政治特征。 阅读行为发生的文化传统与时代背景千差万别,如何对上述问题加以实践是阅读史研究者探讨的重心,由此影响了阅读史学科的发展走向。作者提出,阅读史研究至今未取得“整齐有序的面貌”,也没有相应“规范的方法”,多处于一种假设的状态。尤其是尚未突出读者如何在阅读活动中多方参与文本意义的创建。阅读活动涉及读者、作者、文本及阅读环境、阅读方法与策略、周遭环境与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因此,阅读意义的生成亦是多元的。 纵观西方近百年来的阅读史研究,有关书籍文本的生成过程与意义指向的讨论,仍然存在片面化倾向:以“新历史主义”研究方法为主导的阅读史研究者主张“回归历史”之举,与社会文化史者强调“阅读即政治”的政治史研究法、使用计量手段分析图书贸易与阅读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法,在本质上类似。它们将史学史、政治史或图书馆史、目录学史杂糅到阅读史学科方法的建构上。该书认为,应结合文本分析与实证方法,综合建构阅读史的研究方法,开展以“文本类型、真实读者和阅读行为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也就是说,历史与现实中真正的读者和阅读行为才是阅读史的关注中心,也是阅读史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立根之本。因此,应加强对阅读社群的特征、行为表现、阅读习惯,以及图书消费社会学、图书出版技术革新与阅读的双向互动等方面的讨论。同时,也应关注从朗读转向默读、从公共阅读转向私下阅读、从慢读或精读转向“浏览”等“阅读革命”所带来的读者阅读趣味与文化需求转变对阅读史研究的意义。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