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楚水风物》:故乡风物最关情

http://www.newdu.com 2018-05-11 文学报 徐可 参加讨论


    故乡的风物总是能勾起游子的情思。也许是因为出生于长江流域的缘故,那些关于江南水乡的文字更是引起我特别的兴趣。读起来,仿佛带着家乡特有的氤氲水汽。所以,在现代作家们回忆故乡的文字中,我特别喜欢周作人和汪曾祺的。周作人与汪曾祺,都是极重乡情的作家,他们都写了大量怀乡散文,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别具一格。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借野菜抒思乡之情,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民俗童趣在平淡中娓娓道来,语言平和冲淡,文风飘逸潇洒,是乡情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汪曾祺写故乡的作品就更多了,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故乡的影子。
    汪曾祺是里下河文学的旗帜性人物,对这一地域作家的影响很大。刘仁前的创作,自觉以汪曾祺为师。在众多学汪者中,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得汪真传者之一。这从他的长篇小说《香河》中可以看出,在这本散文集《楚水风物》中更有集中的表现。汪曾祺为江苏高邮人,刘仁前为江苏兴化人,两地相邻,都处于里下河地区,风土人情高度相似,这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楚水”,指的是作者家乡兴化。此地古称昭阳,又名楚水。从地名就可以看出,这里属于水乡。凡是水乡,无论江南江北,都是水网密布,物产丰阜,人杰地灵。所以,《楚水风物》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水中的产物。第一辑“风中的摇曳”,写了菱、藕、荸荠、茨菇等水中植物;第二辑“水底的悠游”,写的是水中的动物,河蚌、螺蛳、蚬子、泥鳅、长鱼、虾、螃蟹,等等。这些植物和动物,都是我们熟悉的、可爱的,又是美味的,甚至可以说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玩伴”。刘仁前用他细腻的笔触,唤醒了我们童年的回忆。童年的生活无疑是清苦的,但是经过岁月的淘洗,留下的记忆却是无限美好的。刘仁前的散文记录的就是这份美好。除此之外,还有“旷野的精灵”“农家的菜地”“时令的味道”“民间的情感”四辑,分别记写了水中、地上、人们口中的 63样事物,也都是从前当地习见的。过去的寻常之物,现在回想起来,都带着时光的温度和味道。
    当然,写物,离不了写人;写人,其实写的是情。“‘歪’荸荠,‘歪’茨菇,青年男女在一处,有些时日了,于是,就有些事情了。有小伙子盯着黝黑的田泥上大姑娘留下的脚印子,发呆,心热。便悄悄去印了那脚丫子,软软的,痒丝丝的。”(《荸荠·茨菇》)刘仁前写男女之情,写得淡淡的,含蓄,内敛,美好,引而不发,纯而不淫,颇有汪曾祺的味道。《楚水风物》虽然主要是写物,但是偶尔笔触一转,三言两语,尽得风流。
    的确,刘仁前看似在写物,其实也是在写情——对故乡故土的思念之情。故乡的风物中,蕴含着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他笔下的那些物事,都勾连着他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代的回忆。《世说新语》写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读《楚水风物》,也勾起我的“莼鲈之思”。
    我还想说说刘仁前的语言。刘仁前在写作中对语言的运用极为讲究。《楚水风物》的语言,清新疏朗,冲淡有味。他善用短句,长短句巧妙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音韵美、节奏美和画面美。他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诗化”特征,与汪氏的语言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正是刘仁前刻意追求的效果。在《楚水风物》的后记中,他坦承:“我写的这一组楚水风物,与汪曾祺先生著名的散文《故乡的食物》中所写的物产十分相近,且我的用笔风格是一直追随他老人家的。”尽管汪曾祺并不赞成别人学他,我们也不愿意处处把他们二人的创作联系在一起加以考察。但是,如果一位优秀前辈作家的创作风格得以承续,那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