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现代文学批评的不同类型(5)

http://www.newdu.com 2018-06-09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许子东 参加讨论

    注释[Notes]
    [i]“鲁迅先生他的时代和阶级性已经完全决定了,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社会主义是二重反革命,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人物,以前说鲁迅是新建过渡期的反革命分子,说他是人道主义者,这完全错了,他是一位不得志的法西斯蒂,就法西斯。”杜荃:《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原载《创造月刊》第2卷,第1期(1928年8月10日)。收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文学运动史料选》,第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126页。
    [ii]陈西滢推举的“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 包括:《胡适文存》、吴稚晖的《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与人生观》、顾颉刚的《古史辨》、郁达夫的小说《沉沦》、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徐志摩的《志摩的诗》、西林的戏剧《一只马蜂》、杨振声的长篇小说《玉君》以及冰心的小说集《超人》。
    [iii]周作人的《“沉沦”》一文,发表在1922年3月的《晨报副镌》上。3月26日,署名仲密。
    [iv]“大概是在1929年11月间,李立三同志到芝罘路秘密机关来找我,把中央的这些意思告诉我:一是文化工作者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自己内部不应该争吵不休;二是我们有的同志攻击鲁迅是不对的,要尊重鲁迅,团结在鲁迅旗帜下;三是要团结左翼文艺界、文化界的同志,准备成立革命的群众组织。李立三同志要我和鲁迅先生联系,征求他的意见。”吴黎平(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长念文苑战旗红》,见朱正《鲁迅传》(香港三联,2008),251页。
    [v]参考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年,313-364页。
    [vi]肖军日记从他自己的角度纪录了会议开幕当夭的情况和他的发言及心情: “由毛泽东报告了边区现在危险的政治环境,国际的环境,接着他提出了六个文艺问题,我第一个起立发言,约40分钟。对于每个问题,我给了自己的说明,同时也阐明了政治,军事,文化应该如何彼此接近和理解。六个问题是:一立场。二态度。三对象。四材料(写什么)。五如何收集材料(和各方接近)。六学习。我补充的问题:一作家与外界的关系。二作家对内界的关系。三作家对自己姐妹行艺术的关系。四作家对作家A革命的,B非革命的, C自由主义的。我的讲话和平时一般,引起普遍注意凝神和欢腾。我的精神和言语始终是控制着他们。缺点: A语调欠柔和抑扬,B有的地方罗嗦, C急快,D显得才情焕发, E欠含蓄, F强制人。大致是好的。之后我更要洗炼它,使它单纯、精彩而有力。” 见《延安日记》上卷,456页。
    [vii]鲁迅批判梁实秋的文章,原载《萌芽》1930年5月1日,后收入《二心集》。据冯雪峰回忆,“当鲁迅先生写好这篇杂文交给我编进《萌芽》月刊的时侯,他自己高兴得笑起来说:‘你看,比起乃超来,我真要刻薄得多了’” 。这个对话再现了鲁迅当年与组织内同人协同笔战的历史场景(但?不久前冯乃超刚曾批过鲁迅)。参见朱正《鲁迅传》275页。
    [viii]鲁迅讽刺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用语。见丰之余《扑空》,收入《准风月谈》,17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原载《申报·自由谈》(1933年10月23-24日)。
    [ix]冯雪峰为鲁迅起草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载上海《作家》月刊,1936年8月号。
    [x]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说》(香港:青文书屋,1997,第2章注释7)首先注意到这个稿费版税制度的变化及其文学史意义。但在该书的扩充版,成为大学教材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却删却了相关研究。
    [xi]最近还有一招“下架”(如冯唐译泰戈尔《飞鸟集》及其他一些人文书籍)。但弄不清是当年批判传统的回潮,还是“与时俱进”的炒作新法。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冯雪峰:《关于李立三约鲁迅谈话的经过》;参见朱正《鲁迅传》,香港:三联书店,2008年第一版,265页。
    [Feng, Xuefeng.“About The Meeting between Li Lishan and Lu Xun.” A Biography of Lu Xun, by Zhu Zheng.Hong Kong: SXD Joint Publishing, 2008.]
    郭沫若:《论郁达夫》,原载《人物杂志》第3期(1946年9月)。收入《沫若文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Guo, Moruo.“On Yu Dafu.” Collected Works of Moruo, Vol. 12.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1957.]
    郭沫若:《斥反动文艺》,香港《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3月。第一辑,1948年3月1日,19-22页。
    [Guo, Moruo.“A Refute on Anti-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d Arts.” Hong Kong Popular Literature Magazine, Issue3, 1948.pp.19-22.]
    胡适:《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79年5月。
    [Hu, Shi. Selected Letters of Hu Shi. Beijing: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 1979.]
    茅盾:《茅盾回忆录》(上),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
    [Mao Dun. Memoirs of Mao Dun.Beijing: Sino-Culture Press, 1997.]
    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原载《太阳月刊》3月号(1928年3月1日)。收入钱杏邨:《现代中国文学作家》,上海:泰东图书局,1928年7月。
    [Qian, Xingcun. “The Age of Ah Q Is Dead.”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s.Shanghai: Tai Dong Book Company, 1928.]
    阎晶明:《陈西滢评鲁迅作品》,《齐鲁晚报》2005年7月29日。
    [Yan, Jingming. “Chen Xiying on Lu Xun’s Writings.” Qilu Evening Paper.July 29, 2005.]
    周健强:《夏衍谈“左联”后期》,《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4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31-32页。
    [Zhou, Jianqiang.“Xia Yanon the Later Period of Left-Wing Association.” Historical Materials on New Literature.Vol.4, 1991, pp.131-32.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